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大棚西瓜“双茬双改”栽培技术

2020-12-23 09:40孙兴祥马江黎
中国瓜菜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大棚西瓜

孙兴祥 马江黎

摘    要: 沿海大棚西瓜“双茬双改”栽培技术,即在同一地块采用2种棚型模式,每年种植春、秋2茬西瓜,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笔者总结介绍了沿海大棚西瓜“双茬双改”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幼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灾害防控、采收销售等技术。

关键词: 西瓜; 大棚; 双茬双改; 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0)11-099-03

西瓜属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广大市民夏、秋消费佳品。江苏沿海是重要的西甜瓜产区,种植方式以早春設施栽培为主,采用多层覆盖栽培,西瓜上市早、效益高,产品一般4月中旬开始上市,6月底7月初结束[1-2]。后茬种植青花菜、包菜、甘蓝、大白菜等露地蔬菜,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大棚设施资源浪费,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从事西甜瓜生产技术研究推广中发现,传统江苏沿海地区早春栽培西瓜,大棚棚型较长,棚长一般100~200 m,早春保温效果好,通风快,但进入高温季节,棚内温度高、湿气大,易发生病虫害,难以实现西瓜长季节栽培[3];浙江栽培方式,种植大棚短,一般30 m左右,通风口在棚两端,进入高温季节,通风后棚内湿度低,病虫害发生相对轻,可以实现长季节栽培。为发挥2种栽培技术的各自优点,自2018年开始,笔者开展了大棚西瓜春、秋两茬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棚西瓜“双茬双改”栽培技术模式,目前已在江苏沿海地区推广种植334 hm2以上,春茬667 m2产量2 500~3 500 kg,4月底至5月底西瓜上市,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以上,每kg价格5~8元;秋茬西瓜国庆前后上市,667 m2产量1 500~2 500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2%,每 kg上市价格3~5元。该模式西瓜667 m2年纯收入一般在2万元左右,生产上宜采用分批移栽定植、分批采收上市,不仅延长了西瓜种植时期,满足西瓜生产周年供应的市场需求,而且充分利用了头茬瓜的高品质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种植效益,提高瓜农种植的积极性,有效促进西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选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

早春大棚西瓜宜选择中、小果型西瓜。小果型西瓜(单瓜质量不超过2 kg),具有生育期短、上市早、品质佳,是初夏水果佳品,适合人口较少的家庭消费,生产中应用较多的品种如‘早春红玉‘小兰‘京阑‘黑津等;中果型西瓜(单瓜质量4 kg左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高,生产中应用较多的品种如‘早佳(8424)‘京嘉‘全美4K‘京美4K‘美都‘嘉年华‘苏蜜518‘苏创6号等。秋季西瓜品种选择‘早佳(8424)‘苏蜜518‘嘉年华等。

2 培育健康种苗

2.1 育苗准备

大棚选择6~7 m宽钢架大棚,667 m2备70孔穴盘10~12张、50 L基质1.0~1.5袋,将大棚做成二畦,整平畦面,在畦面铺设2~3丝农膜,1 m2农膜上布置电热线100~120 W,播种前7~10 d对苗床、穴盘、基质进行消毒杀菌(有条件的种植户或基地,可直接到育苗场定购商品种苗,保证瓜苗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秋季西瓜育苗宜将穴盘架空,防止积水影响苗质量。

2.2 适时播种

早春双大棚西瓜突出抢早,一般在移栽前30~40 d播种,时间为上年12月上旬至来年2月初,种植规模较大时,宜分2~3批播种育苗,每批间隔10~20 d。播前先将购买的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72 ℃、72 h干热处理或药剂浸种,用清水洗净后,在22~25 ℃条件下进行催芽,冷尾暖头播种,浇足苗床底水,并在穴盘上方浮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2 a(年)以上重茬田,应采用嫁接育苗技术。秋西瓜一般在移栽前15 d左右播种,育苗时间7月初至中下旬,也可分2~3批进行,间隔10~15 d,苗龄10~15 d。

2.3 苗床管理

早春西瓜育苗重点是保温防寒,出苗前白天保持28~32 ℃、夜晚20~22 ℃。播种后2~3 d要及时查看苗情,当有50%种子出土时,及时揭去地膜,增加小苗见光,以防形成高脚苗。有子叶“戴帽”出土,要及时人工“脱帽”。子叶展平到破心后,白天保持22~25 ℃、夜晚15~18 ℃,避免温度过高形成高脚苗;出真叶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5~28 ℃、夜晚18~20 ℃。基质发白时适当补水,水温宜15~20 ℃,可提前在大棚内蓄水备用,防止水温太低影响苗生长。移栽前5~7 d适度降温控湿炼苗,避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形成旺长苗。秋西瓜育苗突出降温,可在育苗床上加盖遮阳网,同时在通风口增加防虫网。

2.4 苗期病虫害防治

一般7~10 d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进行交替防控病害,连续阴雨天气,要控制苗床湿度,预防早春低温高湿引发苗期病害。秋西瓜育苗加强蚜虫、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控,防止发生病毒病。

3 适时定植

3.1 定植时间

早春大棚西瓜在上年12月下旬至来年2月中旬都可移栽,移栽早大棚保温防寒任务重,低温冻害风险大,一般采用“双大棚或三大棚+小棚+地膜”多层覆盖栽培,为减少低温冻害风险,可采取早、中、晚3批分别移栽。秋西瓜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移栽培,可分1~2批进行。

3.2 整地施肥

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种植5~7 a水稻茬口的田块。定植前1个月,667 m2施植物源商品有机肥300~500 kg、45%(m钾∶m钾∶m钾=15∶15∶15)硫基复合肥50 kg,深翻田块、整地做垄,棚内做畦,每棚两畦,中间走道宽35 cm、深25 cm。667 m2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30 mL、48%双丁乐灵乳油100 mL土壤封闭,预防杂草,在预留定植行旁顺行铺设滴灌带,并在畦面覆盖1~2丝厚的地膜,促进土壤增温。

3.3 大棚搭建

定植前7~10 d搭建双层大棚,覆盖长寿流滴膜,提高地温,大棚宜南北走向,外棚采用优质热浸锌钢管,大棚宽5.5~6.0 m[4],在外大棚顶层下方0.25~0.30 m,再搭建一层大棚形成双大棚,内大棚底边距外棚10~15 cm,外棚高2.2~2.3 m,外棚拱间距0.8~1.0 m,内层大棚拱间距2.0~3.0 m,外棚围裙膜1.0~1.3 m,在西瓜种植带外侧20 cm铺设滴灌带,大棚与大棚间距0.6~0.8 m,便于运输,大棚长度根据田块地形确定,一般为50~120 m,搭建大棚时配套建设田间内外三沟,确保雨过畦干。春茬西瓜采收结束后,立即清茬腾棚,封闭大棚膜,保持土壤湿润,利用高温天气闷棚7~10 d。秋季西瓜栽培前,将每个大棚分割为长30~35 m的短棚,棚与棚之间留有8~10 m的间距,利于棚头通风,采用单大棚+地膜栽培。定植行内侧60 cm、外侧20 cm处各铺1条滴灌带,移栽前铺0.010~0.015 mm银灰地膜防草[5]。

3.4 适时定植

早春定植选择在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进行,采用地爬式栽培,中果型品种667 m2定植600~700株,小果型品种667 m2定植700~750株,每畦1行,瓜苗定植位置一般在每畦离大棚外侧1/3处,定植后浇足缓苗水,封好定植孔,搭小棚架,覆盖小棚薄膜,密闭大棚,形成“双大棚十小棚十地膜”四膜覆盖栽培。秋季667 m2定植500~550株,定植后浇足活棵水。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与湿度调控

早春大棚栽培前期要增温保温,后期注意通风降湿[6]。西瓜苗定植后5~7 d,白天湿度控制在28~30 ℃,夜晚16~18 ℃;缓苗后营养生长阶段保持白天26~28 ℃,缓苗后,当棚温达20 ℃以上,揭去小棚膜,棚溫超过30 ℃,选择下风处开大棚通风降湿,棚温超过35 ℃,逐步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下午棚温30 ℃左右时关闭通风口,阴天和夜间仍以覆盖保温为主。开花结果期棚温保持30~32 ℃;果实发育及成熟期最低气温20 ℃,最高不超过35 ℃。4月中旬撤去内层大棚,外界气温25 ℃以上时,可撤下外大棚围裙膜,保留外大棚顶膜,以免遇上连阴雨天气造成西瓜裂果。秋季大棚栽培前期要加大通风降温,后期注意保温,防止夜间低温。西瓜生长前期,白天控制温度在32~35 ℃,超过35 ℃时,加大通风量,3~5 d补充水肥1次,两头棚膜+围裙膜全部通风,并覆盖30目防虫网;9月中下旬后注意保温,温度过高时适当通风,主要采取棚两头揭膜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发生。果实成熟前注意防止夜间低温,温度过低时可增加一道小拱棚,以促进西瓜成熟。

4.2 肥水调控

早春西瓜雌花授粉后,幼瓜开始膨大时,用滴灌补施冲施1次。667 m2施肥量 5~10 kg,如基肥充足也可以不追肥。秋季栽培前期高温,植株养分消耗大,应保证肥水充足供应,促进西瓜生长,一般每3~10 d,采用膜下滴灌,667 m2补施冲施肥3~5 kg,伸蔓期前采用外侧滴灌,伸蔓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后同时用内、外滴灌。疏果后及时追施膨瓜肥,667 m2施三元复合肥或西瓜甜瓜专用配方肥10 kg。

4.3 植株调整

早春西瓜前期长势弱,株型小,适宜3蔓整枝。整枝方式有2种,一是留主蔓整枝法,即除留主蔓外,再选留基部2条健壮子蔓,摘除其余子蔓和孙蔓,最后保留3个蔓,每株留1瓜,其优点是雌花出现早,能提早头批瓜上市时间;二是摘心整枝法,于主蔓4~5片真叶时摘心,子蔓抽生后选择3个生长相近的子蔓平行生长,其余子蔓或孙蔓全部摘除,该法的优点是各子蔓间雌花出现节位相近,开花结果较一致,果型整齐,便于结瓜期管理,小果型西瓜较为适宜,保留1株2果。秋茬西瓜栽培主蔓6片叶时打顶,选留2~3根侧蔓,在30~40节人工授粉,即第4~第6雌花人工授粉坐瓜,保持充足的叶面积,坐果前及时摘除多余侧枝。

4.4 保花保果

早春由于气温低,难坐瓜,不能人工授粉时,可用氯吡脲(坐果灵)化学授粉,确保西瓜早上市。中果型第1批瓜通常选择第2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在晴天上午8:00—10:00进行,授粉要均匀,同时要作标记,不能漏授,以免空株,确保株株结瓜,每株留1果,小果型西瓜留2个瓜。秋茬西瓜侧蔓上30节后雌花都要人工授粉留瓜,瓜定型后保留1个果形周正的瓜。

5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气象灾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西瓜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枯萎病、蚜虫、烟粉虱等。早春西瓜每隔10~15 d,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腐霉利烟剂熏蒸,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预防。秋季栽培西瓜生育期正值高温季节,蚜虫、叶螨、烟粉虱、斜纹夜蛾等虫害危害严重,须及时防治。防治蚜虫建议用双丙环虫酯、氟啶虫胺腈、溴氰虫酰胺、啶虫脒、噻虫嗪、呋虫胺、苦参碱;防治红蜘蛛建议用乙唑螨腈、联苯肼酯、腈吡螨酯。严禁使用高毒、禁限用农药,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西瓜产品质量安全。

大棚西瓜生产气象灾害多,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极早应对低温、大风、雨雪等灾害天气,及时增加大棚内覆盖、加固大棚设施,修补破损的棚膜,疏通田间内外三沟,防止田间积水、积雪及低温冻害影响,减少损失。

6 适时采收销售

春、秋季西瓜成熟后,须及时采收。一般小果型西瓜果实发育期28~30 d,中果型西瓜果实发育期30~35 d。西瓜采摘后清理瓜面,按大小分级包装,品牌销售,以提高产品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兴祥,马江黎,周峰. 江苏西瓜发展70年回顾及展望[J]. 中国瓜菜,2019,32(8): 27-30.

[2]   孙兴祥,马江黎. 江苏省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 农学学报,2019,9(11): 89-95.

[3]   王毓洪,张其安,孙兴祥,等. 南方中小棚西瓜甜瓜高效优质简约化栽培模式[J]. 中国瓜菜,2014,27(6): 74-77.

[4]   林红梅,孙兴祥. 早春沿海不同棚型结构温度变化[J]. 中国园艺文摘,2014(10): 16-18.

[5]   徐金仁,徐卫红. 西瓜大棚全程覆膜及肥水一体化滴灌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2008(17): 8-9.

[6]   韩庆保,李长根,马江黎,等. 盐城西瓜栽培早春苗期冷害预防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8(1): 253-254.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大棚西瓜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大小西瓜
大棚讲课
当夏天遇上西瓜
试论棚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巧切西瓜
大棚蔬菜富乡亲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