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口号不断深入人心,阅读成为了一种风尚。近年来,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阅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高水平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放在首位,更是突出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好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中,我将以《简·爱》为例,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
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含义
要想做好这一学习任务群,首先应该明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定义。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专家解读、个人见解三方面入手,分析“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概念。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定义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中有明确定义:“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閱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吴欣歆在《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中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定义为“扩大、提高、选择、营造四个方面,即多读书,增加阅读数量;读有品位的书,拓展阅读领域;学生要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能够选择合宜的阅读内容;学校应具有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提供平台激发和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阅读活动”。在《从2017年版高中课标看小学“整本书阅读”》一文中,何捷认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读”包含着三个明确的信息:其一,经验与方法,要有阅读的经验,更要有阅读的方法;其二,能力与习惯,有能力读整本书,能持续不断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其三,树立好“三观”,从书中汲取营养,端正认识,让人生更为优雅与从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综上所述,我认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主要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学生通过对某一本书的整体阅读以及后续的研究、谈论、交流,获得相应的阅读能力,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学习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中,既不能忽视阅读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研讨的作用。因此,在开展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时,必须做好阅读与探讨的融合。通过此次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促使学生在写作、交际等方面有所提高。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工具性,还应该重视人文性,并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爱上阅读,帮助学生插上文学的翅膀,在文学世界自由地遨游。
二、选择《简·爱》的原因
本文将以《简·爱》为例,分析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全过程,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我将论述选择《简·爱》作为例子的原因。
首先,《简·爱》讲述了孤儿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真爱与自由的故事。小说展示向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勇敢、坚持、奋斗等品格,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其次,《简·爱》分为三十四章,每一章内容不多,学生一天读一章也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简·爱》中的主要人物的特征也很好把握,人物关系比较清晰,易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简·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比较鲜明,理解了文化背景,学生读来也不会觉得晦涩。
因此,通过阅读《简·爱》,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外国文学的能力,建构正确的阅读计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积累其中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简·爱》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正值青春期的迷茫学生点亮成长路上的明灯,为其人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以《简·爱》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过程
开展“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可以分为选书、预读、通读、研读、交流几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将结合《简·爱》具体论述每一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选书
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这里,教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选择阅读书籍时不应该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更不应该将自以为适合的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书可能是适合学生的,但并不一定是学生乐于阅读的,过分的强迫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我们不应该把阅读变为一种枷锁,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拿起书籍,爱上阅读。但是,教师不直接布置阅读任务,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法参与阅读选书的环节。以《简·爱》为例,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引用几句《简·爱》的名言:“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教师可以在日常开展的读书会等活动中,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或是通过读这本书自己收到了哪些影响等等。以分享者的姿态深入学生内部,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简·爱》这本书。
当然,读《简·爱》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读这一本书,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这就涉及到了教师应该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选书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授教学内容之余,要做好言传身教,在选书环节中可以将自己选书的习惯、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选书体系,完善自己的阅读库。在阅读《简·爱》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推荐几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比如《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其它作品,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
(二)预读
在预读这一环节,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虽然阅读小说相对简单、轻松,但《简·爱》是一部外国小说。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外国人名又相对复杂、难记,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从而产生厌烦等逆反的情绪,容易导致阅读半途而废,阅读效果不理想。其次,《简·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很容易就了解故事梗概,但却对深层含义的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于作品的把握力度不够,而错失了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教师可以借助其他阅读媒介、技术,实现跨媒介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查询相关资料,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简·爱》的插图,或者推荐《简·爱》翻拍的电影,又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研究写作背景等等。即使没有这些跨媒介、技术,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翻阅小说目录、品味小说语言等来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的阅读,保持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预读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预读手段,建构高质量的读书习惯。通过《简·爱》预读环节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在日后的阅读学习中,自如地运用这些媒介、技术,在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从而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保持阅读兴趣,不再惧怕阅读,爱上阅读。
(三)通读
通过通读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研读环节奠定基础,只有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把握住《简·爱》的整个故事梗概以及人物关系,从而才能在后续的研读过程中探讨简·爱内心世界的转变以及其情感的不断变化。那么,在通读环节,教师应注意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建立正确的读书计划,二是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评价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读书习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教师的要求制定读书计划,同时又能确保整本书的阅读顺利、高效进行。《简·爱》一共三十二章,每天阅读一部分,刚好可以在一个月内读完,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学生的时间、精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及时在课堂中讨论、解决。
当然,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读书计划,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的读书计划必须一致,有些同学喜欢每天读一章,有些同学却喜欢利用周末一下午的时间完成本周的阅读量。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应该固定阅读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地督促学生阅读,并找出适合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了通读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在通读环节中教师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跨媒介阅读,开展在手機客户端等方式下的阅读打卡活动,实时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在一周结束后通过微信学习群等方式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又或者教师可以采用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布置读书笔记,梳理人物关系等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确保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计划都在稳步地进行。《简·爱》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人物关系简单,在检查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
(四)研读
在研读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意图,探究书籍的中心思想。教师在研读过程中可以将阅读书籍定义为一个专题,或根据书籍内容提取出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去划分书籍内容,分析人物情感的变化。可以把《简·爱》概括为一个关键词:成长。在《简·爱》中,简·爱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从姨妈家到学院学习,从学院毕业到罗切斯特家教书、从教书到与罗切斯特相爱、离开再到获得自由与爱。不同的阶段,简·爱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也为她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学生可以根据“成长”这一关键词,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将这几个阶段简·爱内心世界的变化概括出来,细细品味不同时期的简·爱,并归纳概括简·爱之所以成长的原因。让学生讲讲如果自己是简·爱,自己会怎么做等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取某一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对白,反复阅读,反复思考。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在内部讨论,也可以询问教师。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阅读《简·爱》。我们读书不一定要读新书,对于一些经典,影响颇深的书籍,我们可以反复阅读。在不同时期阅读《简·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可以说,在成长路上,有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成长的困扰,树立自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五)交流
最后,教师还应该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加入一项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研讨之后积极交流,分享阅读的成果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习惯,巩固阅读技巧,完善自己的阅读体系,在日后的学习生活更加从容地阅读。
这项工作可以放在假期完成,尽量不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在下一个学期开学时,学生带来自己的交流作品一一展示。教师应该做好带头工作,首先分享自己的交流作品,向学生们分享教师通过一个学期的集体阅读,收获有哪些。当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施更加便利,教师也可以开展《简·爱》的舞台剧,组织交流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一个学期摘抄的《简·爱》读书笔记、读书手账,或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梳理简·爱人际关系的思维导图等等来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交流内容做出终结性评价,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不好评价的问题。
当然,交流活动只能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收尾环节,教师不能本末倒置,过分重视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其它书籍的过程中也能够写好读书笔记,及时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明白阅读是充满幸福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爱上阅读。
四、小结
我选择《简·爱》作为范例,正是因为我自己在不同时期读《简·爱》,都会有不同感受。儿时读是感叹简·爱的悲惨,青春时代又被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忠贞爱情所打动,而现在读是向往简·爱所追求的自由与平等。通过研读《简·爱》,我希望学生也可以找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在未来的生活中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使书籍真正成为点亮我们人生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3]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22-26.
[4]何捷.从2017年版高中课标看小学“整本书阅读”[J].语文建设,2018(28):41-44.
[5]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以《小王子》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指导[J].中学语文教学,2017(10):20-23.
[6][英]勃朗特(Bronte).简·爱[M].译林出版社, 2008.
孙小凡,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