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雪
摘要:新时代电影创作者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文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思想,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古田军号》为例,探讨新时代的中国民族电影在把握主旋律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关键词:文化思想 民族电影 《古田军号》 主旋律
《古田军号》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力执导,是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的献礼影片。这部电影从一个小号手的孩童视角出发,围绕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伟人的年轻时期经历,讲述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的历史故事,呈现了这段红色历史为中国革命开创成功道路的重大意义。
倾听《古田军号》主旋律之声
一、对历史认知的突破:把历史难点变成艺术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毋庸置疑,《古田军号》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导演陈力没有回避革命时期面临的具体矛盾,以小切口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古田军号》勇于直面历史真相,将这一段决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軍队生死攸关的重要时期的历史难点用艺术化的手法呈现出来,比如毛泽东和朱德在围绕“红军往何处去”的治理思想上不同看法;初期战士参军目的模糊,不具有组织纪律性,而干部大多拘泥于教条,缺乏在血雨腥风中指挥能力,表现稚嫩;刘安恭的到来激化毛泽东和朱德的分歧冲突以及他对叛徒的嫉恶如仇导致在战场中的牺牲等历史事件,毫不避讳地以影像语言表现在影片中。以往有些红色电影,会为了凸显主旋律的气息,粉饰历史事件,避开矛盾冲突,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古田军号》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在革命斗争中面对着的接连不断的难题与挑战,以及讲述了党和军队经历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冲突与麻烦困难后带来的巨大转折,反而让观众更加清晰了解到古田会议以及前后历史的真实情况。
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创新且独特。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为了贴近年轻一代的观众,《古田军号》的导演改变以往历史题材中伟大人物的脸谱化叙事,首次选用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人物形象设计独特,更具丰富性和血肉感。青年演员王仁君饰演36岁的毛泽东,血气方刚、充满激情,多了一份年轻人的气质,不仅契合毛泽东年轻时的模样,还让观众了解到年轻时毛泽东的形象,让青年观众有亲切感,从中感悟毛泽东同志的无私精神与崇高理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根深蒂固的伟大信仰之中。刘智扬作为新人演员,在此片中扮演年轻的陈毅,温和睿智,敢于担当,面对毛泽东和朱德的分歧意见没有选择左右逢源,而是真诚抒发己见来调解矛盾。张一山饰演年轻时的林彪,台词不多,却一开口就展现了他对问题独特看法与对事件是非的清晰认识,呈现出作战能力过硬、十分有个性的形象。胡兵饰演的刘安恭这位“特派员”的角色,这个角色鲜有影片涉及。胡兵在演技上拿捏精准,将刘安恭身上的书生意气和为信仰而战斗献身的英雄气概表现得入木三分。
由此可见,陈力导演是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中国电影人,她通过《古田军号》这部电影,竭力表现这些伟人们年轻时候的英勇气概与坚定信仰,以此来激励如今身处现代的年轻人们。青年演员在角色把握与表演上游刃有余,表现出青年领袖的执着追求,青年观众通过影片受到触动,从而对这段红色历史和伟人的红色基因进行铭记与传承。
三、对叙事视角的表达:诗性的艺术演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古田军号》在叙事视角上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同,除了重大的题材和宏大的叙事,还有影片诗性的艺术演绎。古田会议的这段历史可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岁月中突破性的探索实践。《古田军号》的导演也是秉持创作真实性的毅力,力图在影片中精彩呈现再现古田会议之前那充满热血负重的激荡岁月,这不仅要求导演需要创作勇气,也需要导演拥有新颖的创作技巧。
第一,《古田军号》采用首尾呼应、历史与真实之间不断多次闪回的新颖艺术手法,许多场景不断闪回出现,不仅让观众将场景与剧情和人物刻画串联起来,还突出了导演精彩的艺术创作手法。影片中,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人民舞龙的场景分别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出现,首尾呼应。例如,上杭传统民俗里当地人在福建土楼挥舞板凳龙灯的场景,裁缝铺染布和制作军衣的场景,造纸工作坊里的造纸情景,女学生上课的情景,都在影片中的不同时空下闪回出现,把宏大的历史景观与独特的时代风情结合起来,以实现鲜活立体的艺术表达方式。这让《古田军号》区别于以往的革命题材,不再是“高大空”,而是更加具有“烟火气息”,情感叙事更加细腻,让观众觉得“接地气”。
第二,有《古田军号》以小视角艺术化地展开大历史的铺陈。影片设计的红军小号手的个人化的第三视角,去看待这一段伟大历史时期发生的鲜活故事,观众可以从中知道剧情舒展,看到人物形象的刻画,感受到战场的悲壮与伟大。视角切入虽然很小且质朴,但展开的历史事件却很宏大且深刻。
第三,《古田军号》采用很多隐喻,让观众在观影时自行寻找不同隐喻中深刻且独特的涵义,更让观众对影片的艺术演绎方式进行称赞。其一,古田人民挥舞的板凳龙灯的隐喻。由于意见分歧以及为了不打扰他人,毛泽东在凌晨时悄悄离开红四军,准备去往上杭县,在路上恰巧看到当地人们进行舞龙灯排练,这时他深受触动地发出“心齐方可成龙”的感叹,这和《古田军号》影片的主题相契合。其二,军号的隐喻。军号在整部影片中贯穿始终。分歧意见发生的寂寥夜晚,小号手会吹响军号,寓意事件的艰难坎坷;军号失而复得,朱德教小号手吹军号,寓意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看法思想由分歧走向统一。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如何守正创新
一、做意识形态的明白人。《古田军号》让年轻一代的人们回顾了古田会议以及发生前后这段重大的红色历史,其中古田会议有个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形势里,针对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生活出现的庸俗化问题,古田会议进行了严肃的反对与深刻的批评,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党内勇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通过古田会议,让军队士兵明白了战争的目的,清算了军队里军阀的气息,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点出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10个问题,振聋发聩。他指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不仅是军队的领导干部,在新时代民族电影创作人也要做“意识形态上的明白人”。没有私心,方可意志更坚,底气更足,力量更大,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旋律电影表达与呈现的是一种爱国、奋斗、创新、奉献等时代精神,这些精神品质也是受到中国人民群众喜爱与憧憬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古田军号》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陈力导演用8年时间多次深入古田革命老区,走访当年红军驻地,反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访了很多相关人士,从中提炼出打动人的、生动的细节。这些深入和扎根人民的拍摄经历,丰富了影片内容,凸显了影片主题,生动刻画了故事叙述,细腻展现了感人情节,才有了 3600 个成片镜头,才有了动用部队官兵 8000 多人次的《古田军号》战争场面,最后呈现出一部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主旋律电影。民族电影创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民族电影之树才能常青。
三、坚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艺术家,文艺创作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中国的民族电影创作者应该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保持与时俱进。 总书记强调“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也是在强调民族电影创作要与时代同步伐、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的职责。《古田军号》隆重献礼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因时而兴,随时代而行,才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与好评。民族电影创作者要记住“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新时代职责,更好地去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
结语
《古田军号》是新时代下中国民族主旋律电影优秀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主旋律作品不仅结合了历史故事去展现史诗般的宏大意义,还符合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中国民族主旋律电影的期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给民族电影创作者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民族电影创作者要做意识形态的明白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与时俱进,带着守初心不负人民,强信心再铸辉煌的使命与担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让优质的中国民族电影不仅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也可以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栏目责编:杨刚
參考文献:[1]胡智锋, 陈寅. 《古田军号》:历史真实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达[J]. 当代电影, 2019,(08):17-20.
[2]陈力. 军号吹响红色使命[N]. 人民政协报,2019-07-27(005).
[3]张弛.《古田军号》:以青春语言书写革命青春[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8-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