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越
我的爷爷杨辉宗1933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0年7月,17岁的他参加革命工作。爷爷当了半年的通讯员,后担任江津二区团委青年干事和区公安所公安干事、十八区区委宣传干事、十六区区委宣传委员。1956年4月,爷爷出任江津柏林区委副书记,1963年1月起,担任区长、副书记。1965年12月,他调任白沙镇党委书记,此后又任几江镇党委书记、江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江津市政协副主席,聂荣臻研究会理事。
江津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爷爷是聂荣臻元帅的表侄。聂帅精神对他影响甚大。爷爷总说:“表叔一直都很关心家乡的发展,他曾说过希望家乡多种树,搞绿化,还说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聂帅病重期间,在京的江津籍人士开了一个座谈会,聂帅委托女儿聂力参加。聂力回家后,聂帅听了座谈会的内容介绍,深情地说:“就是要改革,就是要开放,要不江津不能发展。我们老家有一种特产叫米花糖,很不错,可是我们包装上不去。这方面日本人就注意包装,做得不错。产品要打出去,就要有所改进。”聂帅一生勤俭,心系家乡,晚年还带病为家乡题词,爷爷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爷爷以聂帅为榜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在江津任职期间,他时刻关注家乡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帅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帮助乡亲解困,关心群众生活,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真诚待人。江津长江大桥的成功建成通车,有他老人家的努力;国家5A级景区江津四面山景区的发展,有他和老一辈领导干部的付出;江津几江城区的发展,历史扉页上也有他的身影……爷爷曾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三好老干部”称号,曾荣获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热爱少年儿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群众称为“江津老黄牛”。
工作之余,爷爷喜欢写东西。他把对生活的看法和思考诉诸笔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如此,他更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
1994年8月至2000年夏的六年中,爷爷先后被诊断出阑尾炎、肿瘤、肠梗和肠息肉等,做了五次手术。虽不幸被疾病缠身,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精神。
到了晚年,爷爷不顾病痛折磨,坚持写完《帅乡情缘》一书。他说,这是对他64年党员生活的交代。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爷爷常常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来之不易,和谐盛世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好好珍惜!
爷爷于2019年11月永远离开了我们。和爷爷相伴的几十年里,他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如今,我沉浸在回忆里久久不能释怀,老人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爷爷的高尚、睿智、豁達、勤劳、善良,成了我美好的回忆。谨以此文纪念爷爷逝世一周年。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