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沙码头》看重庆特色

2020-12-23 09:35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郑宗荣

摘  要:《白沙码头》是重庆作家莫怀戚一篇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以重庆一个很小的货运码头白沙码头为背景,描述了一群孤儿原汁原味的重庆生活,蕴含着浓郁的重庆味道,展示出丰富的重庆特色。重庆特色主要表现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自由随性、坚毅乐观的重庆性格,爱吃火锅、吟唱船工号子、喜欢坐茶馆的民间文化等方面。

关键词:《白沙码头》;重庆地理;重庆性格;重庆民俗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6-0104-06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作家。作为一个从事过多种职业、人生阅历非常丰富的重庆人,重庆味道已经融入莫怀戚的血液,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来过重庆的人,读莫怀戚的作品,一定可以感受到火锅的沸腾、摩托车的狂野、船工号子的高亢、火辣辣的热情。《白沙码头》是莫怀戚的代表作之一,首次发表在大型文学刊物《当代》2008年第2期上,同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改名为《重庆性格之白沙码头》,意在推出一系列表现和描写重庆性格的小说。可惜莫怀戚英年早逝,以“重庆性格”命名的单行本只出了这一本。本文提到这部作品,都写原名《白沙码头》。

《白沙码头》描写了生活在白沙码头上一群孤儿的成长故事。《白沙码头》发表以后引起较大反响,重庆师范大学为此举办了研讨会。研读关于《白沙码头》已有的研究资料,对《白沙码头》中蕴含的“重庆特色”挖掘不够系统和深入,有必要进行重新梳理。重庆已经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城市之一,推广重庆文化和重庆特色,可以让来重庆的人更懂这座城,更懂作品里的人。

一、重庆地理

重庆地处两江(嘉陵江、长江)汇合之處,过去以山城、雾都闻名,现在人们发现,重庆可能是全国最上镜的城市之一,她魔幻而立体,有着太多不可复制的东西。江河奔流,山势崎岖,潮湿的老巷和崭新的大厦紧紧挨着。重庆作为陪都的那段厚重历史,留下了无数故居、公馆和防空洞。地铁穿墙而过,汽车在屋顶的公路上飞速驶过,山城人绷着大腿登上不见尽头的长梯,面不改色穿行于令外地人眼花的立交桥。洪崖洞的夜景、捉摸不透的楼层、蜿蜒曲折的大扶梯、朝天门的江水、防空洞里的火锅等,成了人们慕名到重庆打卡的理由。那些曾被憎恶、被诅咒的崎岖艰险,如今在游客的镜头里,在抒情的文章和照片里,都变成了重庆的魅力。一切重庆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成了游客眼里的“赛博朋克”“魔幻现实”[1]。

《白沙码头》中多处描写了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环绕的一个大山包,码头众多。但这些码头与别处的码头不一样,很多是没有公路可以直接到达的小码头,缩在山脚的一个小角落。因为码头小,功能区分比较明显,根据货物的不同,分为木货街、棉花街、磁器口、筷子街等。现在游客来重庆必去打卡的磁器口,过去是一个上下窑货的码头,以运输陶器瓷器为主。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飞速发展,速度较慢的水路运输逐渐淡出,人们只能从地名上追寻过去的轨迹,捕捉曾经的风光。许多地名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粗犷描述,虽不能将地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特征划等号,但一定有些关系。地名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个媒介。比如“弹子石”“大石坝”,在建设初期,这里肯定有大石头;又比如“麻柳沱”“清溪镇”,都让人想到水,一个回水处有很多麻柳树,一个是清澈的小水流。来重庆,看地名,大致可以推测出这里曾经有过的风云变幻。白沙码头依托于白沙镇,是个很小的角落。码头虽小,但码头人的生活与别处也没什么大的不同。他们在江边筑起小楼,开起茶馆;到江中抓鱼,在江边用江水煮鱼,原汁原味;畅游长江,锻炼胆量;进城干活,爬坡上坎。看似普通的生活,镌刻着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的生活模式和性格特征。要深刻地理解重庆人,就要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与快乐。这里有军工厂,有随处可见的长石壁,有紧贴石壁生长的黄葛树,有江边的大石滩,有夜幕低垂、山间缓缓升起的薄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总是以天然的地理条件为基础,自然条件对人的性格形成有较大影响。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境内及周边地区山岭纵横、河谷交错,多山的地形造成交通不便、可耕地少、农业生产困难、农产品运输不便等。“爬坡上坎、肩挑背扛”是重庆人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重庆夏季炎热难耐,冬天雾大天寒。这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重庆人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与艰辛[2]178。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长江航运主要靠纤夫拉纤,一段行程开始,不管多苦多累,都得像一匹骡子一样,每一步踏稳脚下的土地,目光坚毅地直视前方,不能中途放弃,不能依靠别人。正是这种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重庆人吃苦耐劳、坚毅自强、从不认输的性格特征。《白沙码头》中的那群孤儿,也体现出坚毅、自强、乐观、看淡生死的重庆性格。

二、重庆性格

重庆是长江边上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大量进来、出去的物流、人流、信息流通过“码头”传播、扩散出去,形成特有的码头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陆运的发达,很多小码头已经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但码头文化在重庆人身上打下的烙印,造就了特别的重庆性格,积淀在重庆人的无意识中,形成重庆人的遗传密码。《白沙码头》表现的重庆人性和人情,揭示的重庆人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自由随性

白沙码头的居民成分复杂,码头工人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这里有军工厂的工人,有国民党的旧人物,还有一些种茉莉花的花农,下放到这里的右派等。“白沙码头是一个收养之地,没有什么人安放不下来。”[3]18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白沙码头人各行其是,却又和谐统一,活得相当自由任性。《白沙码头》中那一群出身五花八门,来自四面八方的孤儿像野草一样随意生长。白沙码头与主城区不一样,由于地势低,他们把主城叫做“上头”,认为自己没有“级别”,意思是“不要拿你们的规矩来管我们”[3]20,他们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自由自在地生活。

白沙码头的兄弟们随时说聚就聚。聚会一般大家共同做事,但八师兄吹笛子,可以不做事,理直气壮地坐享其成。其他兄弟并不喜欢他犯懒,但是没有人会计较。不管人活多少岁,最后总是会死,没有什么值得计较。大师兄的师傅武馆长认为白萝卜是个大灾星,谁靠近她就会有生命的危险。可是,因为不能辜负白萝卜的信任,不能让白萝卜又被送到疯人院去,大师兄照顾她,保护她。尽管他的师傅几次告诫他,又叫七师兄当说客,让他远离,可是大师兄没有退缩。后来,武功高强、水性极好的大师兄在一次斗殴中意外淹死在小河沟,让人不可理解。二师兄继续照顾白萝卜。不久,年纪轻轻的二师兄也突发心肌梗塞而死,让白萝卜是灾星的预言显得更加诡异。埋了二师兄,三师兄又要继续照顾白萝卜。其他师兄弟劝他三思,可是他毫不犹豫地接手照顾白萝卜。很快他莫名其妙地出现许多严重的生病症状。白萝卜主动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不知所踪,三师兄的病突然就好了。但三师兄不是庆幸自己恢复健康,而是辞了工作,踏上寻找白萝卜的征途。与其不痛快地活着,不如尽兴做自己爱做的事。其他兄弟虽劝过二师兄和三师兄,但并不会阻止他们的选择,他们对生命同样洒脱,尊重自己的伙伴。“人选择了他的活法,应该由他去。为什么?人生終有一死,一段过程罢了,让他实现自己的选择,是最大的友爱,不是吗?”[3]88八师兄明明知道麻风病有传染性,可还是与金花相爱并发生关系。他们并不是完全不惧死亡,而是比起因为害怕死亡而活得憋屈和畏首畏尾,不如痛痛快快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白沙码头的兄弟们说打架就打架,说骂人就骂人。夜深了,吹笛子的声音打扰了他人休息,“远处的船上喊起来,吹个锤子呀!十三弟跳起来大骂喊锤子!打死你个狗日的!”[3]17为了给白萝卜搭个简易床睡觉,他们把其他船的跳板搬走,切断了那船与陆地的联系。当他们还在睡觉时,被船上船员用水浇醒,于是冲上去就和对方打起来,将轮机长扔下长江。得知轮机长不会水,又赶紧将人救起来。警察来了,要带走打人的大师兄,“轮机长说情,说只是抓扯推拉,也没有伤人”[3]19,打人的和被打的,都随性而起,打完了也不计较。

重庆人常常留给外地人耿直的印象,耿直的实质就是真性情,不计较,随性,坦荡。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亘古的水流永不停息,生活其中的人如白驹过隙,一切小事小非有什么好计较的呢?畅快任性自由地活着是最要紧的事。

(二)帮派意识

人出生以后,自然而然地适应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意义体系。改变意义体系的人必然会改变社会关系。意义体系是用社会关系构建的[4]。重庆码头众多,为了生存,凡是有码头的地方就有帮派。生活在白沙码头的这群孤儿,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没有可以信赖的家人,更需要群体支撑的安全感,结拜成师兄弟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选择,是对自己社会关系的重构。

八师兄还不是八师兄的时候,因为“文革”期间武斗,对方需要一个信息员,他得到十元的信息打探费。这在当时是非常大的一笔数目,对一个小孩来说更是“巨款”。他本可以自己花掉这十元,但如果自己享用,无法成为师兄弟中的核心成员。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以后,八师兄找到二师兄,将钱全部上交,因这一次无私的奉献,从此成为八师兄。这些孤儿自发地结拜成兄弟,组成一个社会团体,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章程,但自发的协作与互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共同对付外在世界的争斗,更有利于利益获取,变得更有力量,形成“抱团尚义”的风气。

这种耿直豪爽的氛围,完全是由一种群体价值观所维系的。所谓“兄弟哥们就应该如此”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有了这种价值观,才有那种潜在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也才有保障。倘若十多个兄弟中,有个把因为任何原因违反了,或者本来没有违反,只是做不到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说这个崽儿不够意思,他就会处于众人不齿的状态,他为吝惜几个钱而付出的代价,就不知要大过多少倍[5]。重庆帮派虽然也追求利益的一致性,但他们更重视在精神上的互相依靠,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当八师兄的女朋友背叛他,他可以向兄弟们诉说,几个兄弟联合起来找那个小工人算账,帮他出气。二师兄免费帮兄弟们打家具,每晚加班到深夜,年纪轻轻死于心脏病,与过度劳累有关,但他却无怨无悔,甚至明知道自己身体吃不消了,还加班加点地给七师兄做书桌。

豪爽抱团的价值取向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豪爽之中,容易为了义气,不辨是非,嗜酒好斗,粗鲁无礼等问题。比如孤儿们多次在江边聚会,时不时地吹拉弹唱影响到他人,听到指责,不是收敛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是仗着人多势众,大声叫骂,打群架。原生态的重庆码头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重庆性格,至今仍保持着某些粗鲁。

(三)坚毅乐观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的,可是艰苦的自然环境让世世代代的重庆人无法选择一种轻松安逸的生活。他们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这种长期的争斗中,重庆人坚毅自强的性格不断培育和强化。这种性格主要体现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奋进精神,体现为“不畏艰险、劈波斩浪”的顽强拼搏精神,体现为“家住三峡瞿塘下,惯经风浪不知愁”的达观品格,等等[2]179。恶劣的自然环境向人提出了严酷的生存法则,重庆人要战胜江水巨大的力量,必须齐心协力,整齐划一。现代人抑郁症频发,常常被生活的压力击倒。可是,重庆的劳动人民不会。与其每天陷入对未知与死亡的恐惧,不如乐观面对活着的每一天。岁月的淘洗,使重庆人形成了坚毅的性格、乐观的处世态度、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八师兄幼年偶遇下放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坚持跟老教授学琴,不曾放弃。长大了被女朋友背叛之后,模糊地觉得自己应该成为有钱人。可是,除了一把小提琴和纯熟精湛的琴技,他没有任何发家致富的本钱。但八师兄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乐队首席提琴师的身份,向云南边陲进发,他要去赌石,更是赌自己的命。一路上,面对打劫的抢匪,没有屈膝求饶,而是从容面对,斗智斗勇。当一碗米线钱都摸不出来的时候,不是乞讨,而是用琴技和胆识换来他人的赏识和信任。遇到美丽的麻风病女子金花,不是畏首畏尾贪生怕死,而是勇敢地献出自己全部的爱情。坚毅乐观,不但让他成为有钱人,更是成为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由多种心理特质构成的人格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由于人格的稳定性特征,使个体在种种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反应定势。乐观是种面临挫折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的心理特征。拥有乐观特征的人,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及各种问题情景中,都会表现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积极、冷静、热情、向上的处事态度,在行动上,通过采取正面可行的措施或寻求协助,扭转挫折不利的局面[6]。“性格决定命运”,以八师兄为代表的重庆人这种坚毅乐观的性格,让世世代代的重庆人战胜了自然条件的恶劣,克服了外在的种种困难,创造了山城人的美好生活。他们不但乐观阳光地面对生活,还将这种热情向外辐射,来到重庆的外地人,总能感受到重庆人和火锅一样的热情、泼辣。

三、重庆民间文化

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艰苦的生活,乐观的重庆人形成了特殊的民间文化。“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7]最能体现出重庆“集体人格”的,应该是由重庆码头工人发明的火锅、纤夫们埋头拉纤时喊出的号子及闲暇时听评书和聊八卦的茶馆。

(一)火锅

火锅是重庆的一张名片,早已红遍了大江南北。最初由码头工人发明的火锅,与现在常见的小锅小灶的火锅有一定的区别。《白沙码头》里关于重庆地道的火锅有很详细的描写。它不精细,不商业化,饱含着大江大河的热烈与粗犷。最早是用柴火烫点简单的小菜,热火,便宜,谁都吃得起。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作料越来越丰富,可烫的菜品,越来越齐全。火锅作料:牛油、干辣椒、花椒、老姜、大蒜、郫县豆瓣……十多种。菜品:毛肚、鳝鱼、猪腰子、鱼头、鸭肠、海带、水笋子、莲花白菜……烫火锅的炉子:用大汽油桶糊成的,要两个人,用杠子绳子才能抬得动。燃料:炼钢用的上好的焦炭。制作方法:先熬底料。烧滚牛油,加入郫县豆瓣爆炒,爆香之后加入水熬煮。接着将铁皮做的格子安在锅里。锅里翻着鲜红的汤料,丢下几节雪白的葱头。底料这样就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烫了。烫有的菜是需要技术的,比如毛肚,讲究“七上八下”,不是“一下二上三下四上……”,而是“一下一上二下二上三下三上……”,等到毛肚剛刚开始卷边就好了。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不脆。

吃火锅不仅是一次肠胃的盛宴,更是一群人热闹的相聚。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唱着歌聊着天,所有的不快与郁闷都烟消云散。重庆人热情,与重庆人爱吃火锅有关。伴着咕嘟咕嘟火锅的沸腾声,人们大口喝酒大声说话,热气缭绕,心情爽快。《白沙码头》里兄弟们聚会一般都会吃火锅,可以吃很长时间,菜不会凉,场面不会冷,再难开口的心事在热闹中说出来也不会觉得难为情。

(二)川江号子

三峡是长江最险的一段,对古代拉纤的纤夫来说,是最难的一段。勤劳智慧的先民发明了号子,一是有了整齐划一的口令,齐心协力对付激流险滩,二是可以发泄心中压抑的那股劲,是生命激情的自然流露,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川江号子反映了船夫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随着拉纤的船被机车船取代,纤夫消失,他们用生命发出的呼喊也渐渐消亡。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导致文化偏好发生转移,部分与普通生活联系紧密的川江号子,像民歌一样流传下来。

《白沙码头》中,兄弟们在礁石滩上聚会,或吃火锅时,都会唱川江号子来助兴。

耶——连手你清水洗来嘛米汤浆,哥子们穿起给你争光。

船工拉纤虽然辛苦,但也不忘感激家里同样辛劳的妻子。

青石板,板石青,千年踩来无脚印。

这是对纤夫劳动场景的描绘。

那位大嫂身穿蓝,胯脚夹个泡菜坛。——青菜海椒装不满,一根红萝卜抵翻沿。[3]24

这支号子隐含着性的色彩,是船工们休闲时唱着玩儿的,是艰苦劳动后的放松。当劳动的艰苦退去,歌唱的愉悦还在,这样的号子流传下来。时光流转,莫怀戚这样的艺术家在各种文学、音乐作品中记录下有特色的重庆文化,可以让人们领略大江与大山交融的文化魅力。

(三)茶馆文化

茶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传统社交场所之一,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远远超过最初的商业功能。客观地说,它的触角深入到了传统生活的根基。在许多的社会组织中,茶馆充当着信息汇集、娱乐及社交性聚会的中心,也是各种社会力量争取地位和影响力的竞技场。

茶馆文化源远流长,川渝两地茶馆众多,几乎在每个乡场上都有或大或小的茶馆。现在茶馆依然遍布重庆大街小巷,是人们休闲娱乐、社交聚会的重要场所。三教九流在茶馆汇聚,五湖四海在茶馆交融。它既可以装修得豪华雅致,也可以就是几张桌子几条木凳摆在路边。

《白沙码头》里,八师兄他们一群小孩子常常挤到茶馆听评书,那些听来的故事、说书人的形象,和茶馆一起永久地刻在脑海里,影响他们一生。十三师弟的爷爷老不退火常常在茶馆里讲他的大道理,其他人乐呵呵地听,有一搭没一搭地辩驳。越是环境艰苦,越是需要茶馆这样身心彻底放松的场所。文革武斗期间,茶馆更是成了情报交流中心,两派人找情报员,都到茶馆找半大小子。八师兄在茶馆接到当间谍的任务,机缘巧合得到一把世界名琴,但同时掀起了一场流血武斗,还死了很多人。现代的重庆人依然喜欢坐茶馆,要么看书品茶聊生意,要么打麻将玩扑克混时间。喜欢坐茶馆与重庆人骨子里及时行乐的任性生活有关。

四、结语

《白沙码头》折射出的重庆特色,既受到重庆大山大河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也与不同民族聚居、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同观念的融合有关。以前的重庆人,安全系数较低,人们已经习惯了珍惜活着的每一天。重庆历史上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带,是盆地与山地过渡地带,受旧文化旧观念束缚较少,性格更加直爽任性。新时期,作为重庆人,要将有代表性的重庆特色发扬光大,开拓创新,不断拓展重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致广大,行千里”,发扬重庆人吃苦耐劳、重侠尚义、敢作敢当的精神,将重庆建设得更好。

參考文献:

[1] 易米三升.重庆从来没有魔幻,只有现实[DB/EL].(2020-09-07)[2020-09-09].新周刊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WV6T61M7UzxWp0HA8f-wOw.

[2] 胡玻,肖长富,王进.重庆人文精神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莫怀戚.白沙码头[J].收获,2008(2):4-140.

[4] 彼得.L.伯格.与社会学同游[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4.

[5] 王毅.江山重庆 奇迹之乡:重庆文化的壮美基调及其经济潜能[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9.

[6] 陈世平,王晓庄.公务员心理素质测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92.

[7]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7.

(责任编辑:李  虎)

Abstract: As one of Mo Huaiqis influential novels, The Baisha Wharf, setting in an anonymous freight terminal, describes the local life of the Chongqing orphans. It presents a typical daily life in Chongqing and the environment-formed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people, including free, firm, persistent and positive, etc.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expressed in the folk culture description, such as eating hotpot, boatmans chanting, and chatting in the tea house.

Keywords: The Baisha Wharf; geography of Chongqing; Chongqing characteristics; Chongqing folk cus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