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泽礽
一座城市之所以会成为人心底最难割舍的记忆,是因为陪伴她的时间太久,遇到了太多温暖的人和事,即便不是身处故乡,飘泊在这个“异地”,也久久激荡着“还乡”之感。
六年前,第一次来到澳门,对她朦胧的印象还只停留在《七子之歌》,坐在开往大学的大巴上,懵懂少年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喧嚣繁华的不夜城,一定热闹非凡!”如今,我终于感受到了小城的别样“温度”,不是外在的喧嚣与热闹,而是内在的温暖与宁静。
刚入学时,粤语不流利,我害怕接触澳门同学,担心与他们格格不入。说来奇怪,我自小在南方长大,能听懂方言,但一开口就磕磕巴巴。其实,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他们随和开朗,很好相处,纷纷凑上来用不太顺畅的普通话找我搭话,虽然我听得出他们的发音同样生涩艰难,入耳却愈发显得真挚可爱。我对他们的初印象是“谈吐大方、爱笑、懂生活”。在建立组队竞赛的“革命友谊”后,我更惊喜地发现,有澳门同学加入:空气沉闷时蹦出两三个方言绕口令(与多音字有关),情绪紧张时来上一句:“兄弟,莫惊!”整个团队的氛围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融洽灵动。
多数澳门同学把课余生活安排地清清楚楚,或忙于兼职,或陪伴亲朋,因此他们比同龄人多了几分稳重,也很看重同学情谊。小组里几位本地小伙伴的家离校很远,每天骑摩托回家时早已明月高挂。从教室走到停车场很近,但绕行至宿舍楼却很远,他们却选择先陪内地同学回宿舍,再折返,利用这段空隙操练大家的粤语,示范着九声六调,耐心地挨个指正发音。
后来,大家渐渐迷上了粤语金曲《千千阙歌》《红日》,索性边走边唱,踩着路灯下的影子,望着干净的星空,伴随着高歌与欢笑:“像红日之火/ 燃点真的我/ 结伴行/ 千山也定能踏过……”一条小路,我们并肩走过四季,再久也不会枯燥。
其实不单是澳门同学,就是陌生人之间,身处澳门,也能感受到那份人情味带来的温暖。学校离大三巴很近,爱钻小巷的我在夜里与朋友走散,手机正巧没电,只依稀记得来时的路,有点焦虑,抱着试试的心态进了一家手信店问路。“都这个年代了,不会手机地图定位吗?”我已做好了被店员教育一番的心理准备。
不曾想店员阿姨非常热情,在我惊讶的目光中,她撕下一旁装手信的卡纸,折成便携的手掌般大小,为我手绘了一张地图。由于我听不懂粤语的“行”字发音,好几次误认为在说街道的方位,更看不懂她写的几个繁体地名。她读出了我的困惑,便放下手头的生意,再三要求一定得陪我去,排队的客人们无不笑着表示理解。推辞不过,和她一同踏出店门,来回绕行许久,她直到把我送到最近的车站,方才向我挥手道别。
虽然素昧平生,但这般热情,实在难得,吃过多年手信,唯独那张纸有着特殊功用,她手绘的那张地图,我一直好好地珍藏着。
作为路痴,我还有几次因寻觅旧书店而问路的经历,过路的不论是男女老少,没有谁是随便敷衍了事。印象中有位老先生开心地和我这个路人畅谈他藏书、读书的轶事,解释起“澳门绝非文化荒漠”,甚至一定要骑车陪我同行。听闻友人在闹市中央丢了学生证,第二天有热心路人捡到,换乘三趟公交亲自送到手上——这个传闻想必也是千真万确。
呆久了,人行道旁静静等候行人通过方才行驶的小汽车、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站前井然有序地排着队的上班族、晨练跑步时和陌生路人纷纷问好的老人家、校园里总是面带微笑的保安大哥……这便是富有人情味的澳门,一方和谐而温暖的土地。澳门实则是一个动中有静的城市。表面上,赌场灯火通明,给人以喧嚣繁华的观感,让人联想到“纸醉金迷”;可若是走进僻静的斜巷里,夜里爬爬东望洋山,又或是沿着海边缓缓散步,远离车水马龙的主干道,眼前不再有络绎不绝的行人,剩下的便是宁静:幽静的街区,葱茏的树木,间杂着三两个路人,慢节奏的生活,倒也勾勒出别样的景致。
我爱那份城中宁静,喜欢闲时逛逛老城区。课后乘上巴士,听着独一无二的“中粤英葡”四语报站,慢悠悠地下车,逛逛本地人常去的集市超市,看看中式葡式交错的传统建筑,摸摸那些铭记着城市历史的砖瓦。这里,没有赌场的彻夜通明,也没有闹市中的五光十色,只有路灯发出的淡淡黄光;没有热闹名店的各式手信,也没有珠宝店的昂贵陈列,只有几家世代经营的古旧小店,运气好时,拐角处还能邂逅几只不怕人的小鸟,轻轻地停下,陪伴在它们身旁。
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写出了赌城中赌徒的人性底色,而我在那些老城区中也发现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容易被忽视的人间烟火。
澳门是座精致小城,到哪儿都能走着去,方便的话兴许一天就能逛个遍。多数人匆匆而来,匆匆离去,他们不愿花时间了解,只知道赌场的喧嚣、购物的畅快,却错过了太多专属小城的美好瞬间:传统的民俗表演“舞醉龙”、点燃夏日绚烂夜空的烟花节、激情澎湃的格兰披治大赛车、精彩纷呈的龙环葡韵文化节。
我是幸运的,求学并且生活于此,与这城市朝夕相伴,她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都顺理成章地目睹着。当然,苦痛也是。
“天鸽”台风过境,窗外回荡着魔女吹笛子的恼人怪声,街区满目疮痍,树木拦腰断折,满地是碎裂玻璃。我被困宿舍,两天断水断电断网,身临其境地体会“末世”凄凉,但心中并未慌乱。宿管阿姨和保安小哥一间间宿舍门地敲,送上饮用水和饭菜:“关好门窗,注意安全!一切都会好的。”我知道,这些食品是他们冒着危险外出采购的,而他们家就在澳门,有家难回,联系不上亲朋,心中何嘗不焦虑?可学生之于他们,同样是患难与共的家人,安慰简单,但踏实真切,不论听多少遍,我都不会腻。现在想来,是长期以来对澳门的信心,以及从那里获得的家的感觉吧?苦痛淡去,这份暖意,至今犹存。
在澳门经历过的点滴,有快乐也有失意,但我甘之如饴,她仍是我最爱的小城。六年光阴,匆匆而逝,即将毕业离澳,多想细品温暖,可惜遭遇疫情,空荡荡的校园,寂寞的毕业照,聚不齐的散伙饭,一切都显得那般仓促,一张张熟悉的面容,没来得及当面道声珍重便已远去,唯有拾起记忆碎片,描摹曾予我温暖的人与事的轮廓,在字里行间停驻曾经从容美好的光阴。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来到这片土地,犹记得澳门高校第一次在毕业典礼现场升国旗、唱国歌之时,大家心潮澎湃,葡萄牙同学、澳门同学欢呼着:“有国,有家,真好!”激动地落下眼泪。满心期待着将来的毕业典礼,这次,我也要大声喊出:“在澳门,有家,真好。”
或许那一刻,我的眼眶会被不舍的泪水打湿,但如果眼泪有颜色,那一定是幸福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