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0-12-23 04:18哈俊武
学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意义对策

哈俊武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随之出现,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由家中的老人照顾,因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往往会导致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中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農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9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流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影响,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就这一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传统教育理念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关注,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这些问题上,农村地区的教育亦是如此。

心理健康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指个人心智、情感和身体的成长协调发展,表现为良好的性格、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态度、正常的意志、恰当的行为、良好的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愈加明显,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问题出现的背后几乎都有心理问题。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积极想办法、找措施。

二、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方面: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养成以下不良性格:(1)自私狭隘型。常为小事闹矛盾,斤斤计较;(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缺少对他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孤僻,不善交际。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2.人际关系方面:留守儿童很多是由爷爷奶奶监管,这就使得他们容易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导致他们缺乏基本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内向、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等。

3.情绪方面:具有逆反心理、缺乏安全感。老是忧心忡忡,情绪不安,喜欢与人对着干。遇事时易激动,不稳定,自制力较差。

4.意志方面:怯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做事瞻前顾后,缺少主见,缺乏自信;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5.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留守学生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容易冲动,甚至会出现破坏公物、和同学发生冲突、逃学离校等严重行为。另外,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无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甚至会顶嘴。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6.学习方面: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监管他们的老人或者亲戚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辅导他们的学习,造成留守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易出现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充分重视,把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所以我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也诠释了教师在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实际上,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形成影响。对于教师的职责来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既包括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身心的健康,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来说应该是非常高的。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变化也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要清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强化学习、研究的意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上的健康,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师要加强学习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最直接也是最为系统的教育,而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负责者。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负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特别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研究心理学,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如何艺术性地和这些学生交流。同时,在实践中要逐渐去尝试、去应用,在应用中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师这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师要转变心态,与学生缩短“心距”

古语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真正改变学生,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与沟通,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够拉近距离,教师才能逐渐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做出改变,特别是要避免遇到问题时就对学生进行批评、呵斥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要学会倾听,耐心等待,给学生倾诉、表达的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有效的交流,才更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教师面对学生错误,要有智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要“因材施教”,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一刀切的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名学生。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避免简单粗暴,而是要发挥教师的智慧,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要注意“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切忌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挖苦和讽刺,这样反而会产生新的隔阂。”

4.重视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

现在的学校教育,备受社会关注,农村教师所面对的教学条件相对简单一些,特别是家长素质层次差异性也很大,有些工作开展起来也应因人而异,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作为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就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了解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适当给教师减轻压力,强化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努力给教师做好坚强的后盾,这样教师才会乐于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二)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環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首先,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号召其他学生对留守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能勇敢面对,让每位留守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其次,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在课堂上,多关注留守学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发言、上台展示自己,对成绩差的留守学生,多辅导,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被关注,从而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促使其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除学生心里的困扰。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虽然青少年犯罪有许多客观原因,但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作为家长,不能也不要把教育的任务推卸给学校和教师,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双方缺一不可,需要密切配合,家长即使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视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定期与孩子进行沟通,消除家长与孩子长期不见面造成的隔阂,多鼓励多关心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提升自己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要全面重视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重大,要充分重视,有效引导,用合力才能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发展、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永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农业,2010(18).

[2]冯宇,马思放,阳婧,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以广西马山县为例[J].世纪桥,2009(15).

[3]王江南,邓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学校原因及应对策略[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3(1).

[4]刘琴,孙敏红,赵勇,等.影响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2).

[5]吴俊林,及若菲,陈胡丹,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现况[J].四川精神卫生, 2019(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意义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