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妄想出现时,我该如何与之相处?

2020-12-23 05:44宋红燕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李幻觉精神科

宋红燕

小李(化名)是我门诊上一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过规范的足量足疗程的精神科药物治疗,症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只是他仍然会被一些妄想所干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他来心理咨询门诊求助。

◢  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对“残留症状”的合理预期

第一次见到小李,是在一个周六的中午,夏天灼热的太阳,将小李晒得满头大汗,但很精神。在初始访谈中,谈及疾病小李面露愁容,经过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妄想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但仍有一些妄想显得顽固。这种心理压力对小李来说就像大山一样很沉重。虽然能来接受心理咨询,但小李对疾病没有太多信心,更不知道如何面对。

其实,小李感受到的压力是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准备回归社会时常有的现象。很多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预期,比如妄想或幻觉完全消失,一旦发现药物治疗无法实现时,会感到极大的挫败。所以,对疾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正常化残留症状预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CBT关键的治疗成分。

小李在生病之前非常喜欢看电影,我在做正常化的过程中结合小李的特点,将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做类比:一位存在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在症状存在的状态下依然成功。所以,我们可以重新树立疾病的预期,有症状并不代表失败,如果我们对疾病了解的越多,症状管理的越多,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都会有良好的结局。

◢  将妄想转化为可以实现的心理学治疗目标

在治疗的中期阶段,我们聚焦在小李残留的妄想症状上面,这也是一直让小李很担心的问题。阻碍小李的妄想是一些与“评论”相关的内容,尽管精神科医生反复强调不要去理会那些不真实的想法,但小李在妄想的驱动下,会出现跟空气“对骂”等类似很难让人理解的行为。

临床上,治疗妄想的CBT疗法,对妄想的治疗目标是这样形容的:

● 知道这种想法很正常;

● 接受妄想是思维的产物;

● 不隐藏这些想法;

● 检查妄想性知觉的真实性;

● 发展有效的应对策略。

所以结合CBT和小李妄想的内容,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治疗计划。

◢  寻找妄想背后的心理学故事

小李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跟我表达过,他理智上知道妄想是不真实的,很多人也劝过自己,但一旦出现仍然控制不住。所以,彻底消灭妄想成为他很在意的事情,他感觉只要有妄想,他就会备受折磨。看的出来,小李非常想解决掉妄想这个大麻烦,却一直没有认识到,妄想是思维的产物,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是我们不断强化的结果。所以,我跟小李一起去追溯这种思维惯性的产生过程。

在治疗不断推进下,小李向我倾诉他在小学期间多次遭遇到校园欺凌,内向的他选择忍气吞声,并没有求助于老师和同学。校园暴力发生后,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沉默寡言,总担心同学在背后議论自己,放学回家路上也提心吊胆,害怕有人尾随。事实上,那段时间小李体验到的被评论和被伤害是一种担心的感受,而非事实,也不是精神病性症状。但因小李没有及时处理这种担心和“思维陷阱”,这种感觉慢慢构成了他性格中偏执的一部分,在出现幻听时,他对幻听内容的解释也带着偏执的成分。了解到这些后,小李似乎有了一些情绪和情感的释放,也能采取开放的心态看待妄想。

◢  检验妄想的真实性,

与妄想和平相处

当我们将消除妄想的目标转移到转变思维惯性上时,小李觉得可以在行为上试着改变一下,这对小李来讲是很大的进步;之前一直寄希望于可以在一夜之间消除妄想,现在他有了主观能动性,妄想变得可控了,而非水火不相容。所以,我们采用了“寻找证据”“可能性分析”等方法来检验妄想的真实性。

似乎是思维惯性太顽固了,小李在使用CBT方法时,并不顺利,在幻觉出现时,他根本想不出来反面的证据和其他的可能性来佐证他的想法。这也是很多患者在开始挑战想法时常见的问题。所以,我们一起商量,在没有幻觉时先把那些反面证据和多种可能性写在便利贴纸上,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这也是一种积极强化,可以加强正性思维的形成,让那些不期待产生的思维逐渐自行消退。

通过多次反复的正强化,小李发现妄想依然会发生,但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他已经不理会它们了,带着妄想,他可以去工作生活,真正做到了与妄想和平相处。

再次在门诊见到他已经是冬天了,随着积极地融入生活,小李也在实际生活中检验想法的真实性,希望他能一直做妄想的主人,掌控属于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小李幻觉精神科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还有机会吗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远方
实话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为了能够得到小李的关注正在不断努力中
反正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