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连翔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是按照“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即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之前,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达成的成果,即学生“学会”的证据。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逆向教学设计无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都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注重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评价
评价是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出调整的依据;是学生及时发现、反思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出改进的向导;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要素。传统教学设计流程一般为依托教材—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评价总结。可见,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实施相分离,不利于发挥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
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設计”的思路进行设计的。首先,从设计顺序来说是先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据此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评价,再设计教学过程;其次,它虽着重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过程,但与教学过程是相互渗透的。
现从逆向教学设计前两部分进行探讨:
一、确立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
现以《种子的萌发》为例,常见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科学探究】
1.学生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并做记录;
2.结合工具,运用感官器官观察、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知识与技能】
1.种子孕育着生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并开始生长;
2.种子在萌发时,各部分发挥不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胚。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种子的探究兴趣,养成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
首先,上述的设定存在对教学目标的误解。诚然四个维度,是课程建构总体目标框架,但实际上是从不同维度对课程总目标的描述。因而不能简单地以具体教学环节对应某一维度目标,将课程标准移接为教学目标;其次,它未提及目标的达成标准。比如:怎样才能判断“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呢?又怎样知晓学生掌握了对比试验呢?有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呢?等等。这些疑问,使得其后的教学评价无从展开。
因此,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
【科学探究】
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种子萌发前的变化;
2.运用放大镜等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3.掌握以蚕豆发芽为变量的对比实验,了解种子各部分作用。
【科学知识与技能】
1.种子萌发前会发生变化,如吸收一定的水分、种皮破裂等;
2.知道种子结构包括胚与种皮,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等;
3.胚各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不同作用,胚是有生命的。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种子内部存在很多奥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通过视频或资料,了解转基因种子在农业中的运用
从上可以看出,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描述了达成的标准,学生能阐述这些理由就说明对目标已经理解和掌握;修改后的“科学探究目标”详细阐述了“用哪些方法观察、如何观察,不同方法指向的哪个结果”;“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也具体指向经历本课的活动后所能达成的。
二、设计基于标准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程度如何,这考验着我们的评价设计是否到位。因而真正落实逆向教学设计,关键是在于评价设计,在于如何把评价真正有效地镶嵌于教学中。
评价是以学生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以及相应学习结果的预设为起点,进而设计对应的各项活动以确保学生都能完成某项任务,从而获悉学生已达成目标。传统的科学教学评价往往仅用于测试学生是否达成科学知识目标,能否获得相应的实验技能,而不是用于检验学生是否达成相应学习目标。因而评价设计理应在教学过程设计之前先行架构,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沸教授所言:“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并对学生作出解释,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的起点。”
常见的评价设计往往仅指向教学目标,却有所偏离课程标准,这会造成评价设计的机械性,显然无意于教学过程。因而,学习评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不应是单纯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是“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是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
综上所述,逆向教学设计是从预设的“终点”开始,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的。逆向教学设计首先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为关注点,把设计放在学生主体层面上,体会他们,了解他们的知识层面和理解能力,其次依据新课程标准,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最终将教学评价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