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华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第二中心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林崇德教授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高中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华东师大顾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必另起炉灶,也可以这六大素养为框架。其中,数学抽象是六个数学核心素养之首,也是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公式的总结等都要用到抽象。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解题方法,更要关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抽象能力,渗透抽象思想。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巧妙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往往会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用图形、线段图、符号等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我们不难发现,从概念的建立到数的运算都蕴含着数形结合思想。“形”很直观,但有些知识仅凭直观很难判断,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生动形象的图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有趣、直观,用简洁的数学描述,把握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找到一种解题思路的思想。
观察比较是抽象的基础,没有观察比较就无法区分知识的本质。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后,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反复地观察比较,从不同材料中抽象概况出知识的本质属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有些教师发现,在教授这节课时已经使了浑身解数,为什么学生依然不会简算。实际上,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够,未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的公式,仅仅是死记硬背。苏霍姆林斯基科学地论述了抽象思想的培养过程:“要让学生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
学生在反复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自己发现、自己概况出规律,逐步抽象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体会抽象方法,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有序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形成合理的猜想,并想办法验证猜想,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猜测:①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有关;②长方形的面积与宽有关;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都有关;④和周长有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若干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学具拼出3个长方形,拼好后将数据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初步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适时提问: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表示呢?你们打算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用算一算、摆一摆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结论,概括出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学生亲身经历猜测、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小学阶段的学生仍以具体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中很难通过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书里给出的算式获得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再通过回忆操作过程抽象出方法,感悟思想。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有益于学生掌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