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与一般語文内容相比,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互文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对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探索以及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中学古诗词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4-0071-02
【本文著录格式】郭小丽.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探索与实践[J].课外语文,2020,19(34):71-72.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互文性”理论在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众多教师的关注。当前,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成为课程改革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中充分运用互文性理论,结合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相应的古诗词教学案例,能够有效提升中学古诗词教学效果。通过对互文视野下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以进一步改善当前古诗词教学低效现状,对中学古诗词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互文性理论概述
互文性是法国学者在20世纪所提出的一种文学概念,当前学术界对互文性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性的认识。在长期的互文性理论分析过程中,互文性的概念通常被分为两个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而言,互文性所指的是两个具体的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引用、套用或者是抄袭、影射等关系。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互文性则指的是文学作品与社会以及历史之间的互动,这一角度一般是将相应的文学作品视为对社会或者是历史的重写或者是阅读。
互文性理论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互文性解读中学古诗词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互文性解读中学古诗词,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狭义互文性理论的解读方式。相较于一般性文本解读,采用互文性解读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挖掘古诗词文本互涉内容,在相应的教学目标之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内容,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互文性解读方式,在中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实践。
二、互文性理论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语感
互文性理论在中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语感。在中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古诗词语感的关键时期,且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基本有着一定的古诗词阅读量。互文性理论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补充有效的古诗词语言材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的是把握好文本之间的互涉关系。比如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化用的鲍照诗句“清如玉壶冰”,通过对比化用,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规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语感。
(二)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学生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思维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学生语言建构以及运用的不断完善。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向着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中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应用互文性解读古诗词的学习时间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涉及易水这一地点的古诗词中,有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有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等诗句,通过对古诗词母题以及相应派生关系的互文理解,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丰富的意蕴。
(三)有助于古诗词审美教育的落实
古诗词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对诗词美的鉴赏能力。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可以通过互文性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语言,并从其中感受到诗词文学的形象。学生通过联想以及想象的方式,可以从诗词的意象中充分感受到诗词意脉的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体验。古诗词中通常有着一定的主题,比如闺怨诗总是与“思征夫与怨商人”的主题有关,通过对这一类诗词的互文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相关古诗词中独特的美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以及创造能力。
(四)有助于诗词文化的传承
古代诗词中通常都会蕴含有诗人情志或者是民族情感,通过对这些情感内容的理解与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文性解读的方式,对于古诗词中存在一定传承性的情感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并更好地传承相关诗词文化。比如屈原的《远游》中有“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无不闻”,还有阮籍的《咏怀》中有“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再到唐朝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描述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等,这些诗词中,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互文性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中国文人的情感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并将之传承下去。
三、互文视野下中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策略
(一)把握互文联点,细读古诗词文本
把握互文联点,充分运用互文性解读方式,细读古诗词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应用互文性解读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古诗词文本的内在特质。古诗词文本的特质一般是指古诗词与其他文本阅读教学所不同的独特文体特质,针对这一特质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对古诗词语言以及意象的把握,充分理解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美以及个人情志,才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文体特质。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细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把握互文联点,让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联系互涉文本。在采用互文性解读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文本深度,避免教学内容偏离教学重难点以及肆意解读。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古诗词教学则会成为教师单纯展示自身文学底蕴的舞台,而学生却无法从中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内容,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二)把握学生学习状态,贴合学生实际需要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实践中,采用互文性解读,一定要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反馈指导。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就要对学生当前的知识积累以及理解能力有所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只有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对这一阶段的考试评价有着充分的把握,才能让相应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因为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以及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同,因此不同学生对古诗词阅读的积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这种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个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表达机会,通过良性的课堂互动,进而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三)把握内容广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对互文性解读的应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加多元、深度地认识古诗词内容,但需要注意,所引入互文内容不能代替当前课堂古诗词教学内容,要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当前所教授的古诗词内容,适当发挥互文内容的助读作用。因此在中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中所引入互文内容的广度,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生平逸事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浸入古诗词教学情境中,完成古诗词学习。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互涉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互涉文本属于“先行组织者”,对古诗词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将课堂古诗词文本相关的互涉文本作为当前课堂的拓展材料,让学生在课后去理解古诗词相关知识内容。总之,在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所引入互涉文本的广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四、结束語
综上所述,互文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互文性解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采用互文性解读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掌握充足的古诗词知识内容,这样才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互文性解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
参考文献
[1]黄建荣.浅谈古诗词中互文、对偶、用典的教学[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5).
[2]王唐敏.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J].读书文摘(中),2019(5).
[3]周华银.传统诗文中的互文[J].文学教育(上),2019(5).
[4]刘稚英.“互文性”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5(8).
附 注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CJYC18010702;课题名称:互文视域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