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震亚
[摘 要] 林业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落实的一个重要行业。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各类病害与虫害是十分严重的威胁,明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于林业发展的危害,是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1-74-2
病害与虫害是阻碍林业发展水平提高的2个主要因素,一旦林木感染病虫害,那么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均会发生异常变化,可能导致树木在短时间内衰弱甚至死亡;一旦病虫害在林区泛滥,那么整个林业工程都可能遭受严重打击[1]。为此,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和全面把握,重视采取科学对策防治病虫害,力求促进林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1 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病害发生原因
1.1.1 病原。病原是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作用于树木并导致其发生病变的原因,主要分为侵染性与非侵染性两类。前者指寄生于某一树木且能在树木之间发生传染的病原,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后者主要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易造成树木抗病害能力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因素、营养物质因素、水文因素及矿物质因素等。例如,当土壤含盐量过高時,部分树木的生长状况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导致其抗病害能力下降,易滋生各类病害。
1.1.2 树木。树木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害能力,这种抗病害能力实际上有着强弱之分,抗病害能力弱的树木相较于抗病害能力强的树木而言更易受到病害侵袭[2]。如果在展开林业工程建设之前,未能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选择具备较强抗病害能力的树种,那么林区发生病害的可能性将显著提高,不利于林业工程长远可持续发展。
1.1.3 环境。树木必须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与此同时,各类林业病害也只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才会发生[3]。如果外部环境易于病原发展,而林木本身又缺乏足够的抗病能力,那么病害的危害将会进一步加剧。反之,如果外部环境有利于树木生长,且树木本身的抗病能力足够强,那么即使病原发展,那么病害危害加剧的可能性较小。
1.2 虫害发生原因
1.2.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导致林业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林业工程所在地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风力状况、光照情况等都会对虫害发生情况产生影响[4]。首先,由于大部分害虫均属于变温性动物,因而如果林业工程所处外部环境的温度适宜害虫生长繁殖,那么林业工程中的虫害可能会泛滥。其次,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虫害扩大,如尽管大部分昆虫都无法在湿度较低的干旱地区生存和繁殖,但是刺吸害虫能大量繁殖,因而仍然会对林业工程造成威胁。最后,风力状况和风向变化对于害虫的迁移飞行扩散及整体分布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部分害虫(以蚜虫为代表)甚至能利用风向变化进行大规模迁移与扩散。
1.2.2 土壤因素。土壤是各类林业害虫生长的主要环境,其温度、湿度、含盐量、整体性质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虫害的发生[5]。首先,土壤温度直接影响害虫在土壤中的生活深度;其次,部分害虫在湿度一定的土壤中能实现大规模繁殖(以蝼蛄、金龟子、地老虎等害虫为代表);最后,土壤的性质(盐分状况、酸碱性等)也会对害虫的生长状况产生影响,直接关系其在林地土壤内的分布情况与活动状况。
1.2.3 食物因素。从食物链角度出发,害虫的生长发育与分布均与食物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6]。当害虫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时,其种群密度就将显著提高,同时其栖息活动情况将更为活跃。不同的害虫对于食物有着不同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种型分化与食性分化特征。与此同时,部分树木受到害虫侵袭时具备一定的抗虫性,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降低对于害虫的吸引力或者干扰害虫进食和繁衍,这同样是影响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树木的抗虫性越强,虫害发生和扩大的可能性就越低。
1.2.4 天敌因素。害虫的昆虫天敌会抑制害虫的规模扩大和繁殖速度加快,昆虫天敌主要可以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其中捕食性天敌直接通过捕食害虫的方式减少害虫数量,寄生性天敌则通过寄生于害虫体内吸食其营养组织的方式间接消灭害虫。从速度上来看,捕食性天敌对于害虫的控制速度快于寄生性害虫。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会导致害虫生病,同样属于天敌因素。此外,部分动物(主要包括啄木鸟、麻雀、蛙类等)也以害虫为食,同样属于害虫天敌。因此,如果林业工程中具备一定数目的害虫天敌,那么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与整体危害将相应降低。
2 林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做好预防工作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应采取建立隔离防护区域的措施,避免病虫害危害扩大。与此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应在林区建立完备的病虫害监测系统与通信系统,应用监测系统对林区进行分片管理、增进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对于病虫害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从而有效预防病虫害,切实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保证林木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7]。
2.2 改善林区管理工作质量
高质量的林区管理工作能有效降低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站在总体和全局的高度看待林区管理,根据林区的实际地理环境条件灵活制定管理方案,以此实现对于林区管理的总体统筹规划[8]。与此同时,应面向管理人员开展主题培训,以此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切实提高林区管理水平。此外,林业部门应加大对于林业工程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林区购置专业的管理设备,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此实现对于林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状况的全方位了解。
2.3 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应用林业科技可以有效提高监测和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如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工作人员能快速绘制出林区害虫的种群密度图,以此形成对于林区虫害发生状况的全方位了解,进而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为此,林业管理部门应着力提高林区应用林业科技的水平,配备专业的计算机设备,以此实现对于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快速根据病虫害的成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2.4 综合应用各项防治手段
由于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因素具备多样性特征,因而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其中,生物防治手段由于符合林區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而成为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种防治手段,林区管理部门应对此进行大力推广。例如,可以综合分析林业工程目标建设区域的历史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引入害虫天敌,以此有效控制害虫的规模。
3 结语
基于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对于促进林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林业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全方位把握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包括导致病害出现的病原、树木、环境因素以及导致虫害出现的气候、土壤、食物、天敌因素,通过落实加强预防工作、改善林区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等,切实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有效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井,张梅.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18(10):71-72.
[2]张涛,赖满秀.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3):92-93.
[3]王玉祥.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J].农家科技,2019(1):168.
[4]德利努尔·马合司提汗.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5):82-83.
[5]韦燕玲.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大科技,2019(7):187-188.
[6]夏涛.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5):172.
[7]古玉平.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19(7):127.
[8]张立新.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9(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