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戏剧的发展史,戏剧种类的诞生、观念的变革及表现形式上的变化都与科技的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关联性。如今,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科技的迅猛发展更是为传统戏剧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在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虚拟现实对当代的各个文化都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戏剧领域也不例外。虚拟现实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将“虚拟”引入现实,其互动性、沉浸性、想象性等特点给传统戏剧带来了巨大的魅力。
关键词:戏剧;科技;媒介融合;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J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2
纵观戏剧的发展历程,最早的中国传统戏剧——戏曲,可追溯到秦汉时代,在宋元之际得以成型。戏剧艺术源于生活,是一种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表演,并且虚拟生活故事情节的综合性艺术。构成戏剧的三要素是剧本、演员和观众,而演出必须有固定的舞台空间(物理空间),于是就形成了戏剧的四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变革推动着戏剧形式不断更新,戏剧艺术与技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和互动关系。可以这样说,每一种新型戏剧的诞生、表现形式的变化,甚至是每一次戲剧观演的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时至今日,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迅速发酵,并以惊人的速度与传统戏剧艺术相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交互性、沉浸性和想象性等三大典型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戏剧的观演方式,从而使观众从孤独的观赏者转变为戏剧的参与者,并与之互动,甚至成为戏剧的创作者,让戏剧的矛盾冲突达到最佳效果。传统戏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的“感官盛宴”的审美需求,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给传统戏剧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戏剧艺术中空间、演员、观众三方面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改革与创新。
本文从空间、演员和观众三方面剖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给传统戏剧艺术带来的种种变化,在唤起艺术家对科技的重视的同时,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戏剧艺术本体的思考[1]。
1 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空间中的应用
当前新型媒介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依赖网络传播的屏幕与电影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如外观上来看,都是通过一个机器界面传达信息,而戏剧艺术亦可将所要传达的信息透过屏幕展现在观众面前。网络诞生的同时,也给传统戏剧艺术的呈现带来了新的面貌。以机械录制的电影艺术呈现的戏剧内容,在情节和观演方式上与传统面对面的戏剧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只是借助屏幕媒介将现场表演转换为屏幕呈现。
虚拟现实技术(VR)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给戏剧的现场感赋予了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其交互性、沉浸性和想象性三大特性很可能会成为虚拟戏剧空间的基本特征。交互性改变了传统的观演方式,让观众与演员零距离地交流互动;沉浸性让观众在感受时加入触觉、听觉甚至是嗅觉通道来丰富审美;想象性为戏剧艺术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对观众想象力和对创作者创作力的激发。综上所述,VR戏剧可让观众实时、现场、集体地参与剧情,实现真正的家庭影院。
1.1 传统戏剧空间
传统戏剧的观演环境可大致分为表演环境(舞台)和观赏环境(观众席),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戏剧空间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戏剧空间不等同于物理学上的二维、三维空间,但受限于物理空间,即表演场所和舞台布景。中国传统戏剧空间由表演场所和舞台布景两部分构成。最初,戏剧表演于“勾栏瓦舍”,也就是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剧场)。舞台一面为背景,三面为围观的观众。在这一封闭三开放的狭小表演场所中,舞台采用了最为简约的“一桌二椅”布局[1]。至明清时期,戏剧表演舞台为达到最佳观演效果,由三面观转变为一面观,观众处于戏台背景的正对面,两侧变为演员演出的上下台口,这种传统戏剧的舞台设计延续至今。“一桌二椅”的舞台布景直到清末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1.2 表演环境当众性的回归
传统戏剧艺术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表演的当众性,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观众对戏剧演出会作出反应,演员可以根据反应实时对剧情进行调整,因此在演出中,演员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是时空一体同步进行的,这一规律被概括为当众性。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一幕幕传统戏剧被录制后再播,出现了屏幕化的艺术表演形式,它率先突破了戏剧的当众性,具有一定的演播优势,当然也损失了观众一定的沉浸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并借助于网络传播,表演环境从客观存在的转向虚拟,戏剧的当众性有所回归,找回了屏幕化戏剧相对于传统戏剧艺术失去的当众表演形式和观众现场反馈机制。虽然,虚拟戏剧在演员与观众的感官感知效果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它依然是科技社会的戏剧发展方向。
1.3 观赏环境的“远程在场”性
就观赏环境而言,在传统戏剧演出中,观众席是固定的,时间亦是固定的;而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对应的观众席演变为观赏环境,也许观众只处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但也能让人感受到集体在场性,其特征是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观众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剧场)和固定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戏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趋完善,VR戏剧将打破传统戏剧的观演方式,创造更为方便的“远程在场”这种新型观演模式。“远程在场”相对于传统戏剧的“近程出席”,实际上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任何地方获得一种与在剧场无异的感觉。VR可以模拟在剧场时的任何感受,观众可以感受到邻座的存在,不再受选座的限制,可以选择任何的“最佳观影位置”。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演员中的运用
传统戏剧艺术中三要素之一的演员,是戏剧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标志性特征,演员通过舞台上真实的唱念做打来表达思想情感,而电影电视出现后,演员的概念正发生着变化。屏幕中的真人影像开始盛行,演员由真人形态转向影像化、虚拟化,但演员的虚拟化仅仅只是最初的机械录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特殊形态的虚拟演员的创作。
2.1 传统的戏剧演员
中国传统戏剧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演员的当众性表演是戏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标志性特征,即传统戏剧艺术的中心。朱寿桐先生在《朱寿桐论戏剧》中说:“戏剧演员既要有适应人物规定性的表演,更要适应观众心理期待和情绪感性的表演的双向适应要求。戏剧演员需要更加扎实的表现技能和更加深刻的美学修养。此则对戏剧表演主体提出了更为复杂且较为苛刻的要求。”[2]由此可见,在传统戏剧艺术中,演员这一要素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传统戏剧演员的职业性和身体性,要求演员具备极强的表演能力和对观众情绪的掌控能力及应对能力,因此演员对戏剧表演起决定性作用。
2.2 戏剧的虚拟演员
数字化时代中,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渐创造虚拟演员,真人演员向虚拟演员转变。虚拟演员是指剧中演员的物质载体而不是真实的人类,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虚拟出来的角色。虚拟演员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时空问题,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之下用于真人演员的虚拟化复制和重塑,让虚拟化的真人演员替代演员本人,投入舞台进行艺术表演[3]。虚拟演员将更容易达到真人演员的素质和修养,如身体具有“能量”、高超的表演技巧和以假乱真的模仿能力,从而塑造出和谐统一有血有肉的戏剧人物形象,让观众感受到戏剧的沉浸感,享受到戏剧艺术美。
传统戏剧演员的身体性要求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身体来表演,戏剧的灵魂特征——矛盾冲突,其中的情节与语言的冲突离不开演员的身体,传统戏剧之所以能与新兴影视行業继续抗衡,或者说至今还能留存的最大因素就是舞台上与舞台下能够及时进行真实的交流反馈,这也是戏剧身体性本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而虚拟演员借助上述的表演环境的当众性和观赏环境的“远程在场”性可以轻松达到真人演员的身体性要求,甚至突破其限制。
3 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观众中的运用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戏剧艺术的固有形式,中国各门类艺术开始遵循“受者中心”的原则进行创作。戏剧演出的成功与否,往往与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成正相关。
古往今来观众一直是戏剧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观众,戏剧艺术的内涵如何传播?而虚拟现实技术为戏剧艺术带来形式上改变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观众。戏剧表演发生时,演员、剧本(作者)和观众三者是相互交融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观众的参与度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多种媒介调动观众的主动性,甚至鼓励观众加入戏剧的创作,而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中应用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观众的主动自由选择。
3.1 观演关系的转变:被动—主动
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认为戏剧的本质是“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戏剧的一切元素都必须与观众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传统戏剧艺术的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剧场内台上演员的表演和台下观众的观赏是分开的,观众受邀请或者受邻座观众的情绪感染而被动加入戏剧剧本的探讨,传统戏剧的观演关系是被动的,或者说是可预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中的应用使观众不用考虑约束因素,以匿名主动的方式自由选择参加的戏剧演出,甚至成为主创人员,打破了现实与虚拟、艺术与技术、演员与观众等的界限。
3.2 观众对戏剧的侵入——参与度延伸
戏剧观众在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性特征的作用下,可以自行控制演出的舞台环境,如利用VR眼镜调节舞台灯光效果,又如借助工具或者手套捕捉虚拟现实现场的事物,甚至可以自行选择配乐或者场景。从观看者到互动者,观演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观众的参与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VR戏剧使观众开始具备选择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观众与舞台零距离,对剧本和传播媒介有充分选择的权利,能实时参与剧情创作,甚至让自己成为演员,观众与演出之间的审美距离消失了。
4 虚拟在戏剧中应用的启示
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渐虚拟化的世界,曾经的我们对大自然的畏惧变为了如今对科技发展的渴求。感官上的知觉与时空的连续日益解体,艺术与技术、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
上文从戏剧空间的角度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戏剧艺术的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戏剧最深远的影响便是对戏剧空间的改变,而这部分变化仅仅只是科技对艺术所产生的作用中的九牛一毛,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虚拟现实技术与戏剧艺术的结合将会引发相关学者一系列打破传统美学的新问题,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我们应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新的审美眼光去看待科技发展给艺术带来的改变。
4.1 极致的沉浸式快感
在虚拟现实技术影响下发生形式改变的戏剧艺术,被称为沉浸式戏剧(VR戏剧),和VR电影相比,它的互动性更强;和VR游戏相比,它又带有更多的表演元素。艺术源于生活,但绝不是生活的原封不动的翻版,而是主创人员有选择性地将重点进行夸张、放大。艺术家和观众对真实性的追求从未停止,而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戏剧的融合不仅仅在程度上提高了对幻觉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借助技术手段在观众面前创造了以假乱真的虚拟空间,使观演者身临其境,让受众从视听转变为更多感官的享受。
4.2 主创人员的消失
传统戏剧的主创人员和观众的定位是截然不同的,而VR戏剧以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特征为戏剧表演的手段,观众对戏剧演出有自行控制权。音乐、灯光、场景甚至是剧情等,这些曾经都是主创人员的工作,如今观众可以根据自我喜好作出选择。主创人员的渐渐消失是一次戏剧史上的重大改革,也是观演关系迈出的一大步。
4.3 戏剧艺术的屏幕化
作为戏剧艺术主要特征之一的综合性是各门类艺术共同拥有的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对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没有影响的,反而通过技术特征增强了人们对戏剧的体验感。VR技术通过屏幕“远程在场”拓宽了戏剧空间,打破了传统戏剧空间的物理限制,使主创人员消失,观众真正走向舞台,观众与演员零距离接触。而虚拟现实技术在戏剧空间的诞生将戏剧屏幕化,其发展期不断将屏幕缩小化,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可能会将屏幕隐形化,但虚拟现实技术对戏剧艺术的影响不变的是不断增强戏剧的现场感,提升矛盾冲突性。
5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下的戏剧艺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戏剧表演舞台,使其被电子化、多角度的屏幕所替代。这种改变不单单从技术上改变了戏剧的表演模式,更改变了观众的审美方式,使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戏剧的生存危机。
艺术与科技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交叉融合正是要创建一种跨学科的交互式共生模式,并形成打破传统和跨领域的产业创新成果。戏剧艺术的数字化让未来戏剧艺术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更多数字艺术馆的打造,让大众的艺术欣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借助科技的力量进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王妍,胡华华,李晞睿.虚拟戏剧空间设计:当中国传统戏剧遇上虚拟现实技术[J].文艺评论,2016(12):103-110.
[2] 朱寿桐.朱寿桐论戏剧[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13-56.
[3] 张若琦.试论数字时代真人演员的虚拟化[J].湖北社会科学,2015(06):130-134.
作者简介:章蓉(199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