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 洹
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绵阳
三台县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地势原因,全县超过25%的耕地常年靠提灌站提水灌溉,提灌站对三台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全县共有机电提灌站1 293座,机组1 487台(套),总装机容量46 881 kW,其中,1980年以前修建的246座,1980~2000年修建的629座,2000年至今修建的418座。提灌站对三台县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据统计,全县约8.0万hm2耕地中,常年依靠提灌站灌溉的2.0万hm2,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6万余hm2,其中,提灌站保栽保灌1.2万hm2左右。西平镇、芦溪镇、玉林镇、龙树镇等乡镇都在主要河流两岸,但对提灌站依赖程度很高,尤其是万安镇和进都乡等,无法使用自流灌溉,全靠提灌站提水。
三台县除粮油作物之外,主要的农业产业有麦冬、藤椒、蔬菜等,全部都需要用水。藤椒、水果、药材种植基本都在二台土以上,必须依靠提灌站;涪江两岸的花园镇、芦溪镇、刘营镇等种植麦冬,立新镇种植蔬菜,建设镇的养猪场等,都大量需要提灌站提水。部分有投资意愿、准备到农村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观望的主要原因也是“在等待解决抽水问题”。
遭遇干旱时,提灌站的作用更加重要。一方面,保障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云同乡高坎村由于原向阳水库放水渠堵塞、荒废,无法往高坎方水库放水,成为全乡的旱湾死角,遇干旱时饮水都成问题,2019年5月,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利用农机化发展资金补助修建1座提灌站,将矛盾彻底化解。
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从前依靠抽水灌溉的水田现在改种旱地作物甚至撂荒,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如今三台县提灌站的建设和运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近年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老百姓筹资难度大。一是新建站难。经估算,目前新建提灌站每千瓦约需8 000元,新建站动辄几十万,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二是现有站维保难。全县近70%的站已建成使用超过20年,设备老化,进行维保需要大笔资金,目前有超过15%的站因未维保而无法使用。三是渠系整治难。全县与提灌站配套的渠道长度1 800 km,85%左右为土渠,由于常年淤积和渗漏、垮塌严重,整治成本高。
武引渠、百里渠通水后,解决了大部分东路和北路乡镇的灌溉问题,加上老旧提灌站运维成本高,导致灌区群众消费负担重,放弃了部分水田作物种植,大型提灌站灌面锐减,运营困难。据芦溪镇广华提灌站负责人介绍,该站原来灌面约1 300 hm2,现在只剩300 hm2左右,水费收入不足以支付电费和工资,更谈不上设备维护、改造和沟渠整治。
提灌站产权属于集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运营机制不甚合理。一方面,大多数提灌站缺乏专业人员管护,容易造成设备损坏、被盗现象,但请人员管护又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提灌站使用季节性强,作用单一,老百姓抱怨用水成本高,以致提灌站入不敷出、运营困难。据调查,目前提灌站机手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机手的收入低,年轻人不愿意干,提灌站机手后继乏人。
提灌站的公益属性决定了政府帮助解决提灌站的问题责无旁贷,各级财政应对新建和改造提灌站提供资金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应进行技术服务。同时,为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成本,可根据农村实际条件和需求,建设新型太阳能提灌站,积极推广智慧灌溉技术。
顺应当前时势,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接管现有站或新建站。
征询群众意见,根据实际需要将原来装机容量过大的,改造成较小、实用的机组设备。同时,创新运营机制,鼓励各地依托提灌站设备,增加农产品加工、冷藏等设施,改善运营状况。
鼓励有意愿的青年担任机手,主管部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保障抽水安全,降低因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率;通过财政资金适当给予补贴,改善机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