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拥有着历史跨度最广、文化程度最深、文化体量最大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文学作品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传递的是仁人志士的抱负与世间的哲理;展现的是文人的修养与雅致;描绘的是一幅幅刚正不阿的壮丽画面;字词之间,蕴涵的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从《记念刘和珍君》的澎湃的激情到《鸿门宴》的高度的正义感再到《阿房宫赋》的嫉恶如仇的精神,字句之间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风貌和历史,表达的是时代之才对王朝的反思和批判,夹杂着文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和普世之才。而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们每天都要从互联网中接触各种各样的良莠不齐的信息,难以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与良好的道德习惯。阅读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征途中的良师益友,可以让学生们在各种美妙文字的引导下明确人生的方向: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心,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又或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一腔热血。
一、高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概述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高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读文本构建起恰当的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对高职语文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书本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内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高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复义性阅读教学为目标,通过一些典型代表的文学作品与教学任务的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与理解能力升华到更高一个层次,并逐渐对人物形象与情感体验的培养更加重视。但是,根据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语文文学作品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与感悟中还存在较多不足。在实际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情感的时候易受其它因素的干扰导致对文章本身想要传达的意义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影响此文学作品的鉴赏效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在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基础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逻辑思维阅读所学文本。在高职语文的文学作品中,其实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复义性。所谓复义性,主要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任何一段文字倘若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并且这些解释又不互相冲突,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在现代化教育失业的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师也应抓住文学作品的复义性特点,提高文本阅读教学课程的效率与质量。
二、复义性阅读教学在高职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一)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具体与抽象思维结合的产物,而文学作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复义性又促使高职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不能忽略文本本身带有的思维特点与价值内涵。尤其是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上来看,高职语文中的文学作品中的复义性主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修辞等对文章加以修饰以及润色。由此,在目前的高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抓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以及人物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并且借助修辞手法为学生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促进文学作品本身价值内涵的升华与创新。随着我国人民精神消费需求的稳步的提高,在大多数的文学作品的语言描绘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修辞手法这一手段来提高课文整体阅读效果,进而使文章中的大部分词语与句子更加鲜明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以高职版的语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为例,荷塘下的一切事物显得那么美好又寂静,这主要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叶临风摇曳的姿态、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以及盛开的荷花含苞欲放特点全方面展示出来,并完美与当时的场景相互融合。作者在文中还借助荷花的各种状态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想改变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高职教师在讲述这类文章的时候,应重点抓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并且向学生仔细剖析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而充分理解作者在黑暗艰苦的环境中的生活与思想观念,体验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心酸。其次,不同的文学作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个性化、独特化的写作风格,体现作者在特定的场景下不同的心境。因此,高职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等文学作品时应以文学作品的复义性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与领悟能力,进而为作品的写作埋下智慧的种子。
(二)從读者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切入点
高职学校的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从而对阅读文本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一种体验学生审美观与价值观的过程。不仅如此,在对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的过程中也是现代审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体现作者十分鲜明的艺术手法与写作特点。而成功与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一般或经常都是以读者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切入点,给与读者一定的思想感悟与启迪。因此,文学作品自身所带有的文化价值更是“锦上添花”。在高职学校语文文学作品复义性阅读课中,各个地区的教师主要的阅读教学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深度。而这个目标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读者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切入点,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悟,其对于阅读文本本身的阅读要求也会不一致。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对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进行仔细研究与分析,还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夹带其中。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与指导者,也应以读者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底蕴与历史价值。以高职版地语文教材《雷雨》为例,这篇文学作品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很好地诠释了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环境下的人们遭遇的残酷现实与悲惨命运。因此,高职教师可以充分此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主要的文学学习作品。该作品描述的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它主要通过对迫切逃离的周萍、意外归来的鲁妈、十分单纯的四凤、被奴役的工人鲁大海以及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人物性格与心理状态的描绘,来揭示封建主义下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面。但雷雨的作者曹禺在创作这部话剧的时候必然不能得出这么完整准确的认识,因为封建社会的消失殆尽是时代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后人不断累积历史而得出的结论。由此,教师在讲解此文学作品时,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查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故事以及学识等,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主人公所处时代背景下的基础上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将复义性全面渗透于文学文本
复义性原则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突出特点之一。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朦胧之美、文学之美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此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会与文章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从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效果来看,很多高职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问题,对文学作品的重要细节与段落的讲解未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的文学作品产生固定化、机械化的学习模式,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这种模式的长期固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难以得到质的提高。高职学院进行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正是有效解决了这种问题的长期存在。因此,在教师开展复义性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应立足复义性原则,引导学生将阅读文学作品与复义性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鼓励与激励学生对一个文学作品进行多个层次的阅读思考,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同时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也必不可少,助推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将复义性全面渗透到阅读文本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将复义性原则运用到目前的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文学作品阅读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目前各个区的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因此,在高职语文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复义性原则为导向,对所传授的知识带有目的性和时效性,通过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人物形象和从读者的时代背景与学识作为切入点等途径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将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两者有机平衡,共同促进高职语文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
耿玉平,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