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梅
作为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教师,耳鬓厮磨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孩子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每位家长,孩子们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与引导。
二十年班主任经历使我深深爱着这份与孩子们朝气相处的工作,享受着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快乐,也感受着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新接手的这个班从一年级带到现在,三年来孩子们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但在心智发展上并不健全,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孩子在变换的环境中容易困惑,躁动不安,从而产生叛逆心理等心理偏差。进入三年级后孩子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张扬,孩子出现了一些叛逆行为,当今孩子常常表现出缺乏自律,彼此间发生矛盾,影响班级和谐。针对班级情况,我启发孩子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感恩身边的伙伴,通过建立“幸福日志”记录本每日记录善行,定期组织孩子们交流,和孩子们共同制定“阳光少年”的奖励机制,引领孩子们的价值追求,培养孩子们感恩生活、友好相处,形成向善和向上的班级文化。
乌申斯基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句话更像是说我们班主任教师的“带班育人”,教师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还不能共患难,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作为班主任每天都会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经常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为了引导孩子们友好相处正确交往,我倡导孩子们记录“幸福日志”,引导每个孩子用欣赏的心去接纳你的伙伴。通过班会上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幸福日志”主要记录自己的善言善行,引导学生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使他们懂得,友善不仅仅是每天帮别人、做好事,对别人宽容也是一种“善”,与伙伴的友好相处也是一种“善”。就这样,我让孩子们每天记录着自己的“善”和同伴的“善”,组织定期交流,得到同学们点赞的累计“积分”,作为班级评选“阳光少年”的重要指标。
孩子们从开始的创造机会帮助同学和老师,到自觉的发现周边伙伴的善行;从开始生硬的表达,到真情自然的流露,彼此的关注与发现,触动和感染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在交流中,经常会出现孩子们主动亲昵的在一起,你摸摸我的耳朵,我触碰你的小鼻子,手拉着手欢笑的在一起,每一次交流的场面都像是一次欢乐的家庭聚会。“幸福日志”的记录与交流增进了友谊减少了争执,班级成了牵手同行的集体,成了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大家庭。“幸福日志”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助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要求在教育中要处理好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坚持两者的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集体影响个体,通过教育个人形成集体。个体与集体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把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机的结合来一起。作为教师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而且更应该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心理体验,尤其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更是我们关注的群体。
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五角星贴纸”,每天晚上给自己的心情打卡。把“五角星”贴在自己的“幸福日志”本上,贴满五颗星表示今天很开心。我每天翻阅孩子的日记,了解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当我发现有的孩子不开心时,及时询问,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打开他们的心扉。
班中的一个男孩性格内向,平时跟同学相处的还算和谐,但他的心情指数每天都是两三颗星星,似乎总是不开心的样子。对于这样乖乖的孩子同样也需要关注,于是我决定找他谈谈。通过这一交谈才发现。原来是他的妈妈对他要求太严格了。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回到家里还有很多家长布置的任务,周末还有各种的课外班。然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妈妈是各种的反对,各种的不可以。让他觉得自己的妈妈根本不爱他。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家长还不少,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于是我决定要跟他的妈妈要沟通一下。这位妈妈开始很惊讶,他没想到孩子会这么理解她,也没想到这样做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这么大的伤害。于是我们一起制定了转变小目标。改变孩子先从改变家长的理念入手。就这样,在家长的配合下,慢慢的,你会发现,这个孩子的心情指数增加到四五颗星星了。看着他“幸福日志“上那红红的五颗星,灿烂的笑脸会出现在眼前。
“幸福日志”记录本的开心指数,为我和孩子搭建起有效沟通的平台,让我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小秘密,呵护每一名孩子的心灵成长。
记录“幸福日志”、交流点赞、“心情指数”、评选“阳光之星”每月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形成,为孩子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础,让每个孩子能在集体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个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高层次的需求才成为动机的有效力量。在激励与评价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获得,又要为学生适时创设释放心灵的“顶峰体验” 。“幸福日志”记录、交流、点赞、评选出的每月“阳光少年”都会获得抽奖的机会,就是在为学生创设顶峰体验的释放平台,从而实现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求。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对于那些“鉛笔”“橡皮”等老师准备的小奖品已经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单纯的物质奖励也不利于孩子们的价值引领。三年级开始,班级对于设置的“奖品”,除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小礼物之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奖励。比如:“满足你的一个小心愿”“你最想组织班里做的一件事”“接受老师的一个深情拥抱”“可以创设岗位实施你的管理”“可以联系友谊班组织一个小型活动”等。没想到这些不需要我额外花钱的奖品,却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契机。
班中的一个小男孩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总觉得别人都是故意欺负他。犯了错,一年级的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表达一大堆的理由。最让任课教师们接受不了的是,经常会顶撞老师,故意用言行来激怒教授课程的所有老师,而且直言不讳的说:“我就是成心这么说的,因为这样说老师就会生气。”静下心来思考这个孩子的诸多问题,无论怎样只是六七岁的孩子,孩子内心一定是善良的,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打开他心门的钥匙。当我看到他由于当选阳光少年抽奖得到了“当两个星期你最想当的班干部”时的那种兴奋与期待时,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用善的思维,欣赏的眼光重新面对这个智商与情商落差极大的孩子。因为刚一入学,他得到的批评太多了,孩子找不到集体归属感,只能用自己错误的方式刷存在。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于是我在班里很正式的给他佩戴符号,在全班同学面前放大他的优点,让所有的同学重新认识他,并鼓励他认真完成好这次的班干部工作。孩子用力点头的那份坚定,我的眼里充满期待的与他交流,此后两周优异的表现,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在团队服务过程中自身价值的提升,一个平台的搭建,两周的努力,孩子的变化是惊人的。我们教师就是要持续的关注,不断的强化,通过价值引领为学生夯实好成人的基础。
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它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幸福日志” 营造班级文化,让我一次次的倾听孩子们的心事,一次次的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小麻烦,一次次实现他们的小愿望,使我们更像朋友,更像亲人。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温情,彼此之间有了亲情,班级管理带来了温度,这份温暖营造一个充满爱的集体,我们用大家庭的温情陪伴孩子们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