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研究

2020-12-24 08:54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
安徽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亳州市避震组团

丁 楠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1 区位概况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距合肥330km,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皖西北淮北平原区,地势总体平坦。亳州市位于华北地震区的南部,郯庐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交汇部位。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为亳州市中心城区(约144 km2),包括市经济开发区、亳芜现代产业园区和老城区、谯城区涡河以北城区、谯城区经济开发区。

2 研究构思

2.1 总体思路

提出总体抗震要求、针对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减灾策略和对策、提出抗震设防标准和防御目标;对抗震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提出要求与技术指标。采用先进规划技术,突出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时重点研究规划区内老城区、城中村、乡村在抗震防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方案,重点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载体提出抗震防灾具体对策与措施。规划编制模式,本规划按照乙类模式进行编制。

2.2 规划技术路线

针对亳州中心城区特点,充分考虑到规划的实施性与可持续性,在规划技术路线上采用问题分析与需求预测的多维方法。

3 研究主要内容

3.1 规划目标

规划编制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市基本具备抗御7度左右地震的能力;到2030年,市行政区域全部具备抗御7度左右地震的能力,防震抗灾综合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2 防灾体系

防灾体系分为抗灾子体系与救灾子体系。其中抗灾子体系为第一道防线,包括建筑物抗灾能力、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以及次生灾害防御能力;救灾子体系为第二道防线,包括通讯能力、供电能力、疏散安置能力、应急疏散道路、消防能力、医疗救护能力、物资供应能力、治安防护能力。

3.3 基本要求

3.3.1 抗震设防要求

亳州市中心城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3.3.2 抗震设防要求

中心城区内应按照避震疏散要求设置固定和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并应确保避震疏散途中和避震疏散场所内避震疏散人员的安全;对人口密集和高层建筑区应考虑设置防灾公园和防灾据点。其人均综合避灾面积不应小于4m2。避震场所的技术指标和保障条件应满足避震疏散规划章节的规定。

3.4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

3.4.1 组团划分

亳州市共划分为5个防灾组团,分别是①涡北新城组团;②亳州老城组团;③亳州经开区组团;④谯城经开区组团;⑤亳芜产业园组团。

3.4.2 防灾骨干网络

由城市救灾干道和疏散主干道组成,主要是城市的快速路、主干道。

3.4.3 城市出入口

城市主要出入口确定为8个,分别是:①魏园路-至合肥S307;②魏武大道-至古城镇;③亳卑路-至阜阳G105;④仙源路-菱溪路-至鹿邑G311;⑤桑园路-至魏岗镇;⑥亳州老街-至商丘G105;⑦汤陵北路-至永城G311;⑧汤陵北路-至谯东镇。

3.4.4 疏散生活分区划分

综合考虑亳州市行政区划、河流、道路、街道、居委会、消防站、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及其建设情况,亳州市共划分为5个防灾组团和43个疏散生活分区,分别是①涡北新城组团:8个疏散生活分区;②亳州老城组团:8个疏散生活分区;③亳州经开区组团:15个疏散生活分区;④谯城经开区组团:6个疏散生活分区;⑤亳芜产业园组团:6个疏散生活分区。

3.5 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

3.5.1 基础数据收集

共收集钻孔336个,总进尺8250m。根据对钻孔的分析,并结合亳州市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亳州市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场地破坏效应评价及场地不利地形估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亳州市城市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

3.5.2 工程抗震设防区划

根据中心城区内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剪切波速资料分析,依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参考地震地质和场地环境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划分。中心城区划分为一个类别:Ⅲ类,细分为Ⅲ1类和Ⅲ2类。

工程建设选址时,优先选择高漫滩Ⅲ2类场地,具体的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场地类别应该按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核准。

3.5.3 城市用地防灾适宜性分区

对亳州市中心城区的场地适宜性进行了分析,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抗震性能不同,适宜的建筑结构形式和采取的抗震措施也有所差异,为城市的总体用地规划提供工程参考。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亳州市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和较适宜二个区,Ⅰ、Ⅱ级阶地和河间地块为抗震适宜性为适宜地段;沿涡河其支流两岸的漫滩、掩埋的故河道的狭长的分布有软弱土地段的抗震适宜性为较适宜地段。

3.6 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规划

3.6.1 供电系统

确保电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和应变抢修能力。遭受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能确保规划区正常供电,重要的指挥、疏散、救援等机构供电不中断。

3.6.2 供(排)水系统

应确保各类供水设施当遭受基本烈度的地震时不致受到较严重的破坏,震后能迅速恢复城市正常供水、排水,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震害。

3.6.3 交通系统

各主管部门应对港口、铁路和公路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应全面进行抗震鉴定,并结合避震疏散通道的设防要求,制定抗震防灾措施。

3.6.4 医疗系统

减轻地震人员伤亡,防止和有效地控制疫情发生及环境污染,并为震后迅速恢复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利的条件。

3.6.5 通讯系统

保障通讯系统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加强通讯基站建筑用房的抗震选择,加强通讯设备的抗震安全。

3.6.6 粮食系统

合理布置粮仓的位置,保证震后各分区储备粮食物资的分发。

3.6.7 燃气系统

建议对城区燃气设施建筑进行系统的抗震性能鉴定,逐步对需要加固的建筑进行维修加固,确保抗震时的安全。

3.7 城区建筑抗震防灾

3.7.1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中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学校建筑物和村镇建筑的抗震设防是我国抗震防灾管理的薄弱环节。对于重要建筑物如教育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抗震救灾功能保障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3.7.2 建筑物抗震加固与改造

依据现有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确定需要加固建筑的设防类别。

3.7.3 文物建筑的抗震保护

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抗震措施应按提高1度采用;省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抗震措施宜按提高1度采用,同时应加强对重要文物保护建筑的抗震能力检查。

3.8 避震疏散规划

3.8.1 中心城区避难疏散场所规划

以利用公园、绿地、体育场、医院、学校操场、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建设的场地型避难疏散场所为主,另从现有设施的完备程度上考虑公共场馆、学校校舍等建筑型避难疏散场所。

3.8.2 固定避难场所布局规划

在中心城区选择符合要求的固定避难场所79处,其中涡北片区17处,老城片区19处,谯城经开区片区12处,亳州经开区片区24处,亳芜产业园片区7处。场地可有效利用的总面积约为402.72hm2。

3.8.3 中心疏散场所布局

安排根据需要,在每个一级防灾分区内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固定疏散场所设置中心疏散场所,尽量选择面积较大,人员安置较多,可达性较好,通信条件优良,标志性明显的固定疏散场所。全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在漳河湾国家乡村森林公园。

3.8.4 紧急疏散场所布局安排

根据评价结论在可达性较低的区位中规划紧急避难场所共155处,以确保中心城区范围内各区位避难场所可达性满足避难场所分级控制表基本要求。

3.8.5 中心城区疏散通道规划

结合亳州市实际情况,设置空中、陆上和水上通道三位一体的应急疏散通道体系。

空中疏散通道规划:通过亳州机场以及在中心疏散场所规划建设的的应急直升机停机坪。

陆地疏散通道规划:疏散通道主要分为救灾干道设置、疏散主干道、疏散次干道;疏散铁路为亳州中心城区境内疏散铁路包括京九铁路、商杭客运专线。

水上疏散通道规划:水上救灾通道为涡河。

3.9 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3.9.1 地震次生火灾防御

综合亳州市地震次生火险区划和城市的次生火灾源分布情况,在建筑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给出了亳州市次生火灾重点防护区域。

3.9.2 地震次生水灾防御

对地震次生水灾害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重视薄弱环节的原则。对本地区的地震水灾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地段或薄弱环节,制定并实施防灾计划。对水库、河流沿岸的滑坡、泥石流危险区段要进行综合治理。

地震次生水灾重点防御区:亳州市次生水灾防洪重点防护区域主要为涡河两岸地区,为 GB-03、GB-05、GB-08、LC-01、LC-02、LC-03、LC-05、BJ-01、BJ-02、BJ-05单元;次生水灾排涝重点防护区域主要为涡河南岸政务区,南部新区以及亳芜产业园区。

4 研究特色与创新

①省内首个采用调整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市级抗震防灾规划研究,使用修订后的区划结果进行抗震设防,对于亳州市建设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②多专业深度配合,切实增强了规划研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规划、地质、建筑等多专业相结合,全面深入分析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资料分析、地质实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规划手段,并提出具体落实方案、大大增强抗震防灾类规划的可操作性;

③创新性的分区、分单元进行了抗震防灾设施的布置,从规划层面解决了实施问题。分区、分单元的布置将在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便于抗震防灾总体、具体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亳州市避震组团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修身的效果,改善声像和定位的清晰度 意大利新一代架皇 BAS AS-S4/AS-B4避震脚钉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幸福的烦恼
兵器组团“打雪仗”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