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高,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挑战。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良好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不断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策略。而核心素养由于其存在的独特性逐渐被教师发现并应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概念入手,进而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62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语文教学的要求。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语文教师要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内在品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语言的开始,是学生从杂乱无章的语言学习走向有规律的语言学习的重要起点,因此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了解语文知识的基本类型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基本方法,通过文字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开始学习表达和写作。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打好学生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传统文化的了解,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形成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载体下的概念
语文素养是学生素质与修养的综合,具体一点也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对语文知识、基础技能、正确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这是学生在先天物质基础上经过后天锻炼、教育以及培养获得的。基于此,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基本的语文文字知识、语文基本技能、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等,同时核心素养也是作为一种普遍素养存在的。
(二)以小学语文为载体的核心素养的特征
以小学语文为载体的核心素养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逐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多种复杂问题。因此可以说以语文为载体的核心素养具有的特征是基础性、动态性以及终身性。
就基础性而言,站在学生的角度不管是哪一门学科想要解答题目的首要前提就是看懂文字,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顺利地进行下一个答题环节。语文作为最稳定、最基础、最传统、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学好语文将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技能。语文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该过程的完成需要学生反复学习、不断实践和长期积累并将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就动态性而言,以语文为载体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在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下逐渐培养起来的。核心素养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和教育才可以达到更高的阶段并逐渐形成一个质的飞跃,而这种质的飞跃正好可以丰富学生基础知识、拓宽学生语文视野、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等。
就终身性而言,语文将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从初学语言到识词造句再到文采飞扬,这正说明了学生的一生都将接受语文的教育,受到文字的熏陶。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一个人在语文知识沉淀、语文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素养和习惯,而不是仅仅将语文技能应用于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人文教育,这类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等,而核心素养在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现阶段我国语文课程教学逐渐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并加以重视,从这一点来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語文教学策略必须不断进行完善,以期实现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目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一)适当增强阅读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积极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样也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渠道,所以教师要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情感抒发的方法。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果讲解写景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感受美景、发挥想象,进而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培养其核心素养。同时,这样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是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一旦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提高自己。但是自主阅读能力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要求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用对其有过高的要求,教师可以从初中阶段开始着手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目前,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宁愿多做几道数学题或者是休息一会也不愿意多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一本好书。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所以语文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吸引学生阅读,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以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除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教师也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一些小故事穿插其中,也就是在讲解一个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与该文章相关的小故事分享给学生。小故事的选择最好是古代时期比较励志的事情和人物,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功能。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小故事的出处,吸引学生阅读原著,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名著,要读我们当代的优秀文学,也要读他国的优秀书籍。许多同学都喜欢看《看天下》这本杂志,这是一本综合性比较强的新闻故事类文摘读物,以“说新闻,讲故事”为特色,内容涵盖全球政治、娱乐体育、时尚文化、科技财经等多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这种有价值的杂志书籍,将民族感情与国际时事相融合,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以语文为载体的核心素养应该立足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具体可以从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来体现。也就是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字词句的复述和默写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语文中的知识点,从而很好地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这一系列过程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读书习惯,教师想要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利用科学和较为严格的教学方案,以便于为学生以后的课业学习打下基础。从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看,语言文字的锻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交流基础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紧紧围绕字词句本身或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进而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为使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大大提升,教师也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来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堂、走进文字世界。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讲解某一篇文章时采用听說读写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细腻的、不同的文笔风格。
为了增强学生对词语意思和文章情感色彩的理解,教师可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标注想要积累的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安排学生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汲取经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尝试用词语造句,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足的学习平台和空间,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词句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诵读,并让学生将喜欢的句子进行标注或摘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对事物的描述技巧,分析一些经典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作者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再结合课文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进而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而核心素养正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工具性的学科,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再加上当下社会对我国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教师不得不积极研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2]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19).
[3]高庆刚.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教育界,2019(32).
[4]傅成正.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