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陕西省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继续完善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继续推行“大学区制”、“名校+”等办学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各项事业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农村各项事业中较为脆弱的方面,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非常薄弱的环节。陕西省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
陕西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举措与成就
陕西省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积极出台各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在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1、主要举措
(1)制定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及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在以上政策的指引下,陕西省也积极出台了各项政策,规定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支持乡村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这些政策为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2)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改进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办学条件
近年来,陕西省逐年增加对农村小学和初中的经费投入。我们以2018年为例来进行分析。2018年,陕西省普通小学每位学生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2000.42元,农村小学生均经费为12908.56元,比2017年增长了0.95%;全省普通初中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7230.40元,农村初中生均经费为17111.97元,比2017年增长3.85%。全省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1329.68元,农村小学生均12372.11元,比2017年增长2.44%,农村初中生均16322.03元,增长3.62%。小學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3937.98元,农村小学生均4024.60元,增长2.32%;全省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为4646.86元,农村初中生均4530.83元,比2017年增长了1.47%。[1]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对农村小学、初中的经费投入在不断提高。
2019年,陕西省筹集资金3.43亿元,用来为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共8.53万名教师享受了该项补贴。2020年,陕西省财政厅拨款25.35亿元,除了支持城区、开发区等建设中小学校外,重点用于加强农村学校,特别是针对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帮助这些学校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2]
(3)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2015年至今,全省补充教师5.5万名,其中特岗教师3万余名,增加近1万名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轮岗交流校长教师10.9万名。陕西省特岗教师96%以上在三年期满后转正留用。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陕西省农村小学和初中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
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兼顾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和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名师送教、到名校跟岗锻炼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小学、初中的研修水平和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2012年至今,陕西省在各类培训工作先后投入近5亿元,数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培训。陕西省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组织名校名师通过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拉近了乡村教师与名师的距离,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和学校经费不足等问题,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改善乡村教师待遇。2015年至今,陕西省新建教师周转房近3万套,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居生活、安心工作。
2、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不懈努力,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校长和优秀乡村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2019年11月,合阳县等陕西6个县(市、区)接受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的督查。检查组认为陕西省达到国家规定的评估认定标准。这意味着,陕西省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了极大提升。五年以来,陕西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近万所,新增50余万个学位,办学条件底线全面达标;增加5万余名教师,交流轮岗10万余名校长和教师;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周转宿舍建设也在加快。陕西省还出台20条教育扶贫措施,资助了200万人次的贫困学生,农村小学、初中全面落实营养改善计划。还探索了校际联盟和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了更多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3]
一批农村优秀教师和校长涌现出来。西安市户县(现为鄠邑区)纸房学校的冯雪红老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绥德县张家砭中心小学陈秀梅、蓝田县洩湖镇初级中学罗先利等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麟游县镇头小学崔彩丽等获得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富平县大王小学教师郭莹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周至县广济初级中学的李领旗、商洛市洛南县石门镇中心小学的张瑞萍等20余名教师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大批优秀教师扎根农村,用热情和心血教书育人,培育了大批人才。
建设了一批农村义务教育的优秀学校。一批高质量的农村中小学长期扎根陕西大地,为农村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如西安市周至县骆峪九年制学校,以“给学生造温馨家园”为目标,先后争取社会资金近100万元,安装太阳能,改造洗澡间,配备架子床,配发被套床单,配备餐盘餐具,改造综合楼,解决冬季供暖,供应热水开水,发放助学金等,有效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还建成了乡村少年宫,弥补了乡村孩子艺术特长发展的空白,师生走遍骆峪91.6平方公里的土地,编写出了《我爱骆峪》的校本教材。宁强铁锁关镇初级中学,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40多项荣誉,教育质量二十年来始终位于全县前列,吸引大量县城学生前来就读,学校管理精致、书香氛围浓郁、大量名师涌现,成为了一所有温度、有生长力、有品位的农村名校。
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成就显著,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一些学校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在教育部对陕西省教育均衡状况的调查中,接受检查的6个县中,42所学校的人数超过2000人,有377所小学,班级学生超过55名,59个初中班级学生超过60名。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依然突出,没有达到国家出台的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4]
2、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在6个接受检查的县里,百余所中小学占地面积不够标准,缺少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30余所初中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不够,欠缺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5]一些学校教学仪器欠缺,导致一些常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师生饮水、取暖、冲水厕所等条件不完善,师生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
3、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少,年轻教师少,教非所学等现象。大量农村学校的体育、心理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在6个受检县里,缺少音乐教师87人、体育教师90人、美术教师123人、信息技术教师102人。[6]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乏生活教师、工勤人员及学校医生等人员的编制,需另外聘用人员,这既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也导致这些工作人员因待遇较差,出现流动性大的情况,不利于维持正常教育教学的秩序。
4、教师待遇有待提升。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改善。但是在不少地方,相关的政策并未很好落实。2018年,陕西省109个县(市、区)里,72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没有达到所在地区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7]特岗教师保障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百名特岗教师反映被拖欠工资并且长期没有解决待遇问题,引发广泛关注。[8]
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陕西是农业大省,到2019年底,常住人口3876.21万人,农村人口1572.58万人,农村人口为常住人口的40.6%。生活在農村的少年儿童,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和需求。因此,应从师资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1、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最主要阵地,是孩子掌握知识、修养德性、增长见闻的主渠道。因此,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须从提升课堂教学入手。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而确立起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教学目标。树立全人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的品格、品德、思维和审美。同时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问题导向、项目研究等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等。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活跃有序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在书面考试以外,采用观察、学生成长记录、小组项目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家长、同学、各科教师等主体参与评价,增加评价的维度和效度。
2、继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教师队伍稳定,乡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多、责任重、贡献大,肩负着我国教育发展的重担。然而,不少优秀教师跳槽、调出,使得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这就大大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应该发挥现有教师的积极性,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和重点,采取各种措施让优秀老师留得住、进得来、干得好。
(1)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应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增加教师收入,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活动中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切实落实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应以良好的条件、优厚的待遇留住人。应按国家要求,继续支持乡村教师,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收入,并对生活费和交通费等补贴,激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在评选优秀和先进、职称评定和聘用、外出进修等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2)完善“特岗计划”及其他形式的农村学校教师招聘方式
现在农村学校教师的招聘包括常规的教师招聘和特岗教师的招聘等形式。其中“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形式。2006年“特岗计划”实施以来,陕西省已经招聘了3万多名特岗教师,他们大部分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的骨干力量。除此以外,各地为补充师资也采取了教师招聘工作。应在特岗教师招聘和招教工作中,开展地方、学科和学段的需求计划调研。招聘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应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招聘到高水平的教师。通过脱产研修和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新入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实施教育帮扶,以名师带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进一步落实城乡教师岗位交流互换机制。陕西省明确要求,城市中小学教师应当到农村学校任教一年(或到薄弱学校任教三年),才能够参与高级职称的评定。安排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中小学传经送宝,选派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进行顶岗学习,通过岗位互换交流,可以让农村孩子体验到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学习到先进的经验,有效提高农村师资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2019年,教育部在中西部开展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岗位计划试点工作,要求评选出优秀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所在地区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年,陕西省在延安等地确定了首批321名首席教师,要求他们到农村学校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等。组织优秀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面,帮助农村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3、重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一些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或图书室,或者有图书馆但藏书量少尤其缺乏新出版的报刊书籍。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足够的资料,学生缺乏课外读物。因而应加强农村学校图书馆或图书室的建设,满足师生对学习资料的需求。教育部等多部门曾下发在中小学建设图书馆的文件,要求到2020年,大部分的中小学都要建设起图书馆。还应改进师生在校生活的条件。在全社会普遍开展的“厕所革命”中,一些农村学校因为经费等条件限制,遭遇改厕难等问题。同时还要加快少年宫等设施建设,为丰富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创造条件。神木县重视农村学校的少年宫建设,吸收彩票公益资金帮助修建近10所少年宫。少年宫可以帮助农村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有地方读书看报,还可以接受艺术熏陶,从而过上较为充实的业余文化生活。
4、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因为一些乡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师生外出学习存在诸多不便。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提供了技术保证。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提供给乡村学校,实现一根网线联通城乡,实现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20年春季学期,因疫情防控需要,大中小学都尝试了在线教学。农村学校师生也都体验和参与了在线教学。因此,农村学校应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项便利,利用好网络提供的多样化、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农村学校加强网络设备、现代化教学仪器等方面设施的建设,也要求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5、继续推行“大学区制”、“名校+”等办学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
在过去的几年中,陕西省不少地区实行大学区管理制,通过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还有的地方探索了“名校+”的办学方式,采用集团化办学的方式,让农村学校共享优质资源,以健全的制度带动农村学校的管理,真正实现以强带弱,帮助农村学校提高了办学水平。2014年,陕西省合阳县实行“大学区管理制”,以城区学校为依托组建11个大学区,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师研修和培训等方面,统一规范管理,成效显著。[9]榆林市八小与大河塔中心小学成立“发展共同体”,以城带乡,增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交流,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城市优质学校同农村学校建立发展共同体,应增加合作的深度,真正实现优质教育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等向农村薄弱学校传递,带动农村学校从办学内涵、办学理念等方面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统计局.2018年陕西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陕西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snedu.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911/19/16377.html.
[2]徐颖,张天棋.陕西省投入25.35亿元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N].陕西日报,2020-5-6(1).
[3]郭妍.陕西省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N].陕西日报,2019-11-23(1).
[4][5][6][7]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06_414547.html
[8]陕西渭南特岗教师被欠薪 纪委介入后每人补发2.6万https://www.sohu.com/a/292963531_362042
[9]张晓楠.凝心聚力铸造合阳教育品牌——探寻合阳县教育系统的“大学区制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10):12-15.
作者简介
薛 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方针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