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

2020-12-24 15:26庞玉梅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影响疫情经济

庞玉梅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疫情来临正逢春节期间,对服务业和企业冲击很大,但中国政府积累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长期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丰富经验,叠加2003年对抗非典疫情让中国经济冲出阴霾的经验,很快对此次疫情做出了应对,经验更充分,防控力度更强更高效,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这时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化蔓延。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复工复产。随着中国经济优先走出疫情,国内经济活动得到正常恢复。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来看

疫情冲击下供、需两面双重抑制,消费和投资大幅减少。需求侧:人口大规模流动或聚集的消费、投资、贸易出口等经济活动均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出口商品的手续更加复杂、运输交通的成本更高,且对部分行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贸易受到更大影响;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基本停滞。供给侧:由于国内经济活动骤然降温和基本停止,叠加上恐慌性购物需求,使生活物资的供给不足,如:交通问题阻碍了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通,生产、销售、物流、回款等的供给不足;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性产业配套服务的供给不足。目前,疫情正在全球化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影响中国经济恢复的进程。

(二)从地域、企业门类、个体经济、行业来看

1.对各地域经济的负面影响。影响较小的是西南地区、大型国企占比高的省市地;影响中等的是东部发达省区市;影响最大的是华中地区遭重创。2.对各企业门类的负面影响。影响较大的如:中小企业(现金流不稳)、高杠杆企业(债务或贷款等)、重资产企业(租金、设备折旧、固定薪酬等);影响较小甚至利好的如:行业龙头企业、国企事业单位、低杠杆企业、政府扶持行业、互联网线上行业(远程办公、直播)。3.对个体经济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更大,程度: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职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停滞影响到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为刚性支付,企业经营中断导致某些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也许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企业效益影响着员工、农民工收入。4.对各行业的负面影响。影响较大的行业有:影视传媒、交通运输、餐饮旅游、房地产、农业农村种植养殖业、教育培训、银行、证券等。

各行业影响如下:

影视传媒业。不论是影视制作的执行链条中前期、中期、后期,技术领域的美化视效、服装道具化妆,还是脑力领域的决策判断、面对面的调研会、研讨会、策划会、提案会,都因受影响而中断。电影行业2020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囧妈》、《夺冠》、《姜子牙》、《紧急救援》、《急先锋》和《熊出没7》等7部影片观影需求急剧下滑,1月23日,7部春节档主要影片宣布撤档,大型院线暂停营业。

交通运输业。旅客出行需求大幅减少。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通运输物流不畅,受疫情影响某些行业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动因短期停滞,间接影响到货物运输需求大幅度减少。

餐饮旅游住宿业。几乎全部取消各类聚餐和婚宴等人口接触面广的活动,歇业率居高,客源稀少,资金紧缺,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某些餐厅饭馆因停止营业低价甩卖库存备货,损失惨重。旅游行业各主要景点关闭,居民纷纷终止出行计划,消费需求萎缩。

房地产建筑业。2020年1月26日晚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向会员单位并全行业发出号召,售楼处销售活动暂时停止,疫情过后再恢复销售。销售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等举措,直接影响房企资金回笼和开发投资,同时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上下游产业,冲击人口流入大省的住房租赁市场和商业地产。

农业农村种植养殖业。一是粮食种植,春耕农时很可能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短缺被耽误;二是分品种的时令性果蔬种植产品由于疫情期间失去重要销售渠道遭遇损失;三是养殖业需要的饲料供给渠道断裂间接造成了养殖户巨大的损失且有安全隐患;四是乡村旅游被抑制间接影响当季水果休闲采摘业和其他分支产业;五是疫情防控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推迟,农民工非农化收入减少。

教育培训。中小学全面停课转为在线上课。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线下教学全部停滞,影响到营业收入和招生收入大幅减少,而固定成本如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等刚性支出仍维持较高水平。

银行业。大部分企业生产活动受疫情影响导致经营、现金流、员工收入和预期支出下降,间接不同程度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对公、零售和中间收入,如:因清偿债务能力下降致使企业逾期贷款增加、企业新增信贷需求减少、个人金融消费需求下降等。商业银行新增收入减少、存量资产质量下降、不良率上升,风险指数增加,造成银行经营压力较大,包括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交运物流、外贸等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营户的资金周转因受疫情影响,间接影响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营业收入下降、不良率较快上升。

证券业。券商投行、保荐机构业务中,财务核查、客户访谈、现场查阅数据底稿等需现场开展的工作受影响,获取正常的审核流程要求提交政府部门开具的合规证明等材料受疫情影响时间延后,发行人的业绩、经营状况受影响下滑,对券商业绩的影响主要为股票市场下挫,对投行业务进度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复工,疫情引起居民消费下降,打击经济恢复走势,间接影响股市构成利空,从而影响交易量。

(三)风险中酝酿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某些不依赖人直接接触的行业带来新机遇,出现经济增长点,如:医药生物、军工、国企大企、电商快递、游戏电竞、在线服务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宅经济、健身、智慧城市等行业。疫情期间,医药、口罩、消毒等产品的生产企业逆势上涨,而很多因疫情而受抑制的消费需求,延后会释放大量补偿性反弹,如原打算春节假期买车、买房、旅游的消费等需求。疫情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若干机遇,截至目前,全球疫情正在蔓延,而中国战“疫”已进入收官阶段,各地已陆续复工复产,随着中国经济优先走出疫情,国内经济活动恢复,中国制造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很有可能提升;疫情的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境也可能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的机遇。

(四)风险中催生新业态

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在购物、办公、教育、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医疗服务等方面涌现新业态:线上消费、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云办公等并快速发展,带动了电信、互联网等行业,“这些模式创新和业务调整,有利于行业自救和发展,也反映了生活服务业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趋势。”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如是说。

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发展中国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保持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降准降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经济宏观政策关键是保持货币政策宽松的态势,同时放松去杠杆政策力度。货币政策要重视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普惠化。可以通过适当扩大货币投放规模,增加适度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保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通过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改善流动性分层,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贷款中的比重。人民银行可以采取进一步降准来加以补充之前基础货币存在的缺口,提升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的能力,通过小幅、高频、改革的方式,进一步降息来引导实际利率下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降准降息可以有针对性进行。可以对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增加信贷投放,细化落实重灾行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措施,对企业恢复生产贷款免息,同时支持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降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帮助疏通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投放融资各种渠道、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融资便捷性;优化融资担保服务;加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鼓励各政策性银行加大服务对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走访、线上顾问、远程服务多种形式,提供优质高效综合保障性金融服务。

(二)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稳经济就业增长

一是通过扩张财政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尤其是中央财政赤字,为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稳基建腾出空间。二是减税降费,即减增值税、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对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和企业给予财政贴息,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尤其是交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适当减免一定时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并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或缓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的落地,适当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三是适度增加专项债额度,设立扶持基金,增加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四是优化支出结构,精简机构人员,减少民生社保之外的开支,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可以大规模推进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的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并加大基建减税,同时适当放宽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制度,以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率。五是改革财政体制,放权地方,稳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落实消费税逐步下划地方,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三)加快中国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新冠疫情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中国体制的动员能力与制度优势,同时暴露了政府能力与责任感的地区差异、基层能力的透支和信息透明公开、舆论监督、应急体系、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深层次体制机制的改革空间和紧迫性。一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施政府信息定期披露、政府信息公开清单管理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尊重公众和新闻媒体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权,避免滥用公权力;尽快出台保护公民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众利益的有事实依据的报料行为的相关措施。二是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建设,如: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完善多元治理主体,推进政府、社会、社区公众共同参与协商,围绕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整合、社区治理活力、社区服务能力等方面抓改革,以提升基层能力;坚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加强对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智慧政府,探索“互联网+政务”,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行政问责制和激励机制,坚持政府能力与责任感的地区均衡性,提升基层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大力补齐医疗短板和医疗体制改革,避免对医疗水平失去信心的有病讳医,促进医疗消费,放开市场准入并强化监管,改善医务工作环境和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提高医疗等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四是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如:加大政府对应急医疗人才、设备经费的投入与支持,合理培养、组建各级有救援经验的卫生应急医疗救援机动队伍,进一步健全急救人才引进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医院、疾病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要落实应急工作规范,明确应急响应及现场组织等操作规范流程;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立,健全储备和调用制度,坚持动态管理卫生应急储备物资。

(四)加大建设发展物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需要

疫情发生后,物流企业受影响多数停止运营,而物流是经济的动脉,须尽快恢复物流行业运营,并加大建设力度,打通地区间交通运输,激活、促进消费,让商品流通带给企业更多的订单,以保证企业获得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所需的足够现金流。物流行业的复工复产亦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五)合理调控供给侧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新时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转变生产方式和调整要素市场供给结构,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生产走向创新驱动。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驱动企业、家庭、政府不得不适应线上运行,培养5G应用和云生活的习惯。传统经济萧条,数字经济异军突起。数字经济是当前中国经济提效和优化结构的重要推动力,是形成新动能、培育新增长点的主要领域,数字经济将重塑国家竞争力优势。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发展线上金融服务、在线教育培训、企业线上业务等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挖掘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潜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中国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影响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