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传说

2020-12-23 06:59张天堂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马桥起义军祖师

上有玉皇顶,中有凤凰台,下有三仙石,还有棺材尖,各有奇特,无不逼真,这就是传说中的茅山。

史料记载,公元前六百年,马桥为楚国所辖。那时的马桥偏僻落后,人烟稀少,唯独粉青河东岸的河谷有一片肥沃的绿洲,有外地流民来此寻找生机,聚集了八九户人家,他们便是马桥的开山祖。

距马桥街二十公里的茅山险恶陡峭,风景秀丽。秦朝时期,信徒们在茅山兴建了祖师庙。这里香火不断,成为知名的道教圣地。由神农架、兴山一带来茅山的香客和游人南来北往,与日俱增,马桥作为途中驿站,几户人家应接不暇,远乡农民见此情景,便抓住机遇,不断向此迁移,使之变成了一个拥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集。因其发展与茅山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聯系,这个小集镇便叫做大茅镇。南北朝时期的太建元年改名为受阳坪。唐代武德元年置受阳县。武德二年划归荆州南郡房陵县辖。明朝时期,寿阳改为马桥。

深山藏古寺。古时候为何在此险俊之处建起寺庙?庙中供奉着那些祖师?《保康县志》记载:古时,山上有祖师庙,供茅山祖师牌位,庙址尚存。

茅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粉青河流域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有些不是史书记载,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的历史悠久,传统祭祀,代代相传,从古至今,给人们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说,茅山供奉的有茅山祖师和赤脚祖师。赤脚祖师自修仙得道以来,行走带有坐骑龟、蛇二将,苦苦寻觅一处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即位。一日,祖师爷驾着龟、蛇二将来到气势磅礴,环境优美的茅山,祖师爷围着茅山转了两圈,喜欢上了这里,决心就在此修行。

可是,就在祖师刚刚临驾最高山尖玉皇顶时,山尖陡然歪向西南,山体摇晃不稳,无奈,祖师爷只好飞到武当山,在武当山修行。

又说,很早以前,高耸入云的茅山被绿色植物覆盖,忠厚善良的乡民以耕耘放牧为生,这里人与人和睦相处彼此关照,林中的禽兽各居一处互不伤害,乡民们过着清贫而悠闲的生活。

但是,安逸的生活享受不久,一日,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心术不正的和尚,他见茅山岩风光奇妙,胜似仙境,顿时产生独霸此山的歹念。于是,他攀上峰顶,盘腿打禅,双眼微闭,苦练万兽出山之功。

三年后,功夫初成,四山五岳的虎豹狼虫风涌而至,伤害了许多百姓。当地农夫恐遭兽害,每当下地劳动必将晚出早归,上山砍柴成群结队,大部分时间则藏于茅屋,闭门不敢出。因这里恶兽太多,无食可捕,孽类便横穿山野,互相吞食。最后,残存的凶兽汇集于和尚周围,对其虎视眈眈形成包围之势。

和尚见势不妙,害怕自食恶果,便变换功法,修练万兽归洞之法。因他作恶失德,道法递减,功夫未练成就被身边的猛兽一拥而上,碎尸万段。

和尚虽死,兽害未绝。乡民们无力抵御猛兽袭击便面向上天跪拜,祈求神仙解围。虔诚的人们连日祈祷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感动了玉帝。就在第五十天的清晨,茅山道人足蹬祥云飘逸而来,立于紫气峰顶。他腑视群山,扬起右臂,挥动神佛,昭示万兽。

道人系上天派遣,万兽不敢抗旨,立刻汇集一处,听候仙道发落。道人按照玉帝吩咐给予犯有罪孽的恶兽以指兽为石的处罚,而将没有劣迹的兽类放回森林之中。一阵暖风吹过,道人消声匿迹,山上留下了一排排与兽毛颜色大同小异的彩石。

乡民们为谢上天拯救生灵之恩,在云雾缭绕的峰顶修建了茅山祖师庙,称为玉皇庙。寺庙建筑宏伟,巍峨壮观。

庙宇几经扩展,建有大茅宫、二茅宫、三茅宫,三圣宫和紫气峰。三圣宫则为茅山祖师正殿,殿旁建有香堂,专供道徒敬香与歇息之用。

茅山祖师的法术无边,法师们收徒相传,名师不断。其中著名的大法师有三位:一为正一真人,又称云楼观主,位居三茅宫,甚有号召力,手下有三百名高徒,他在任期间,茅山祖师殿一度成为玄门羽士和修真之士的大本营。故潘新藻所著《湖北省建制沿革》一书云:茅山,有三百人学道成仙,故为广仙。二为清尘道长,身居紫气峰,又名崇禧宫,弟子众多,法术超群,其接任者清虚道长,人称老神仙,系明代后白莲教义士之一。三为清长道长,身居二茅宫,他善于交际,在任期间曾云游名山大川,四处传法收徒。

多年来,茅山道士的神话与三大法师的传说象山上翻滚的云海雾浪一般,为这个道教圣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吸引了四川、陕西等的大批游人与香客。于是,挺拔秀丽的茅山,冬夏四季香火不断,一度成为上千道徒的济世乐园。

《保康县志》记载:茅山山腰有棵檀香树,片片树叶状似佛爷,碧绿青翠,如活佛现身,令人触景生情,不禁心生敬意。相传,山中有猎人识此树,即托铳与树,欲把树伐之。而树随变之,满山遍野皆是檀木成林,而且树树有猎铳,其猎人不可辩真假,取其铳,逐此而去,亦未伐也。

还说,茅山为三茅真君最初修仙之地。

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大茅镇,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兄弟三人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川蜀、荆襄一带,瘟疫流行,闻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

茅山传说故事虽然无法考证,但白莲教义军在茅山同官府作战的悲壮故事,在粉青河流域是妇孺皆知。

一七九八年,义军首领王聪儿率起义队伍从湖北一路打到西安。嘉庆帝一看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慌了手脚,连忙命令各地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大小官员,派出大批人马镇压。可是那些大官、将军们只知道贪污军饷,不懂得怎样打仗。

起义军打起仗来不但勇敢,而且机动灵活。他们在行军的时候,不整队,见了官军不正面迎战,不走平坦大道,专拣山间小路走,找机会袭击官军。他们又把兵士分成许多小队,几百人一队,有分有合,忽南忽北,把围剿他们的官军弄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王聪儿的起义军在湖北、河南、陕西流动作战,打击官军。

第二年,在四川跟那里的起义军会师。嘉庆帝见官军围剿失败,气得眼都红了,大骂王聪儿是罪魁祸首,又下了一道诏书把一些带兵的将军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撤职的撤职,办罪的办罪,并且严厉督促各地将军集中兵力,围剿王聪儿起义军。

清军将领明亮向嘉庆帝献了一条恶毒的计策,要各地地主组织武装民团,修筑碉堡。起义军一来,就把百姓赶到碉堡里去,叫起义军找不到群众帮助,得不到粮草供应。这种做法,叫做坚壁清野。

嘉庆帝下令各地采用这种计策,起义军的活动果然越来越困难。清军在川北一带围攻王聪儿,王聪儿摆脱清军围攻,亲自带领二万人马攻打西安,不料在西安遭到官军阻击,打了败仗,再打回湖北的时候,明亮率领官军紧紧追击。

起义军后面有官军,前面又有地主武装的民团拦截,终于在郧西三岔河,陷进敌人的包围圈。王聪儿临危不惧,指挥起义军转战到保康境内,退到茅山的森林里,养精蓄锐准备组织突围。起义军们居住在低矮的茅草棚里,官府称他们为棚民。官军们发现了茅山后面的一条小路,派出精兵偷袭义军,起义军经过顽强抵抗,终于失败。王聪儿眼看突围不成,与她的部下都不愿当俘虏,便退到山顶,与部下纵身从陡峭的悬崖上跳下去,年仅二十二岁的义军首领王聪儿英勇牺牲。

茅山是马桥境内的第一大山脉。春天来临,脊山如黛,毛竹、柏、松、杉等四季常青。终年生长着红丹、牡丹、细辛等珍贵药材。山峦重叠,起起伏伏胜似蟠龙蜿蜒南伸,连绵巴山千里而不绝。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站在茅山上放眼望去,青山绿水,使你恋恋不忘。俯瞰山下,横溪村落尽收眼底,但见一排排楼房、一块块梯田、一条条溪流、一座座山岚、一辆辆汽车相映成趣。

此时此地,此景此情,的确好比:野人谷土,小草恋山,亦可欢也。

张天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居湖北保康。

猜你喜欢
马桥起义军祖师
达摩祖师
河南马桥北马庄矿区二2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带性
从《马桥词典》看民间对词语的二次阐释和误读
解读《马桥词典》中“词条”蕴含的儒家文化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军民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