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介入治疗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24 13:49赵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3期
关键词:治疗学血管性造影

赵昌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介入科,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介入治疗学是涵盖医学人体解剖、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介入操作技术及器材的新兴学科体系,涉及知识面较多且复杂,那如何在这么少学时内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产生兴趣,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比较合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人从事多年的介入治疗学学生教学工作。现分享如下。

1 教以“典型教例”拓展系统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示教

众所周知,介入放射学是从医学影像学下边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技术是借助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和引导设备,运用临床诊疗技术和手段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所以,医学影像学是从事介入治疗首先要熟悉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医学影像学涉及的范围和病变较广泛,且在临床教学中还需要增加临床病变知识,充分说明介入治疗学是如何把影像与临床结合,并运用临床操作技术进行实践治疗。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采取以“典型疾病引入学科”进行充分的讲解和适度的扩展。例如,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临床上应用最早、疗效最显著、影响力最广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那我们就以“原发性肝癌介入为典型教例”,从临床知识上我们介绍肿瘤的发生原理、临床表现、如何临床查体、怎样进行诊断、进而进行介入治疗的整个临床思维。在肝癌介入治疗过程中,用到哪些介入器材,进而拓展到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材。在肝癌造影中,运用了哪种成像技术?进而对数字化线成像技术在介入放射学中发展历程,数字化线成像技术因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微小病变敏感等优势,已成为介入放射学最重要的成像技术手段。在原发性肝癌造影过程中,可以提问采用了哪种介入造影技术?进而对造影技术包括血管性造影技术及非血管性造影技术。非血管造影技术自从线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不久就被应用于疾病诊断,促使影像医学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结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碘剂被发明并应用于影像医学,实现了血管性造影技术,再随着技术的革新,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出现,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甚至可以将血管结构动态地显示出来,已成为全身各系统血管性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从肝癌血管造影中需要使用的造影剂,我们进行介入造影剂临床发展和应用原理的阐述,从最先的非血管性钡剂出现到离子型血管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大,最后到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安全的非离子型血管内造影剂等。从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进而拓展介入治疗学在肿瘤治疗的原理、临床疗效、常见副作用等。进而进一步说明介入治疗在非肿瘤全身各系统病变的应用范畴,目前国家已规范四大类介入诊疗技术,分别为心血管系统介入、神经系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综合介入四大类诊疗技术,各系统诊疗技术的大概疾病适应症。我们肝癌介入治疗利用了DSA引导设备,除此之外,还有CT、磁共振、彩超等设备引导的各种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如穿刺活检术、微波消融术、核素粒子植入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手段。由此可见,我们通过一例肝癌病变的介入治疗临床教学,综合讲述了介入放射学的原理、肿瘤的发生机制、介入器材和手段、常用的影像引导设备、各种造影技术和造影剂的发展、介入诊疗技术在全身各系统的临床应用等,基本上把教学大纲的内容全部讲解,最后利用1-2节课来进行查缺补漏。

2 多媒体和PBL教学法仍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

我们知道,介入治疗学涉及到解剖、临床、影像、肿瘤、医学材料等综合交叉知识较多,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都全面理解掌握上述综合内容,这需要我们全面概括做出简洁、易理解、知识覆盖面广的精美PPT来吸引他们注意力。这样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可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多媒体教学可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使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动态,真正的实现师生间资源共享。多媒体[1]能广泛地使用图文、动态影像、声音、Flash动画等形式,给学生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学习兴趣。随着人们对医学通过各方渠道的认识和理解,传统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PBL教学,其侧重于以问题为导向和中心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实际性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整合多科所学知识、深度挖掘知识的目的。传统课堂教学这种听讲为模式的主体教学方式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和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方式虽然不能完全摒弃,但师生交流匮乏、教学模式死板、学生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缺陷。

3 案例教学法会增加课堂生动性,提高注意力、关注度和理解力

由于介入医学是新兴学科,相对于传统内、外科学,学生们从社会上接触到知识面较少,再加上涉及的多学科知识较复杂,不容易理解。因此,从我们抓住学生们上课往往爱听讲故事的心理出发,选择常见病例和多发病例为教学案例,要保证通俗易懂且循序渐进,把医学知识同案例恰当地进行结合讲解,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课堂气氛活跃,知识面拓宽,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案例的引入能把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2-6]。在案例教学中,可选取在国际或全国内有影响力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能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我们例举了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女士因为患有子宫肌瘤而于2004年11月19日选择进行了介入手术治疗,手术进行了1.5个小时,术后1天就出院返回家中,微创介入治疗不但保留了她的子宫,术后无明显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症,术后仅3天就参加了工作,出现在一个重大会议场合,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通过这个病例我们讲解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原理和过程,进而拓展到介入治疗在妇科良恶性肿瘤系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及较小的副作用。还有一个病例也引起了巨大轰动,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夫人梅拉尼娅因为肾脏错构瘤而于2018年5月份选择了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术后恢复很顺利,并如约的陪伴特朗普总统出席了当年的G7峰会。这次教例拿来说明介入栓塞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疗效。上述两例教例很好的说明介入医学的影响力,及时在医疗强大的美国,作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选择介入治疗,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们对这个学科的理解和兴趣,有助于课堂教学。

4 模拟教学和可视化教学在介入见习中更合适

模拟教学是指在一种人造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7-8],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掌握临床基本诊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介入治疗学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就是血管穿刺技术,股动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穿刺部位。那么医学生在临床见习中要先在人体模型上模仿人体正常的血管解剖部位行穿刺练习,了解血管的就剖位置、穿刺的角度和深度、与周围各器官的毗邻关系等。通过模拟教学医学生熟悉介入穿刺的手法、穿刺血管后的突破感、术前的消毒准备和器械准备等事项。当学生熟练掌握模拟教学的内容后再安排临床教学,临床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体表标志、解剖定位、血管穿刺等简单操作。根据学生实习水平决定是否由学生操作,是完全由学生操作还是部分完成。通过可视化教学方法[9]监视学生的操作过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既锻炼了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又保障患者的安全,可视化临床教学方法可提高临床带教的成功率和学生的学习热情[10]。

5 结论

总而言之,介入治疗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全国尚没有发现可推荐的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对外交流中发现全国各医学院校都根据本校情况自行制定教案。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中积极探索,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给从事介入治疗专业的带教老师有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治疗学血管性造影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龙湖
长白山之行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