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儒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
曾就职于国学堂、书院等教育机构,负责国学教学与研发工作。
现于豆神教育负责写作阅读项目工作,并教授相关课程,着重解决孩子写不长、
写不好、没内容以及没兴趣等写作问题,深得家长信赖和喜爱。
茂名滨海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天窗》《云蒙山游记》等见于中国作家网。
我从小就是极热爱写作的人,有敏感细腻的感官,品尝人间百态,无人诉说,我就写到作文里。小时候的作文,厚厚一沓,现在还锁在抽屉里。今年暑假,我一如既往教授作文课,当然还多了名著课。且名著之于写作,就是周瑜跟黄盖,你来我往,两厢情愿的事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与这次暑假的教学,谈谈几点教学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就像思维导图,让学生写作文有法可依,不至于无从下手。我一直在琢磨如何让文章有一个整体框架,直到潘潘老师提供了一个作文结构图,我对于作文的结构有了新的理解。成长感悟一类,核心在于“转变”一词,没有“转变”这个核心,作文比较平淡,不出彩。转变,意味着文章有转折,就像电影的情节,有突转的地方,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转变”又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学生往往写突变,他们思维比较简单,一件小事对于他们来讲,未必不是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所以适当引导学生写渐变的成长感悟,也有利于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除了“转变”这个核心,就是要有一个情感和认知上的变化。往往把情感寄托在某件事、某一物品上,从实物转变为情感,化实为虚,把情感升华到新的价值观上来,那么文章的高度也就有了。这也是特别关键的一步,可以说是作文画龙点睛的一步,但有的学生一直停留在实物阶段,无法升华为情感,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讲完硬核的内容,就剩下开头和结尾了。开头一般是要点出问题的,至少让批改老师明白你要写什么,避免抒情或者叙述过多,却不点出问题,例如点出自卑的原因,失败的遭遇,读书的感悟等。结尾一般要点题,照应题目,点明中心,拔高主题,升华感悟。一大串的难以讲明白,那么看一看杨朔的《荔枝蜜》就知道结尾如何三重奏升华主题了。
避免思路框架导致千篇一律
写作文有固定的思路和框架无疑是一件好事,能够帮助没有思路的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文的框架,不至于写出来的作文毫无章法,不利于阅卷老师批改。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大语文的目标所在,我们要融入更多的文学素养。
首先可以从选材上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选材思维,取材于生活,取材于课本,取材于别人的作文之中。其次可以从材料的布局结构上去改变整个故事的结构,通过拆分故事结构,使之形成
新的框架,实质要表达的主题并未变化,却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其次可以从语言表达去打磨,使用文言文的断句,句式,惟陈言之务“用”——化用诗词的语言,能提升语言的优美程度,也能造成陌生化的感觉。
最后,文章的结尾,可以用景物+ 点题+ 解题(抒情)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故事和场景,选择不同的道具,作为抒发情感的媒介,留下好的印象。
尽心批改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
学生对于作文的认知,往往不是老师讲多少课,或者看多少书,就能够提升的。要真正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关键在于写和改,写是粗略的思考,改是深度的思考,改作文就是革命,革自己的命,淘汰落后的、浅薄的、俗套的表达和认识,提升文章的语言、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等。
那么当学生自我改革不行的时候,老师批改的作文尤为重要,特别校内老师批改作文就三五个字,惜字如金,很多学生甚至不懂老师的评语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就是不懂怎么改。问题所在?因为没有实际的修改指导方法,只有提供具体的修改思路,优秀范例,修改细节,才能击穿学生们思维的上限,让他们一下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然作文就不在话下了。
批改更重要的是及时,过了有效期,学生甚至不记得自己写过这篇文章。
文学素养与应试模式结合的关键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我讲的名著。名著能够树立人的思想、性格等,但是名著的结构,篇幅,甚至语言,都有诸多因素不能够直接用到考试中。有的家长跟我说,我家孩子读书很多,还是不会写作文。读和写本来是两件不同的事,自然也需要不同的能力。如果吃过的饭,所有的营养都能吸收,我一定是世界上最胖的人。那么看过的书,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可以从名著中学到哪些写作技巧呢?
一是从名著中提炼伏笔的技法,这一类写作手法适合叙述类文章,把一个故事讲精彩,学会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从名著中去提炼名著的名句名言,里面的精彩段落,适合开头引用名言,或者漂亮的场景描写,或者富有气势的排比句,先声夺人。
三是从名著中去提炼描写人物的方法,例如《草房子》中光头的描写,《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表情描写,《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外貌描写,《朝花夕拾》中寿镜吾的性格描写,从中学会生动形象地展现你的中心人物,避免啰嗦半天,你的主角没个人形。
四是从名著中找出曲折动人的故事,拆解他们的写作技法,例如《范爱农》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回忆中带着倒叙,插入到相见的场景里,解开矛盾,这一刻让人对范爱农喜爱了起来。
名著中的技巧不一而足,而作文既要有素养,又兼具应试的技巧,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国文学中的“悲”与“壮”。“悲”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滅给人看,“壮”是给人以雄浑的气魄。文章写的就是自己,就是心中那些曲曲折折,从你的口中,你的手中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