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议题式教学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设置具有挑战性、递进性的议题任务,创设生活化、开放性的议题情境,通过多样有效的议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议题任务;议题情境;议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32-02
引 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思想政治教学要构建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并提出新的课程结构,围绕议题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什么是议题、如何选择议题、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成为教师新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议题式教学的素养指向目标能否实现,由学生能否实现深度学习决定。本文尝试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议题设计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一、议题任务:深度学习的导向
1.任务设计要具有挑战性
深度学习,指向有挑战性的、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应有积极情感和积极行为的投入。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抽象深刻有余,形象生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将知识记忆作为最终任务。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发展空间等,设计带有深度学习特征、具有挑战性的议题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化和对素养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笔者选择以“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发展”为议题,为加深学生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理解,设计了“共享单车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的辩题,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围绕辩题展开辩论。在辩论时,双方有理有据、针锋相对,既运用了学科知识,又整合了收集的资料。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理解与个性化表达,整个辩论过程中,学生在记忆市场与宏观调控的作用知识的同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迁移。
2.任务设计要有递进性
皮亚杰认为,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深度学习不仅是知道、了解、明白字面上的意义,更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即解释、思辨、推理、应用等更有难度、更具综合性的学习结果。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应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变难的逐层深入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议题任务中融入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又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考,学会循序渐进地思考,在解决递进式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完成递进性议题任务,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笔者围绕议题设计了“企业为什么愿意投身共享单车市场、企业投入共享单车市场带来的变化和在国家高速发展中的贡献及在单车市场中有何作为、预测共享单车市场的前景如何”三个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从最基本的“为什么”开始,让学生完成认识性任务,再通过“怎么做”问题,使其完成理解性任务,最后通过拓展性问题,使其完成推理、应用性任务。三个问题逐层深入,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深刻、完整的认知,提升了复习效果。
二、议题情境:深度学习的载体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将情境素材、学习内容及核心素养进行深度关联。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必须依托一定的情境素材,围绕议题选择而设置的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专注度、学习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核心素养的关联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灵活恰当的议题情境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
1.议题情境设置要更加生活化
什么是好的情境素材?好的情境素材必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仅仅依靠抽象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一旦将课堂教学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与国家大事、要事相联系,或将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与生活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境相结合,会引发学生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进而使其感觉在课堂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就能引导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能为学生展现学科素养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学“归纳影响个人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以“谁打败了方便面”为议题,引用“方便面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衰弱”等情境,让学生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行为。因为方便面、外卖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十分常见,以“方便面产业的变化”为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避免了学生无话可说的尴尬,又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对知識的迁移和应用。
2.议题情境选择要具有开放性
深度学习,不仅要“深”下去,也要“伸”展开,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还要提高其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任务决定了其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对道德、伦理方面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思想政治学科的议题应具备开放性。而开放的议题需要以开放的情境为支撑。开放的情境在立足生活实际的同时,也是跨体系甚至是跨学科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议题可以涉及经济、社会、法律、道德等内容,也可以涉及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这种开放式的情境能让学生从多角度甚至跨领域展开思考,促进其思维从简单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
例如,在教学“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意义”的内容时,笔者围绕“我看汉语文化类节目热播”的议题,以当下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诗词作品,以及参赛者、观众、专家等各方面的看法为情境,让学生分析节目热播的原因、利弊及产生的影响等。思考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同时将其与思想政治学科中的经济、政治、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内容联系起来。学生整体的思路不唯一,答案也不唯一,这种跨学科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在学习时培养了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议题活动:深度学习的路径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而这种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而体验也应是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内心体验。议题式教学倡导在“议中学”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通过参与围绕议题展开的课堂活动,从中获得体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设计多样有效的议题活动,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1.议题活动必须形式多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会开展问答式的课堂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讨论、辩论等因更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而被广泛采用。而议题式教学主张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活动,除商议、争议、辩论等,还主张学生参与职业规划、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议题式教学的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延伸至课堂外,从教师设定的真实情境转变为现实的生活体验。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体验性知识,同时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和内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如,对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所以单纯依靠教师创设的情境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的公开课上,特地邀请人大代表走进课堂,由学生当场设计采访提纲,对人大代表进行现场采访,让学生对人大代表的履职有更深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社区,体验居委会日常工作;撰写给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的议案,举行“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演讲活动;假期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過去少数民族自治区进行研学旅行,真实而深刻地感悟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能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过程,实现情感认同的内化及行为习惯的外化。
2.议题活动必须有效
深度学习指向的是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指向的是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实践,所以深度学习必须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主动感悟。因此,在设计议题活动时,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素养提升的需要,不仅要确保活动的形式多样,更要保证活动真实有效。
无论议题活动采用何种形式,其核心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但若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将难以有效融入议题活动,最终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例如,针对选择性必修“家庭与婚姻”中的“继承、赡养”内容,笔者认为可设计以电视剧《都挺好》情节为情境的讨论活动“谁能继承苏大强的遗产”,若学生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可能出现讨论激烈,但学生难以把握核心知识、培养社会情感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准备充足的资料或者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变成课堂中可供学生使用的资源,抑或在学生参与议题活动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效率,使议题活动更加有效。
结 语
总之,深度学习意味着面向未来的学习,教师只有立足深度教学,从任务、情境、活动三个维度做好议题的设计,才能推动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持续和深入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思想政治议题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批准号:C-c/2020/02/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欢(1981.11—),男,江苏苏州人,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吴江区“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