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在计算教学中,很多教师会犯这样的错误:直接告知学生算法,让学生通过多练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学生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且算法往往是单一的,更遑论算法多样化了。新课标中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思考,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小学数学;思维发散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展开教学。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教学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动手解决问题,自我创新算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又对多样化的算法进行理解和掌握,形成主体的重新建构基础。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立足课堂,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又要讲究效果,从实际出发,强化教法,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提高。
一、学情多种,掌握计算的生长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行教与学分离,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思维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照搬学习。“学”为中心则是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实行教与学互补、配合,互相渗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则是提倡算法多样化,既给所有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生都创造一个思维创新的机会,学生的知识层面因此有所不同,又力求确保大家都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就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促进互动,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数学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不论面对的数学问题是同样的抑或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经验,抓住不同的思考起点和角度,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解题方法,对问题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触决。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生长点”,各自的个性为前提,各个个体就会对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深有体会,进而取得学习数学不同的解题经验,而这些体会和经验会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新的基础。
二、算法多样,找准计算的落脚点
(一)数学课堂算法教学的两种倾向
教师在数学课堂算法教学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态度消极的,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训练,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要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只在偶尔碰到公开课或研究课时,才会向学生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一般不会反思自己做得够不够、好不好,做到位没有。算法多样化就是偶尔的事,不会妨碍“大局”,不需要整天经常性实施。
而另一种倾向是积极突出算法多样化。有一些则是对算法多样化表面上的追求,根本上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探究算法、交流互动的机会,有的教师则是一味地讲解书本算法知识,在此基础上启发,介绍给学生多种算法。补充呈现的算法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待在家里看电影一样,看过即过,过而不留,缺乏深刻的体会。
(二)算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1.让学生参与计算原理和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独立思考。比如,计算:29+28,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竟给出了如下11种算法:
(1)20+20=40 9+8=17 40+17=57;
(2)列竖式计算;
(3)29+20=4949+8=57;
(4)29+8=3737+20=57;
(5)20+28=4848+9=57;
(6)9+28=3737+20=57;
(7)28给29一个,就有30+27=57;
(8)29给28两个,就有27+30=57;
(9)给29加1,就有30+28=58,然后用58-1=57;
(10)给28加2,就有29+30=59,然后用59-2=57;
(11)先用29+1=30,28+2=30,再分别减去1和2,就有30+30-1-2=57。
从计算思考的策略看,此题有三类:①个位十位分别加;②一个加数不动,逐次加上分拆的另一加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③运用凑整的思想巧算。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数据特点,进行算法分析比较,提升思考策略。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防止个别的学生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提醒学生分析与思考。要强化思考中的理解,力求明白,避免胡乱瞎凑。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后,教師设计了这样的题目:12-9=?13-9=?14-9=?15-9=?15-10=?15-11=?15-1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发现规律,进而快速口算。学生发现:就像上下楼梯,第一级楼梯是12-9=3,接下来的算式分别是:13-9,14-9,15-9,它们表示第二级和第三级楼梯,得数分别为4,5,6。到了15-9开始又换成是下楼梯了,从15-9=6开始,下一级楼梯上的算式是15-10=5,15-11=4,15-12=3。
3.注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时,需要提供开放性问题,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是为了让学生不受思维定势束缚,能在各种思路下运行,而不是在同一圈子里打转,停滞不前。设计开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悟,对问题会有不同层次的认识。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思维机会,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开放题:填空( )+12=( )、32=( )-( )、4×(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