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语文要素,实施精准朗读教学

2020-12-23 04:27管婷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朗读教学

管婷婷

[摘 要]朗读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在准确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细化设计与指导,整体把握、分步推进、精准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要素;精准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59-0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学习和内化书面语言,提升语感的重要途径。与以往版本的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对朗读要求的落实上体现得更为细致。它主要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把朗读的策略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导语或者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之中。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好变调,到读好句子之间的停顿,到读好长句子等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教材对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程目标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教材中又逐步提出了读好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对话、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强调重音、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把第一学段“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要求分解成了一些渐进式的要素,分别安排在不同单元、不同的课文中。那么,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依托语文要素,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呢?

一、把握教材特点,循序渐进指导

对于一年级上册的朗读教学来说,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好“一”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并要求学生能够逐步读好轻声。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学生拼音学习的巩固,也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契机。

如在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逗号、句号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材在《雨点儿》一课中就提出了让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的要求,在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中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要求。所谓长句子,就是指有着较多修饰限制语的句子,读好长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停连是一年级朗读教学的难点。因此,对于低年段朗读教学来说,一开始要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为主,然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长句子读好。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及下册教材中又依此提出了让学生读好问号、感叹号,读好人物对话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中,读好问号、感叹号又是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前提与基础。如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就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的要求,这些句子中主要包括了问号、感叹号和句号,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由此可见,在低年段語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教材对朗读的学习序列要求,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个教学重点在课堂中都能得以落实,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二、了解学生情况,精准朗读指导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把握了统编教材对朗读有序性、系列化的目标要求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零起点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使教师的朗读指导更为精准。

以一年级下册“读好长句子”的要素为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添加停顿符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该在什么地方停顿,从而逐步帮助学生读好长句子。但教学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停顿对了,但是长句子之间的气息却断了,长句子朗读变成了短语的集合。其实,教师如果仔细聆听学生的初读,就会发现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并不是不会停顿的,只是停顿的次数过多,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以至于经常会出现读破句子、断句的现象。统编教材中“读好长句子”这一朗读要求是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第一次出现,在《端午粽》一课初读的时候,多数学生在遇到长句子的时候,把握不好停顿,读得不通顺、不流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在朗读长句子时视域受限,无法顾及更多字符以及对长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还不熟悉,语感还未形成所致。明白这些之后,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就应该把目光放在文中有较多修饰或者限制成分的长句子上,鼓励学生在遇到句子内部关系紧密的部分时,要一口气连读,避免不当的停顿。

由此可见,在低年段朗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情,才能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

三、紧扣重点要素,细化设计指导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可根据教材确定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难点,注意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以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为例,它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单元关于朗读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呢?教师首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试读课文,预设学生在朗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文开头“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这句话,教师就可以先指导学生读好“美丽的桥”这个短语,然后指导学生连读“有一座美丽的桥”,最后让学生加上“天上”二字,并在读“天上”一词的时候进行短暂停延,这样,学生就把整个句子读好了。教师也可以用辅助线“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帮助学生朗读句子。其中,“/”表示停延,读音适当延长,进行短暂的停顿,但气息不停;画横线的部分则要求学生连读。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范读,以避免纯粹技术性的训练让学生感到厌烦。只有在多次训练中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语文要素,教师要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细化指导,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温故而知新,螺旋上升落实要素

在统编低年段语文教材中,编者对学生朗读的要求是以分布细化的形式出现在四册教材中的,教师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能够以语文要素为目标指引,依据学情,对学生进行“温故而知新”的训练,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逐步呈现出上升趋势。

如一年级上册《秋天》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能够读好“一”的不同读音,在之后的《大小多少》《猴子捞月亮》《乌鸦喝水》等课文中也有不少关于“一”字的读音,教学时,教师就要对这些课文中“一”字的读音予以特别的关注,引领学生不断进行练习。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教师也要紧扣本次的语文要素目标,不能用概念化、模糊化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朗读一带而过。如对于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初学朗读,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就要把重点放在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好了逗号、句号之间的停顿上,而对于学生是否是有感情地朗读则不作要求。而一年级下册的朗读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时候就要紧扣这些方面予以点评。只有学、教、评一体化,才能使学生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朗读能力。

由此可见,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的语文要素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在某一课中习得就可以了,而是要注重语文要素之间的前后勾连,逐步落实巩固,以使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提升朗读能力。

总之,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深入了解学情,注重对每一要素进行细化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实现朗读教学的价值。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朗读教学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