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山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中学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将乡土地理融入中学地理课堂中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是促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乡土地理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
乡土地理涵盖了非常多的内容,如不同地区的面积、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但是这些都是教师用于补充地理教学的一部分,不能将其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地理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并且要尽可能精简。例如,在讲到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指出我国都有哪些商品粮基地、是如何分布的,再引入当地的商品粮基地相关内容,介绍当地的自然条件、主要经济作物以及土壤环境等,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坚持地理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
在乡土地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民间的轶事轶闻,有的甚至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教师在将乡土地理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时候,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通过地理学科知识向学生解释与分析这些民间轶事轶闻。对于一些传说,要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观点看待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
三、在运用乡土地理时要适量适时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需求,适量、适时运用乡土地理内容,避免乡土地理内容过多而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既要确保乡土地理内容运用得恰到好处,也要保证内容的适量。例如,在讲到地形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变化,向学生讲一些地形发生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到气候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关于乡土地理内容的讲述,最好控制在三分钟到五分钟之间。另外,在总结课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家乡的气候、地形等特征进行总结与概括,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强化与巩固。
根据相关的实践教学证明,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与适量的乡土地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对地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引入乡土地理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乡土地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当地民俗、名胜古迹等,也有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教师在将乡土地理融入中学地理教学中时,需要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避免单一的形式影响到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风景名胜、特产以及民俗,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与领略乡土地理,促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当地的科学文化、经济以及自然现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体验的结合,对于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國的思想情感,是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重视乡土地理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乡土地理的融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