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姚起,武晓攀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联[1]。脑部大量出血往往会导致患者昏迷,脑出血昏迷病情的进展速度快、治疗难度大、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疾病之一,故早期的急救护理显得十分重要[2]。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于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结合临床症状、脑部CT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7-79岁,平均(65.2±8.3)岁;GCS评分为4-13分。平均(7.5±1.6)分;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4.9±8.8)岁,GCS评分为4-12分。平均(7.3±1.8)分。两组在性别、年龄、GC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入院后妥善安置患者,立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展开急救措施,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②保证医疗器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充足;③建立静脉通道,保证静脉通道顺畅,合理使用急救药物;④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以及意识,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措施,护士接到急诊电话后,及时建立急救护理组,将所需药物和医疗器械准备好。患者进入医院后,对患者的病情展开评估,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以及肢体状况,询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史。根据患者GCS评分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若患者的GCS评分>8分,给予脱水和吸氧等治疗。若患者的GCS评分<8分,建立静脉通道,清除呼吸道异物,调节颅内压,同时留置尿管。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80/100 mmHg,对于存在颅内高压的患者,可以实施血肿穿刺减压术,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时安排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acle, FMA)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的变化[3],Barthel指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FMA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42/45),高于对照组的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7%(3/45),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昏迷后早期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抑制血肿的扩大、促进患者的预后[4]。接到急诊电话后,院方及时组建护理小组,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展开针对性的处理[5]。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定期展开相关的培训与考核。②完善硬件设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完善急诊护理管理制度,促进急救工作有序的进行[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可促进患者康复预后[7]。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