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0-12-23 04:18邢震
学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邢震

摘 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解决问题生活化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68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久而久之教师逐渐丧失了建设、开发和创新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有些教师把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也给遗忘了,教师上课不敢开放课堂,不愿意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自主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忠实解惑者和执行者,教师和教科书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学习素材,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让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教学观念生活化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需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需求出发,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形成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连续来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生活化,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创造、一种发展,才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活力、创造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内容是学生的需求和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的归宿是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主动发展。数学“生活化”是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数学知识传递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提问和评价,学生对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回答,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一个数学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数学语言艺术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是不能胜任数学教学的。因此教师的数学语言要简明扼要、脍炙人口,极富启发性和感染力的数学语言毫无疑问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周围,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应用生动形象、充满时代气息的数学语言,把深奥抽象的数学内容讲得富有情趣,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知识且保持长久的学习欲望。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新课程提倡: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多种手段经历知識的形成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有效调动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如果孩子们能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1.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为教育教学服务。

2.走出教材,把数学问题引向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如“空间与图形”从内容编排上看,较为概括和浓缩,如何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学习更多地联系生活,贴近实际,逐渐获得“空间与图形”的立体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学取得成败的关键。在一次区教育局组织的以空间图形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比武大赛”中,教师们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之中,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等活动感知知识,经历从感知到表象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活动中,通过调动学生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愉快参与,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动态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1.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2]。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来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当我们创设的情境越接近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契合、越关联,学生学习就会变得越轻松,知识目标的达成度也越高,各种能力的形成也越好。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来做深入的分析,切忌生搬硬套。新课标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作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更不能实现学生各种素养的全面均衡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顺应时代的号召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活化。

2.教学例题的生活化。例题教学永远是课堂教学中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如果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情境,就能降低难度,擦亮智慧之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用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做适当的调整、改编,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五、解决问题生活化

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现象和问题都隐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需要人们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探索,去寻求解决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时时处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因此学习某个知识以后,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周围的数学问题,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视角去思考和探究存在的数学奥秘,以便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在教学了“认识物体”以后,我让学生在教室里面找出圆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孩子们非常的积极,而且找到很多,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学完了“折扣”让学生调查商家的促销方式都有哪些,探究怎样买最划算等生活问题,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新课程在编排时更多地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提倡更多地放手讓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形成一套独有的解题方法,不再强调方法的简略,而是注重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通过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信息和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归类、整理,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想方设法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在生活中跟数学有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去超市里买东西要用到数学,种植花卉要用到数学、坐出租车要用到数学……就连春季爆发的流感,也让我们用到了数学上学到的测量和统计的方法。还有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只有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藩篱,使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建立起“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让传统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邱贻根.应用数学  走进生活——对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8):62.

[2]冷应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2017(4):55.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