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骞
摘 要:高考语文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敏锐的语感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训练、方法和技巧。揣摩出题意图,运用储备的知识答题,能做到“巨”和“细”,就能决胜语文高考。
关键词:理解;分析;仔细;积累
高考语文对学生的考查要求很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考前复习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揣测出题意图,精准把握题目要求,准确得出所需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复习中做到“巨”“细”结合。下面通过具体题型分析,分析做题技巧和方法。
一、科技文阅读
新课标Ⅱ卷的第一题是科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和概括能力,偏向科技方向与社科方向。科技类大多是标准的说明文,而社科类是这几年的命题热门。阅读社科类文章要以自然段为单位,每读一自然段后要简单地概括内容,阅读完全文后思考整篇文章的思路。第一道考查信息的检索,要求“细”,做到选项与原文对比,例如原文中某事在某时并未发生,选项中说“已经”就错了,类似的还有张冠李戴、时空错置等。后两道题主要考查对原文的理解,此时应抓住“巨”,要全面把握内容,快速概括,形成思路,搞清楚原文想要说什么。通过读题读文、找区间、做比对的基本方法,准确完成此题。
二、文言文阅读
重点考查常用词语的积累和阅读量,第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笔記本分为三列,第一列记原文;第二列手写翻译,上课时修改;第三列标注一些重点词语,坚持达到量的积累。第二注重诵读,诵读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增强语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题举一反三,结合语境,理解原文意思,可拿到可观分数。
三、诗歌鉴赏
这是个难点,需要先讲清古代诗歌分类,比如送别诗、羁旅诗、感怀诗、离别诗等。古人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感而发,或明志,或抒情。每个类型有典型的特征,表达情感都很相似,如送别诗都表达离别的伤感、怀念、祝福等;羁旅诗一般是诗人被贬谪时郁郁不得志而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不得志的愤懑、报国之志等。明确诗歌类型后再翻译诗歌,需要把诗歌读两到三遍,根据题目中的所问再回归原诗,得出答案,把握原文要全面、准确,避免漏掉得分点。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占全卷五分之一的重点
新课标Ⅱ卷的阅读理解是二选一,有小说类和实用类两种,小说类以人物、情节、环境为基础来理解,重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依托于情节来表现,要重视每个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把握好小说情节划分,高潮往往是矛盾斗争最激烈的情节,最能体现小说的主旨。环境方面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社会环境较为重要,小说要反映的就是特定环境对特定人物的影响。答题时应该思考清楚题目考的是三要素中的哪一点,通过分析方法组织答案。小说类文本最后一道探究题对写作技法、阅读概括能力、阅读积累都会有所考查,探究题稍难,一般不推荐答小说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以前以人物传记材料为主,近年出现采访、新闻等新题材,考查筛选、概括能力。人物传记一般一个自然段讲述主人公的一个侧面,分析主人公形象上和小说大同小异,把握不同事例不同的形象,主人公形象题是必考题,也有特殊题目。比如考查题目的意思和原因的,筛选文章信息切记漏掉细节。此题与第一道科技文阅读比较相似,五个选项中一般有两个存在明显错误,分析与原文不相符处。最后的探究题,要回归原文,找到多个要点,并佐以具体事例,注意是否要求结合实际来讨论。答主观题的时候要做好答案的分点,答题点前面标上序号,答题思路清晰,就可得分。
五、语言运用题
一般考查成语和病句,积累一定的量,做题仔细就可得分,作文部分自由度过高。首先,要注意不要囿于作文的结构,结构服务于内容,做到评分标准要求就行,硬套某种结构反而导致文章表述不清。其次,中心思想必须是正面的,反面论据的使用要适度,歌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心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中,作文创新的空间很大,结构、语言、论据等都可以创新,但中心思想创新的风险太大,不建议太创新。论证方法要多样性,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使文章有文采,用简短的话明确地阐述道理,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学会有效套用,就要多读报纸,多看评论性强的文章,积累议论素材,做好笔记,有代表性、时代性、社会性的观点都记下来,写作中可以套用。不同的散文杂文里,用心记录几个拥有高中生很难达到的高度的核心论点,最好方向各不相同,方便在考场上匹配不同题目,对文章中关于核心论点的论据保持深刻印象,背一背关键词句,运用灵活了以后,各种论点和论据可以混合搭配,融入一些自己的东西,使文章更自然流畅和更个性化,有思想,有逻辑性,作文都会拿到不错分值。
纵观整张语文试卷,“巨”是决胜过程,“细”是决胜关键。对正常水平的学生来说,要把注意力分配给提升最快的题型,保证准确拿分;对正在攀爬顶峰的学生,要做到顶尖,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像向杯中倒水,前大半杯可以倒得飞快,要想倒满一杯水,则需要非常小心。越接近顶峰越艰难;越艰难就越需要我们的耐心、信心。
高考复习中“细”是学习过程,“巨”是学习程度,两者结合,才能获得决战高考的胜利。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