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灵
川江行船,不论木船、轮船,过去民间都有“四不”行规:水大不走,水小不走,天气不好不走,夜晚不走。因此,出现了各种避险方法。
重庆永川松溉镇下游有个大矶脑滩,滩水暴涨时,上下水轮船都得停航。1940年7月,因涨水,八只轮船在这里停泊了十多天,此为避险之“扎水”。
瞿塘峡夔门前曾有一巨大礁石,名滟滪堆。汛期被淹后,自古夔州府会派河差监管,不准船家冒险航行,必须扎水。唐乾宁年间,朝廷命官李嶢到荆州赴任,沿江而下途经此地,正遇江水暴涨。夔州太守刘昌美留他待江水退去再走,李嶢因赴任有时间规定,不敢停留,执意前行。李嶢的船刚离岸不远,突然遇到巨大漩涡,被卷入其中,瞬间沉没。李嶢一家及全船120人遇难,只有李家的奶妈生还。她奇迹般地被江水冲上了岸。
1926年6月初,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从重庆出发,到宜昌接第一艘轮船“民生”轮。等到6月下旬,民生轮才从上海抵达宜昌。这时江水大涨,宜昌海关理船厅因船太小不放行,民生轮在宜昌扎水一个多月。
当时卢作孚非常着急,因为造船的钱是借的合川县教育经费。水稍退去一点,他就征求引水(引船员)的意见。引水明白他的想法,说船可以开头,如果途中再遇涨水,随时可扎水。民生轮通过秭归著名的洪水滩泄滩时,滩水比船高,引水指挥轮船借回水之力冲上去。眼看只有一两米的距离了,船舵突然失灵,引水惊慌失措。卢作孚直奔机舱,令轮机员立即开倒车。庆幸轮船遇到一泡花水,进入激流,冲至北岸岸边得救,全船人才松了口气。
川江各渡口都划有洪水线,水拢线了也要扎水,不过大家习惯叫“封渡”。自古很多渡口在岩石上专门立碑,刻上封渡文字,起警示作用。江津笋河高云渡口曾挖出一块清乾隆时的石碑,上刻规章,其中一条为“不得大水强渡”。
但过去撑渡人和过渡人多抱侥幸心理,常冒险打渡过渡。民国九年,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东河秋汛涨水,老关嘴渡口渡船载客九十人,被河水冲刷而翻沉,仅一婴儿坐在“木轿椅儿”随流漂浮被救。
云阳云安镇居民集中居住在汤溪河两岸。1950年8月的一天,义渡封渡,待渡的人多。有个桡胡子趁机打卖渡赚钱,结果船翻沉,死了五十人,桡胡子被判三年徒刑。
1970年7月24日,江津旸岩长江渡口因洪水封渡。这是个副业船渡口,由当地生产大队管理。治保主任想挣工分,违章打渡,装载九人,包括自己在内八人死亡。
川江支流溪河的“齐头水”来去凶猛,有时扎水都难避险。1954年4月6日,开县东河上游涨水,十一只运煤木船得到航管站通知,当晚停靠扎水。深夜,上游一只木船被齐头水打来,撞上最前面一只扎水船,接着一只撞一只,全被洪水冲走,仅三只船得救。1963年5月24日晚,因下暴雨,东河上游又发齐头水,土龙洞至马家八公里河道上扎水的一百五十多只运煤船,被冲走一百一十多只。同时落水的二百多名桡胡子幸好习水性,绝大多数凫水上岸,只五人失踪。
乌江洪水期一般扎水时间久,有时长达一两个月。船老板没有收入,扯船子(船工)也沒有身钱(工钱)。这时货老板要发扎水费,扯船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扎水没扎心。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