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森
八代,是种责任
在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你或许并不了解世界上第一台汽车的发明者原来是卡尔 · 奔驰先生,但想必你一定听过,见过,甚至驾驶过一台高尔夫。
数十年的薪火相传,八个世代的经典延续,为高尔夫车型积累了超过4000万的全球用户。要知道,4000万,可是大多数主权国家都难以具备的天量人口基数。无论在燃油发动机蓬勃发展的过去,抑或是油转电,碳中和趋势渐明的当今,提及“高尔夫”的名号,都能让你在任何场合找到一群聊着共同话题的两厢拥趸。可以说,相比于一款简单的家用车型,高尔夫更像是一个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话题明星,甚至是一种根植于大众心目中象征着物美价廉,满足着一家老少的文化符号。
那么在面对这样的既成格局,也可以说是大好开局的基础上,第八代高尔夫,又有了哪些方面的亮点和提升呢?要知道,尽管开局优势颇大,但近年来汽车行业大势的变化已然让高尔夫车系所处的入门级合资品牌价格市场成为了混战最为激烈的价格市场之一。随着一众自主品牌实力与口碑的不断积累,10万到20万元的售价区间里陆续出现了众多设计优秀、配置高绝、品质出众的自主品牌车型。而作为定价在12.98万-16.58万元的第八代高尔夫,被与这些后起之秀放在一起做比较,已经是难以避免的状况。
也正因此,一汽-大众早已为第八代高尔夫做足了准备。
作为立足于年轻化汽车消费者市场的全新一代车型,第八代高尔夫全系采用了象征运动的R-Line设计。熏黑的轮毂与中网,搭配前脸、尾部与车侧亮黑色的组件细节,让十足的运动感伴随着每一块简约前卫的“R”型徽标,成为真正为新世代潜在车主打造的理想两厢车。在众多汽车品牌尚且犹豫不决,不敢轻易抛弃在入门级早已过时的“镀铬风”、“豪华风”的时候,一汽-大众对于自身入门级拳头产品的鲜明定位,其背后果决的判断力和强大的行动力也让我暗自叫好。
走进车内,无论是以驾驶员为中心的折角双连屏设计,抑或是我面前这块棱角与厚度都足够犀利的运动方向盘,都让外观层面的R-Line元素得以传入车内。虽然在操作系统的界面设定上,一汽-大众采用了更为扁平化、年轻化的图标与逻辑处理,但更加简明的视觉设计,和更为灵敏的屏幕响应,同样彻底扭转了大众品牌車机UI设计不突出这一抱憾多年的平平之处。而除此之外,这具座舱的其他元素都保持着历代高尔夫同级领先的水准,并且在今天真正扩展到了“同价位领先”这一越级理念。
设置在第一级菜单里触手可及的座椅加热功能;位于方向盘一侧同级罕见的方向盘加热功能;中控台区域单无线充电板+双USBTypeC接口的充裕充电配置;环绕全车的Harman/Kardon立体声音响;集成了大众研发体系的技术优势而降维至高尔夫的全套ACC主动驾驶辅助功能;以1.4T发动机带来150PS酣畅体验的同级动力优势……可以说,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逐鹿入门级市场的今天,第八代高尔夫不仅仅代表了一汽-大众面对众多强敌的制胜之心,更是大厂底蕴与供应商优势面对这一市场的一次全方位爆发。
物美价廉?配置高绝?这原本就是我高尔夫所擅长的呀。
数字,在于未来
如果说物美价廉、老少皆宜是高尔夫面对消费者的责任,那么在这个以碳中和为最终目的的汽车行业大趋势之下,逐步实现电动化布局、发动机小排量高效能化则是时代赋予高尔夫的使命。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台全新高尔夫的前脸灯组,这套贯穿式LED灯带+大众家族最新灯语IQLIGHT的简约前卫设计,让我直接将它和刚刚上市的一汽-大众ID.4Crozz联系到了一起。作为与那款号称“纯电动行业颠覆者”的车型同世代的高尔夫,我丝毫不怀疑它强大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我的心里还是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疑惑:作为一款燃油车型的它,是如何为新趋势布局的?
这个问题,在我真正开始驾驶这台第八代高尔夫的时候,找到了答案。
如果说中控台与方向盘的设计在静止时已经足够好看,那么一旦你将车子发动,你将彻底惊诧于一汽- 大众此次极具前瞻性的操控设计。在以中控台和方向盘组成的整个控制区域,除了那颗三角标识的双闪保留了物理按键的按压功能,其余的每一处功能调节,都采用了电容按压式虚拟按键和滑动轨道。搭配着先进的电控马达,你的每一次触控都会收到一个模仿物理按键的电子震动回弹,不少按键甚至实现了深按、轻按和持续按压的不同功能切换。
我必须承认,这一功能的初次搭载的确会让不熟悉电控马达回馈机制的消费者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来适应,但能在入门级两厢车型十分有限的预算区间里加入如此前卫的先锋科技,这已经足以表明一汽-大众在面对未来化、电动化的大趋势时布局之深远,行事之果决。可以想见,当这项技术随着全车系的搭载应用而日渐完善,OTA的远程升级便可以对每一项反应与回馈的力度、幅度和速度参数进行调节和优化,那么身处入门级的第八代高尔夫,便可与高阶车型们一道,在全新世代之中尽享尖端技术的第一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