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山 付瑶瑶
【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62例我院纳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抽签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31例。参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积极心理干预,讨论患者的护理前后症状评分。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症状评分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积极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积极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1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患者感觉、直觉、思维、行为异常等症状,本研究就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措施加以讨论,分析积极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纳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利用抽签法,其中分为实验组(n=31)与参照组(n=31)。实验组精神分裂症男16例,女15例。年龄21~73周岁,均平均(57.49±6.91)周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12年,平均(6.38±1.87)年。参照组精神分裂症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2周岁,平均(57.45±6.88)周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13年,平均(6.41±1.9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性别、精神分裂症病程时间结果未见显著差异性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校准结果对比值与统计学要求一致。
1.2 方法
参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疏导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了解自我及精神分裂症疾病情况[1]。(2)感恩教育,通过歌曲《感恩的心》进行学唱教学,并指导患者阅读有关感恩的文章,使其了解感恩的含义。(3)生命教育,给予患者人生价值观、生命、责任感相关影视作品、文章,带领精神分裂症患者感悟生命真谛[2]。(4)亲情干预,分期指导患者拨打亲属电话,同时亦可通过与亲属通信、亲属共同活动等形式,使其重温亲情。(5)励志教育,给予患者人生励志的电影、电视剧等作用,帮助患者重建希望,树立生活信心。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通过t检验,(均数±标准差)是其表现方式。统计学判别标准是P<0.05。
2 结 果
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评分数据(见表1),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症状评分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以改善其阳性症状,促进其认知功能为主要目标,患者受到临床症状的影响,患者存在较高的消极心理状态,故影响了患者预后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就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前症状评分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低于参照组。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亲情干预、励志教育等护理形式,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树立正面、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改善其情绪、思维管理能力,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其疾病康复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积极心理干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因此,积极心理干预于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雪玲,李振超,吕恩瑜.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进取感及健康状态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4):339-342.
[2] 史文新,韩树红,曾 俊,等.齐拉西酮联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教育对精神分裂癥的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36-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