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资视角下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困境及解决途径

2020-12-24 15:26:05魏恒强刘京熙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企业

魏恒强 刘 玮 刘京熙

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都应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好好审视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潜在问题。2017年以来随着流动性紧缩、去杠杆稳金融政策的实施,各类市场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加大,而民营企业又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受到的融资压力尤甚。民营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这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银行、投资机构的问题,下面针对企业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做如下阐述。

从经济学的需求曲线即供求关系视角讲,“融资贵”实际是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相互妥协而导致的供求关系曲线的价格均衡点不断地抬升,在现实的情况就是资金的需求大于资金的供给而出现的卖方市场,从而因为“融资难”导致了“融资贵”的局面,也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全社会经济增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融资难、融资贵企业端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增长,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时期,也面临着二代接班的问题,面临系统变革任务,有的专家则认为是民营企业到了“二次创业”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一开始的作坊式生产不断向高科技产业迈进,但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在变革的路上,需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必然要进行融资,但民营再融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缺失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但有部分民营企业对融资信用没有足够的重视,自打算向银行借款时就留好了后手,根本没考虑怎样去还贷,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打算归还,违约见诸报端被无限放大,给民营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银行认为民营企业放贷风险太高而不愿意放贷。

2.公司治理结构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民营企业刚刚起步时,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品单一、管理方式简单,单一的产权结构模式是高效率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这种单一产权结构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现代公司企业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的资本和股东是分散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十分有效的一种产权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民营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董事会并不能有效地行使职能,因此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3.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财务不规范

由于存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单一,在企业壮大之后,一方面导致企业主事必躬亲的话就不能有效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即使管理了也必然存在滞后的结果,甚至引发决策失误。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内部控制就会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民营企业根本都没有内控制度,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内部控制制度高效控制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甚至连上市公司都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现象。企业为了逃避税收,与第三方审计机构沆瀣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严重偷逃税收,虚假的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了投资者和银行重大损失,在资本市场中严重误导了广大不明真相的投资者,造成大量的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损失。

4.资信程度低,管理成本高

对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估,主要是从企业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流动状况,对企业的流动资产或营运性资产进行分析和评估,其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其次是企业的权益状况,权益是指企业债权人收益和股东权益。评估目的在于确定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资本结构健全与否以及企业目前负债经营的程度。最后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企业的获利能力或资金应用效率,一般认为比财务状况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企业证券的发行、市价和流通,以及企业从其他渠道的筹资能力乃至企业的信誉。民营企业按照评估要求,所反映出来的就是资信程度不高,达不到要求。家族制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成本管理相对落后、流程混乱等致使民营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过高的成本必然会稀释企业的利润,甚至导致企业亏损,融资机构也会产生担心。

5.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经营模式单一

民营企业在创建初期就是从某一产品而成功起步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产品在抗风险这块是很薄弱的。然而由于科技投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不会去轻易冒险,避免现金的流失。民营企业走过了一段模仿的历程,没有形成自己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在商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好的时间段内还可以撑过去,但在竞争大的时候,利润的空间就会被大大缩减,生存面临着极大挑战,资产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高质量的发展没有好的项目和产品,融资机构也不会把钱借给企业,因为企业的产品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6.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市场竞争力差

当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的高企造成企业不愿意花大价钱引进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制度的原因,人才不能被充分的尊重;而对于人才来说一是本身的待遇跟不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报酬和收入就会去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是人才的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很容易心灰意冷地选择离开。没有人才,在融资方面就会比较单一找银行借钱,而没有更多的思路,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以及借助信托等,对融资产生影响。

7.融资市场处于弱势地位

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般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的同质性比较高,企业的存活期比较短,风险比较高,银行不敢给予支持。根据统计数据,民营企业发债主体是AAA级的占比13%、债项评级AAA级的为20%,然而国有企业相对应的比例是63%和57%,在市场地位上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例如2018年1-11月,在这期间共发行上市企业债405只,民营企业债券仅仅6只,融资额仅占总融资额的1%都不到,但融资成本却比总成本高近1%。再就是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时间周期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更长,由于企业资金困难一般是短期的,但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融资就显得非常紧迫,不确定性也非常大,风险相对就较高。

二、破解企业端融资难、融资贵的途径

1.全面推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政府机构应扮演好规则制定者、执法者的角色,一方面由中央层面主导、负责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以打破不同部委、不同机构间的藩篱。通过立法明确、设置专门机构整合目前散落在各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企业等处的信用信息,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使金融机构有渠道、低成本获取民营企业的真实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看得清”、“看得透”,进而识别出真正的优质民营企业,破解“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难题。另一方面严格执法和失信惩戒,提高违约和失信成本。利用目前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区块链信息技术,有效地建立信用体系已变得越来成熟。

2.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坚持从法规政策层面进一步界定公司产权归属,有效地区分公司资产和个人财产,持续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推动股东的社会化分布,最大限度地实现股权在企业内外部均衡配置,充分发挥股权结构在创新企业决策模式、人才队伍建设、吸收先进经营理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传统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优势,建立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代替传统民营企业由企业家个人决策的管理方式,朝着与现代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方向转型。要充分优化转型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全面彻底清除传统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错误模式,根据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建立更具长远视野的人才队伍规划,以引入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为突破口,根据企业需求和人员能力科学安排岗位,不断拓宽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建立更为公平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智力资本效益的最大化。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面向社会的信息披露机制,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运营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公信力。

3.完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制度

股权激励是合伙制及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主要治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内部财权及利益分配问题。建议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股权激励模式,如虚拟股票模式、期股模式、股票期权模式、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技术入股模式。通过完善股权激励制度,为民营企业运营构建好机制,并盘活资源,吸收新生力量,为转型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良莠不齐,大企业比如华为财务信息化程度很高,但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一方面是由于管理不够强,另一方面是存在不够重视投入的问题。因此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规范的重要性,加大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

4.提高企业资信程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当下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要认识到完善和建立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性。在具体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工作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对可能出现的企业融资风险类型进行分析,要通过分析总结工作去落实风险评估预设工作,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民营企业管理部门也要依照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去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选择工作和风险管理队伍的建立工作,让企业融资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得到良好的控制,最终让民营企业在这个竞争逐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

5.增大产品科研创新投入,重视产品的研发

资本市场并不缺乏资金,为什么企业还融不到资金,关键是企业的成长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开拓创新,开发新产品,否则就可能被新产业所取代,企业会面临新的挑战。新旧产品的不断替代会给企业带来良性循环,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项目,一个好的产品,必然会吸引投资者的青睐,再融资需求方面就可以有多方位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风险投资,可以成立合资公司,可以发债以及到银行取得贷款等,多种有效的渠道获得资本的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

6.引进专业性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是企业存在用工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存在工作难找的问题,目前在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促使企业不断压缩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不断萎缩。人才的缺乏,就需要大量通过第三方服务来解决因人才缺乏而带来的企业不能解决的专业性问题,而又由于对第三方的不信任和保留,往往好多决策存在偏离,造成对企业的伤害。因此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能够因为成本的需要而忽视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储备将会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注入新活力。

7.通过政府引导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地位

政府部门作为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和舆论引导者,在树立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理念,在民营企业相关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平台建设、公平竞争等方面,给予解决和帮助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民营企业的各类财产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适时修订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法规,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

总之,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需求大量的资金,一方面是企业的自身积累,但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都会借助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或者通过银行等间接融资满足资金的需要,企业的外部融资,将会耗费较大的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颇为重要。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融资企业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