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有
现金流量表作为四张财务报表主表之一,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晴雨表”,对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管理至关重要,但是实践中企业对现金流量表的认识不足,数据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现金流量表及数据分析指导企业日常财务运作。归结起来主要是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判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到位,不能熟练地应用,因此,作为财务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但是如何使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很好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指导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掌握。
现金流量表作为财务核算的四大主表之一,是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涉及货币资金业务的全面综合的反映和概括,其数据来源是对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全面阐释,使所涉及的相关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由权责发生制转换成收付实现制的一种报表模式。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是对企业日常经营运作、筹资及投资能力的全面综合反映,通过对现金流量情况的全面分析,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情况,防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和效率。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动情况,现金流量充裕与否,通过对现金流量各项目构成情况综合分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现金的收支分布、流入流出情况、偿债能力及经营的质量,从侧面能够反映企业投资、融资的能力,是企业信誉和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因此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和分析,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常运作。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这里不再赘述,笔者就如何系统分析现金流量表,试探从流入流出及构成、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经营收入质量等三个方面,探析现金流量的指标质量情况,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一)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表总体结构是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分别按流入、流出结构进行分类编制的,在日常分析中一般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入、流出的内部构成,通过结构性分析解读企业运营情况,全面揭示企业现金流运行质量和不能支付的风险状况。结构性分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总的流入流出情况及各大项目内部的流入流出情况对比分析;各结构内部的构成权重比例情况的对比分析等。
1.流入流出比的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的主要收支构成,是衡量企业运行正常与否和资金充裕的集中表现,因此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作为重点进行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及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在进行结构性分析时,应重点关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比重,这是企业最主要的现金流量来源和日常支付保障,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变现能力的强弱。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税金及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支付情况的总体归类汇总和资金流向说明,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应关注各项构成的比重,便于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管控、降本增效,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等于0时,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时,说明资金流能够保证日常支出,企业货币资金运行在不扩大投资的前提下运行良好;
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0时,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时,流入资金不能补充正常生产经营货币支出,应引起企业的注意,应加强营销管理和成本管控。否则,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经营将面临支付困难和信用风险。
2.现金流项目内部构成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中主要关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所占比重,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中通过对各项流出的构成比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及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各项目的权重比例。通过对内部构成分析经营活动流出各项目所占的比重的高低,能够说明资金的支付流向情况,便于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资金的支付流向动态,结合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情况,从源头上挖掘企业潜能,合理调整各项支出。
3.投资、筹资活动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可参照经营活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
(二)通过现金流量表对财务状况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机联系,通过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的综合反映。对企业日常经济管理进行分析时,只有把资产负债状况等时点指标和利润表等经营成果的时期指标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目要素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更全面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更为可靠有用的经济信息资料,谋划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一张孤立的现金流量表,仅通过表内情况很难分析出企业经营的优劣好坏和资产负债状况的结构合理与否,以及存在的资产负债的结构性风险、利润表的收入指标质量,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保障情况等,很难通过单一某一报表指标反映出来。因此,只有把几张主要财务报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弥补单一报表分析的缺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借用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在分析指标上较为规范合理的的相关经济分析指标,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各要素相结合,对现金流量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实际分析中,主要涉及收入质量指标和资金保障能力指标两个方面的指标。
(一)收入的质量指标
企业在日常经营运行过程中,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质量要求进行收入确认的,收现与否只要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均确认为当期的营业收入,对存在赊销等没有现金流入影响收入质量的现象,未能直接反映,如果赊销金额相对较大,容易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因此,收入指标应与收入质量,也就是收入的现金变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即衡量的关键指标为销售给企业是否带来现金流。如果企业因销售实现的现金流较大,则收入质量相对较高,如果收入中大部分是赊销等现金流相对较少等,则收入的质量相对较差,甚至不能满足企业正常运转。对此,通过以下三个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问题。
1.营业收入收现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含税收入)。营业收入收现比作为衡量企业营业收入质量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单位营业收入收到货币资金所占的比例,如果这一指标大于等于1,则说明销售收现能力强,营业收入指标的质量较高;如果这一指标低于1,则说明本期销售中因存在赊销现象形成应收账款等,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做好货款赊欠的评估和回收力度,进一步分析确定销售策略和客户信用级别,防范风险。
2.经营现金成本保障倍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总成本。经营现金成本保障倍数是收入收现满足所销售商品的成本及费用支出保障程度的一种指标,其中营业总成本包括不需支付的折旧、摊销等。当该指标大于等于1时,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正常更新方面的投资,企业的营运能力相对良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时,在满足营业收入收现比大于等于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于等于1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产的生产;如果这一指标小于1时,在满足营业收入收现比小于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于1的情况下,销售收现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支出,存在设备更新或大修的前提下,企业将面临支付能力严重不足。
(二)现金偿债能力、投资保障能力指标
货币资金在保证企业正常营运的前提下,应关注分析现金与偿付债务能力、投资保障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而这三方面与流动比率、息税前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性质基本一致,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固有的经济分析成果为指引进行探讨,引入现金流量并通过借用流动性和保障性指标相结合的办法作为日常现金流的分析指标。
1.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通过该指标反映企业偿还、支付短期债务的能力,当比值大于等于1时,该指标的综合性和流动性的指标质量远高于对资产负债分析的传统的流动负债比率指标。
2.经营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总的偿债能力,基本和现金流动比率的分析一致,一般结合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比和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以大于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进行分析。
3.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有息负债是企业运转过程中通过借款等负债融资,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一种方式,本金可以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滚动式维持运作,但利息必须按期及时支付。因此,在日常经营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如何保证利息的足额、按时支付是关键,如何才能反映这一保障指标,过去一直以息税前利息保障倍数进行分析,但是净利润因其和现金流的脱节,不能提供准确的偿付能力信息,而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则可以反映偿还利息的综合能力。
4.净现金流满足投资保障系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该指标具体应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和筹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现金流量表只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量的反映,现金流量表各要素的分类划分相对笼统、模糊,不能发现现金流的细节问题,易造成分析结果误导决策。现金流量的分析只是对过去企业货币资金方面充裕情况的反映,充裕与否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未来的情况。现金流量因其固有的流动性、变现性快的的特点,过于关注现金流量情况,因其时效性相对滞后,易于误导投资决策。
基于上述缺点,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孤立对现金流量的项目进行分析,要结合其他财务指标综合全面进行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