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全日制学生混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0-12-23 04:19范美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5期
关键词:学习平台学习资源混合学习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资源的丰富,高职全日制学生的学习模式也由传统单一的线下学习逐渐过渡到线上线下混合学习。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在混合学习中有两个客观问题容易对学习效果造成阻碍。第一,学习资源与平台不能充分支撑混合学习的需要;第二,教学设计不科学导致教学时间与资源分配不合理。除去教学主体的主观因素之外,提高学生混合学习的效果,需要有合适的教学平台、科学的教学设计作为支持,在此基础上理性看待混合学习的效果,以便充分发挥混合学习的优势。

[关键词]混合学习;学习资源;学习平台;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2018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双目标视域下高职院校‘在线平台混合式教学诸要素优化选择与组合的教学方案研究—以‘北信在线平台的教学应用为例”(XY-YN-01-201805)

[作者简介]范美英(1982—),女,山西孝义人,本科,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技术开发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4[收稿日期] 2020-05-25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还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愿景,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中明确指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借助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现代信息技术,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上课地点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了有学生的各个角落,上课时间从以铃声为准漫延到任何想学习的时候,学习途径从听讲转变成为丰富多彩的看视频、学微课、在线模拟实践并反馈学习成果。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将深入人心。

在互联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线上学习与传统的线下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结合,形成了新形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它更加有益于让学习者获得大量丰富而即时的学习资源,有益于学习者根据个人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其学习的时效性。

据艾贤明等发表的“我国混合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文,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对混合学习相关理论和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混合学习基础研究中缺乏从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基本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深度探讨的研究。

本文以教育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访谈,发现了混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混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问题一:学习资源与平台对混合学习的支撑度不够到位

目前,国内高校使用较为广泛,功能比较成熟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

智慧职教全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网址为https://www.icve.com.cn/)。它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成果为基础,面向全社会学习者共享相关学习资源,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与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就目前而言,最热门的课程选课人数达到1万余人。

中国大学MOOC是由网易与高教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网址为https://www.icourse163.org/)。该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旨在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所有课程均有大量的资源对接。所有的在线课程中,数学、英语、思政、沟通心理、营养学等通用型课程的选课人数比较多,最多达到了21万人以上。

“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网址为http://www.icourses.cn/home/)。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平台中包含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的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及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选课以集中在中国大学MOOC中的通用课程与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课程方面,最多人数达到32万人以上。

上述平台以线上学习为主要形式,学习资源因平台而异。高职院校在校师生使用这些平台实施混合学习时,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以适应学习进度与学生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保证线上和线下可以契合。因此,許多高职院校在面对全日制学生开展混合学习时,一般要首先创建课程的学习资源,如适合线上学习使用的文档、视频、微课、动画、习题等资源;其次还要采购或搭建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平台,以便教师搭建课程,学生可以使用平台学习。然而,由于资金不充分、硬件设备限制、学习需求分析不精准等因素,导致学习平台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界面设计效果的不完善,甚至缺乏部分必要功能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师生在用户体验方面大打折扣,进而不能对平台产生较大黏性,以致对混合学习造成较大阻碍。此外,由于混合教学所需资源的种类、形式、内容等不到位,易导致教学资源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已有资源无人问津,所需资源配备不足”的现象。这也会对混合学习的执行产生阻力。

(二)问题二:混合学习中涉及的分配问题

第一,混合时间的分配。混合学习中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时间如何分配?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一个确定的回答。简单地讲,如果线下学习较多,学生容易忽略线上部分,从而使得“混合式学习”又回到“单一式线下”。如果线上学习较多,容易造成“点到拖完即学完”的形式化学习,这更加不能保证其线上学习的效果,混合学习的效果无法实现。

第二,教学资源的分配。在混合学习中需要配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资源以便学生能从概念、原理等理论学习到背记、运用等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分配教学资源是任课教师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如果文本、音频、动画、视频、仿真等类型的资源线上线下全覆盖,则容易出现大量同质资源,同时使得教师制作资源的工作量陡增,而且,如果线上线下资源形式没有区分,容易使学生造成“形式性学习疲劳”。然而,如果将可视化效果较好的资源全部置于线上,其余资源线下使用,那么在学生学习时又容易造成学习无趣、乏味等问题,同样无法保障混合学习的质量。

上述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学设计产生的问题。混合学习中的教学设计需因课而异、因师生而异,无固定的公式可以使用。完美的设计会让学习者在恰到好处的时间里最大程度上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从而使个体享受到个性化定制的教学过程。

三、提高全日制学生混合学习效果的策略与方案

(一)以教学主体为中心,采建“智慧”教学平台

为混合学习而搭建的“智慧”学习平台都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以使用主体为中心。学习平台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如前文所述,平台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教师搭建课程,最有效地支撑学生线上学习。在对教学平台开展需求分析的阶段,需要以一线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分析其显性及隐性需求,并尽可能地将这些功能需求实施到位。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期待解决的功能模块主要集中在上传资源、搭建课程、互动沟通、批改作业、统计成绩等方面,在使用时要力求达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速度快捷、结果稳定、数据共享。如果在平台中能加入“智慧”的理念,如将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情况等结果数据及时通知教师并给予相关调整,那么对于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状态调整线下课程内容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样线上与线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根据调查,学生除了线上听课、线上作业、线上提问等常规功能需求外,还希望学习平台能够提供一些督促与激励的功能。这些需求的提出与学生所在的年龄、学习中所处的角色以及学生体验到的其他应用程序提供的“智慧服务”等有莫大关系。

为了能保证如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期待学习平台可以按时“提醒”,在学习结束后可以有“奖励”,学习时间能“排名”,优秀作业会被“上墙”,错题会被自动“收集”,还可根据学习周期实现改错“提示”等。各个功能模块的需求量百分比如图1所示。

由图1还可以看出,54.38%的学生希望平台可以提供学习任务提醒,以便不会错过线上学习任务;48.18%的学生希望平台能够给予积分奖励,与“隐性”收获知识技能相比,获得一些可视化较强的“显性”奖励往往对高职学生更有激励作用;43.43%的学生希望平台可以提供改错提醒,以便保证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协助查漏补缺;37.59%的学生希望平台能够呈现作业优秀榜单,这也是显性激励的另一种途径,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成就感。

此外,4.74%的学生还提出了平台需要提供的其他主动式功能,如“推荐”“分享”等。其中“推荐”主要希望平台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主题偏好,能从庞大的学习资源中主动查找到与其个人需要相关的资源,以便扩大其学习视野或使相关主题学习更为深入。当前,自适应算法已经比较成熟,平台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2.以教学资源为基础。教学资源是学习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的基础。采建学习平台时,首先需要考虑平台是否支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的上传与发布,资源数量与类型等是否具有可扩展性,操作是否统一方便快捷,平台是否稳定等常见问题。

除此之外,“智慧”型的平台还拟提供常见资源类型的一些模板,甚至支持运用这些模板开发课程资源。还可以根据已有资源类型、数量等数据针对如何优化给教师提出相关建议,针对如何搭建个性化课程给出参考方案等。在开发教学资源时,为了能够适应更多学生的使用,教师一般会对同质内容制作一些冗余资源,“智慧”型平台还需要根据资源的使用频率筛选出“活跃资源”与“僵尸资源”,以便教师甄别与完善。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如果可以根据其学习成果恰当地从平台的“资源仓库”中推荐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将会更好地支持学生拓展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

综上,“智慧”型平台应以服务混合学习为宗旨,不仅用户体验佳、功能完善,而且在资源选择、推荐、分配等方面都需要比一般学习平台更加智慧,从而使师生能够线上、线下自助教学。

(二)有的放矢,科学设计

1.确定线上与线下学习的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科学地实施混合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第一,了解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密不可分。在明确教学目标前,需要首先对专业职业岗位进行相关分析。根据专业职业分析结果,确定“岗位需求”,從而产生“课程教学计划”,然后以“教学计划”为蓝本,编制各个课程的“授课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其中,教学目标应紧扣岗位需求能力,学习主题用来承载教学目标。

第二,确定课程目标。混合学习模式中教师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均有所不同,通过明确总体教学目标可以细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目标,从而决定不同的学习内容。由于线上学习由于环境、设备的缺乏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所以对于实践型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规划在线下部分。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能够通过可视化资源的学习即可达成的识记目标可以置于线上,而需要通过合作、动手才可达成的实践目标需要置于线下完成。在分配资源时,可以参考这一准则。

第三,充分了解学情。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深入分析,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需求、学习兴趣等,从而有助于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利用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来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四,分析课程内容。有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课堂教学,有的内容较为适合在线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使用教学资源与平台,设计协作式学习环境,营造与主题相关的氛围,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便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从而让学生能够加深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第五,设计评价方案用来确切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设计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2.确定教学设计方案。混合学习的教学过程涉及线上、线下两部分。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确定线上、线下学习时使用什么教学方法、使用哪些资源学习、如何反馈学习等。图2是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学概要设计的方案示意图。

混合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分析环节来明确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从而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整合、归类、综合,设立具体的教学任务,创造教学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对混合学习的效果需合理预期

在任何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两个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其主观能动性都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对混合学习的效果合理预期需要做到:第一,对当前高职全日制学生能使用学习资源自觉展开学习活动要合理预期;第二,在师生比例较低的情形下,对教师有充分时间、精力,可以有效反馈学习成果要合理预期;第三,对学习平台的“智慧”程度要合理预期。

五、结论

传统的面授学习是按照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统一规定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学习内容,统一布置学习环境、统一管理与考核。这个环境会自觉影响学习者,并作用于其身心发展。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的个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学习资源也比较有限,个体的学习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存在高投入低收效等问题。混合学习模式则可以使面授和线上学习扬各自之长。

影响混合学习效果的因素有许多,在本次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只将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由师生个体因素引起的其他主观因素未加讨论。实施混合学习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能满足教学与学习的需要教学平台,开发足够支撑教学的学习资源;其次,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拥有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合理分配线上与线下学习时间与内容。混合学习并非线下与线上学习的简单重复,只有在深入了解混合学习参与者需求的前提下,经过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才可能较大程度地实现混合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艾贤明,陈仕品.我国混合学习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 2019,11(2):13-19,134.

[2]管思怡.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7.

[3]刘权纬.混合学习模式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5.

[4]孫彦超,李忠刚.高校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J].科技资讯,2015,13(26):105-106.

[5]范美英.浅析混合学习的主要形式[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8,7(1):125-127.

[6]钟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J].领导科学,2019 (19):12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Blended Learning for Full-tim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AN Mei-ying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nrich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learning mode of full-time vocational students has gradually transitioned from traditional single offline learning to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learning. Through surveys and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objective problems in blended learning that easily hinder the learning effect. First, learn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can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for blended learning. Second, unscientific teaching design would lead to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time and resources. In addition to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the teaching subject,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tudents' blended learning,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suitable teaching platform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design as support. On this basis, the effects of blended learning are rationally view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blended learning.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learning resource; learning platform; teaching design

猜你喜欢
学习平台学习资源混合学习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