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平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可以说,优秀的品格益于孩子的一生发展。近年来,学校一直把学生“德善品格”的培养作为德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积极实践。本文从“靶向定位”、全方位渗透、拓展教育形式、以“四个万”为载体、“三走进三融合”同培育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生;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苏州市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育人的途径,以及多维度育人的方法,进行多方位育人,着力学生品格提升。
一、注重氛围营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铭记于心
学校从校园实际出发,在校园布局、校容校貌规划设计操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墙并且落实于校园的醒目位置。指定专人负责校门口两个电子屏全天滚动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溇港美德少年先进人物事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品德榜样的力量在校园内、在师生中润物无声。
此外,在学校显著位置设置专门的宣传牌。校园大道两侧、小花园里、操场上、通往餐厅路上、洗手池旁、教室等地方,结合打造文明校园活动,文化氛围创设,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感性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以及文明校园“六个好”内容熟稔于心。
二、注重整体融入,让课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栖息地
首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科的教材本身,从整体方面进行融入,进行有机整合,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每个学科的教学计划中都让我们所学的课程、所在的课堂、所用的课本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载体,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细节,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实现。
三、拓展主题实践,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内涵
首先,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小报、录制视频、寻访采风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激发我们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其次,通过“八礼四仪”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知晓礼仪、行礼仪,为更好地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服务。慰问智障人士、争做环保小卫士、爱心义卖活动,在实践中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乐于奉献,真正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少先队员!
此外,学校德育处、少先队结合重大节庆日以及区主题教育活动配档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品格。
四、注重“四个万”,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体系
学校德育处与党支部携手,党建带动队建,以学校德善品格案例活动为抓手,强化教育引导,创新实践载体,通过“四个万”活动,为学生的品格活动开展奠定根基,为提升学生的品格内涵服务。
一是行万里路。走出校门,走进溇港,通过开展多种寻访体验式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文化经典。
二是读万卷书。通过经典的、历史的、需要传承的书籍,让学生悦纳溇港文化精华。
三是学万般艺。积极实践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培养良好劳动习惯,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溇港美德少年。
四是领万种情。通过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领略溇港的乡土风情、风俗、特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乡文化围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积极的体验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实践体系。
五、注重“三走进三融合”,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有声
学校的“三走进三融合”活动:一是书记走进社区,倾听社区领导、百姓对学校的意见建议。二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以及特殊时期与后期中的云端陪伴及家访活动,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三是让家长走进学校。通过开放日、家长会,让我们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生活以及学习状况,从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之间的“三融合”“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的“金三角”,提升品格内涵,共促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不论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学生的品格提升,如何让这些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这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更需要我们的孩子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体验与内化。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展知识层面,积极努力地探索更为有效的育人方式与途径,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鼎力支持。只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与协作努力,我们的孩子才能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