□文/ 王卓群
商业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没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覆盖率不足,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受访群体购买健康险的比例不足10%;二是健康险受各地医保政策影响较大,部分基本医保报销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健康险产生挤出效应;三是一些保险公司在承接政府业务时采取委托经办的形式,无需风险定价,未能充分发挥保险作用。
其次,健康险盈利能力不足。目前市场上多数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赔付率大于80%,部分甚至超过100%,加上人力、系统和税费等各项成本,难以做到“保本微利”。此情况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保险公司在医疗体系中较为弱势,难以形成有效的费用管控,无法抑制费用逐年上涨;二是理赔纠纷时社会舆论普遍偏向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常被迫通融赔付;三是政府及大型企业客户议价能力强,保险公司出于保费冲动或积累客户资源考虑低价承接业务,赔付情况不理想;四是保险公司数据较少,核保定价大多基于自身承保经验,承保经验弱的公司难以准确预判风险,易出现超赔。
第三,险种结构不合理,业务潜力未被充分开发。根据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健康险包含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医疗意外保险五类,但目前市场上疾病保险、短期医疗保险的险种数量和保费收入占绝大部分,且内容大同小异。
第四,行业边界不清,市场存在不合理竞争。目前健康险经营边界不清,健康险、财险、寿险、养老险等各类公司均可经营短期健康险,服务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情况普遍。相较其他公司获取客户后可通过其他业务合作弥补健康险业务亏损,专业健康险公司受经营范围限制开展后续合作机会较少,竞争被动,长期来看不利于行业发展。
随着保费规模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政府也在持续关注健康险市场发展,近年来不断通过出台各项政策文件推动行业发展,但无论是行业外部政策还是商保公司自身,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先看政策方面,一是应继续加大对健康险的正面宣传,消除社会偏见,提升市场认知;二是明确基本医保“保基本”原则,为健康险发展留下必要空间;三是推进定点医院与商保机构合作,逐步消除数据壁垒,共同构建医疗大数据、做好费用管控;四是加大税收优惠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个人税前列支、税前扣除额度,简化个人申请税收优惠手续,提高参保率;五是持续做好监管,一方面要避免市场出现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按照《办法》要求保险公司对健康险业务单独核算。
再看保险公司自身,一是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保障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产品探索,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丰富完善产品体系;三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优化产品、核保定价模型,坚持以“保本微利”为目标的长期可持续性经营;四是加大科技赋能应用,简化流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五是加快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打造差异化服务,满足日益多样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形成市场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