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期待文旅新价值时代到来

2020-12-23 04:16呼东方
新西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村古村落民居

呼东方

党家村被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一个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转的风景区,党家村的文旅价值显然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专家认为,建筑本身具有居住功能,如果让社区人和旅游居住进去,建筑的功能发挥出来了,村民也有了适当的收益。这是不是也是党家村更好的出路呢?

深秋渭北高原的色彩是红黄绿交替,一派北国风光。特别是第一眼看到笼罩在清晨薄雾中的党家村,让来自广西梧州的党励云惊呼起来。

到党家村寻根,是党励云多年的夙愿。

党励云的故乡在广西玉林市下辖的北流市,从小家族里很多人告诉她中国党姓家族有两个聚居点,一个在北方中原地,一个在北流市。虽然党家村的祖先也是移居至此的,但他们就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一支,且保存下来如此精致、隽秀、完整的古村落,这是她来之前根本无法想象到的。

游览党家村,党励云一路不停地惊呼:“在党家村,我居然还找到我爷爷那一辈排行的字,这让我感觉太亲切了!”

对于党家村当下的保护方式和洒落在党家村里村民们自然的生活状态,党励云非常欣赏。“我是一个外来者、旁观者,走过他们身边,也没有打扰到他们原来的生活,又似乎参与了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没有人来吆喝我要消费,如果问村民路或者是聊一点家常,他们会热情地告诉我。如果不询问,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我的游览,这在很多地方的旅游中完全不可能了。别的古镇古村的商业气息太浓烈,随时随地都是在告诉游客,你就是一个消费者,而不是一个文化的享受者。”

但是,与党励云持相反观点的人也很多,特别是韩城旅游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座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的“世界民居之瑰宝”,该有的旅游产业远没有火起来。

专家认为,以上两种观点,正代表了当下古镇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之间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即如何找准文物利用的合理坐标;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的合理利用。

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古村落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西庄镇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于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因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当地人也称其为“党圪崂”。

从宏观的地域角度来看,韩城市东隔黄河与山西河津市相望,而这一带恰是华夏民族早期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故里就在这里。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德海的观点是,从商业历史变迁的视角看,党家村地处由晋商商业圈、陕商商业圈和司马迁“货殖学说”交叉覆盖下的一个三维商业文化地带。

这个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的古村落,占地16.5公顷,全村共320户,1400余人,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

清初党家村党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成立较大规模的商号,还模仿晋商采取“股份制”的经营方式,取得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给后世留下了“日进白银千两”的商业神话。

生意上的成功,让党家村人开始在老家的村子里大兴土木。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党家村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廟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

从建筑学角度来讲,党家村是村寨合一,背风向阳,纤尘不染,符合“风水学”规制,遵循“礼”制,村巷、路、哨门等公用设施排列整齐,古塔、暗道、古井、祠堂、私塾、看家楼、贞节碑等18处古建罗列其间,123座古民居四合院保存至今,完整率达83.4%,其中一级、二级院落占54%。

党家村依地形地貌而建,主巷、次巷、端巷等水路流向合理,蜿蜒曲折,曲径通幽,共建有巷道14条,其中村中巷道11条,寨子巷道3条。清咸丰元年(1851年)为避匪患,村中富户集资购地,在村东北塬头修筑寨堡,寨门洞额石刻“泌阳堡”三字,同时建起了寨堡中26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与住宅群独特闻名遐迩了。

2010年6月,央视10套播出《解密党家村》,从现代科学角度解析了党家村地处黄土高原却少有尘土、深处黄河边缘的低洼地带却从没有遭受过洪水灾、文星阁的铃声能预报天气等神奇现象,从而实证了党家村选址、村容、房屋建造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阴阳八卦之精髓。

有建筑专家这样认为,同样是黄河流域的山西晋商也以善于经商理财著称,同样也将赚得的大把银子用在家乡的建房上,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建筑精美、内涵丰富的老房子,如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但如果把建筑的选址、村落的规划、房屋的结构综合起来考虑,那么最科学的当属党家村,党家村堪称中国古民居文化集大成者。

发现“世界民居之瑰宝”

如今在建筑学界,党家村俨然是一个中国北方古民居代表的国际符号,但在1986年之前,随着清末以后商业帝国的坍塌,党家村几乎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这个曾经盛名一时的神秘村庄,已经陈旧、破败、普通到和周围的其他村落毫无两样。

对党家村来说,1986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当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还是原来的名字——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院里有位叫李志民的教授,曾在日本留学多年,他于1986年第一次联合日本九州大学青木正夫教授率领的团队到韩城调研传统古民居。这次联合调研最早的范围不仅仅是党家村,还包括韩城附近的柳枝村、柳村等古村落。因为韩城当年异常繁华,附近乡村建设和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都保护得相对比较完好,这与当地的民风、民情有极大的关系。韩城当地的人都很看重民居的修建,崇尚建筑要用极好的材料,比如青砖,并且极讲究建筑的雕饰。正如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所说:“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但是,中日联合调研团队来到党家村的时候,发现村中虽然有房屋年久失修,部分已开始坍塌,但也能很清晰地看出所有的建筑原来使用的材料和原来的技术都保护得非常好,整村的保护程度相比较而言也是非常高的,调研团队以专家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最后将党家村确定成为“北方传统村落的典范”。

党家村的独特性,在于它村落的整体性。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都非常壮观,但那都是个人住宅。党家村是作为一个村落整体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除了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四合院以外,党家村还有完整的街巷、塔楼、祠堂、学校、古堡、庙宇、古井等公共设施和建筑。而且,党家村的历史脉络也很清楚,从第一户到这里住窑洞开始,七百年间逐渐从一户窑洞发展成完整的村落,它不但是家族的兴衰史,也是一个村庄的兴衰史。

对党家村第一次调研完成后,青木正夫感叹,真是东方的瑰宝,可惜没有保护好。

而据黄德海回忆,1989年他第二次去党家村时,村里已经开始大搞旅游了。“临时招募的导游小姐用夹杂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认真地向游客叙述着党家村四合院的变迁故事”。

黄德海还看到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专家们正在做调查,副团长本田昭四高兴地夸赞:“啊,奇迹!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随后的1991年,作为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的青木正夫执笔用日文完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他这样写道: “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民居。”党家村顷刻间名动天下。

1992年开始,党家村正式向游客开放。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韩城市政府在党家村成立了文管所。2003年,党家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错过两个旅游发展阶段

旅游界有人将中国旅游业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1990年代处于观光旅游阶段,这个时期的国内游客只要有山有水有景看就行了,吃、住有没有都可以。到2000年以后就是体验旅游,不仅出行要方便,还要有吃有玩;国内起步较早的景区、景点只要有了这两个时间段的原始积累,从资金到管理都很顺利地发展起来。2010年以后,进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而在党家村景区管委会主任解华鹏看来,党家村恰恰错失了前两个发展阶段的积累。党家村虽然从1992年开始就对游客开放,但主要依靠村委会带领村民们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直到2002年,党家村才设立了文管所,文物保护工作正式纳入专业保护范畴。2012年,在韩城市政府的主导下,政府和村子签订了十年的托管协议,由政府接管党家村的旅游开发,成立了景区管理处。从2013年开始,政府对108国道至党家村景区旅游观光路进行修建和完善;从2014到2017年,政府又陆续对党家村进行了一些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民居瑰宝广场,并配套绿化服务、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项目,停车场可同时容纳50辆大巴,750辆小汽车同时停放。

但是,与当下阶段休闲度假游客的要求相比,党家村的旅游业态配置已经有点落后。在解华鹏看来,错失了前两个阶段的原始积累,党家村一下子要赶上来,如果没有大的外资注入,单靠地方政府“输血式”的投入显然是力不从心。

据解华鹏介绍,党家村的文物保护从2002年成立文管所开始。这些年,国家文物管理总局陆续批准了一些保护项目,主要是房屋本体的维修,一共分了四期,现存的123处私院,18处公共建筑,大部分都进行过本体维修,维修的比例依据损坏程度而定。另外,对村子外围的滑坡进行了框架性的保护,还重点对全村做了消防与安防措施的完善。据解华鹏估算,国家历年来对党家村的文物保护大约投入了5000万元。

2012年以后,韩城政府和景区管委会对党家村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都放在对古村落建筑挖掘和传统文化的宣传方面。特别是受山西旅游的启发,不仅在村子中引入了艺术家创作区,与多所高校联合进行研学游等之外,地方政府或投资或引入其他渠道,以党家村为背景拍摄了《禁闭者》《爱我吧,长安》《党家村传奇》等影视剧,还邀请央视或地方卫视拍摄了探秘党家村的系列纪录片和真人秀等娱乐节目。

当年中日两国专家学者调研党家村后,还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宣读了考察党家村文章,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考察,中日两国有关建筑专家编写了《党家村——中國北方传统的农村集落》和《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等专著,引发了世界建筑学界的轰动。

但普通游客对党家村的了解,则更多来自陕商三部曲之一的《党家大院》和在党家村到处售卖的由村民党康琪所著的历史小说《党家圪崂》。

从2012年开始,党家村的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大数据显示,2018年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一个发展最高峰,而党家村门票收入在2017年就已经突破千万元,到2019年实现门票收入1500万元,实现了景区收入超过了自身运营成本。据解华鹏介绍,门票收入节余出的部分用于这些年政府投入的债务清偿,以及对景区相关的间接性绿化投入。

古村落保护要讲究“活化”

2019年是党家村接待游客最多的一年,如果按这一年的门票收入折算,游客最大量约为30万人次。解华鹏觉得,这样的客流量还算差强人意。在他看来,制约党家村旅游最大的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党家村虽由景区管委会管理,但资产属村民所有,加之又是国保单位,这样的体制导致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不太顺畅,更无法调动村民积极性。

李立敏是李志民教授的弟子,现为中国住建部村镇司传统村落和民居工作组成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乡村聚落与民居建筑。她认为,从文保角度看,党家村当下的游客量并不少,但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能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博物馆式的保护让游客只能看看,这样留不住客人”。

对于党家村当下的状态,陕西省旅游设计院院长、高级规划师李亚军所持观点与李立敏基本相同:现存业态单一,旅游体验性差。

因为工作的原因,李立敏对党家村及其周边连片古村落的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她的研究认为,党家村现在的旅游业态只停留在民宿、餐饮以及开发一些艺术家创作区,而且民宿只是村民提供最简单的住宿,餐饮其实只有几家小餐馆。且这些业态之间关联性差,让游客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感。“党家村不仅自身没有发展起旅游产业,更没有能依托韩城周围的旅游资源,导致游客来了几乎不会过夜就走了。普通游客与我们专业人员不一样,他们进了村子不会研究房屋建筑结构,也不会研究雕花、纹饰,大家看一下大环境,再看看村史和一些有趣的故事节点,最多游览三个小时。一看没有特色的饮食,更没有特别吸引力的民宿,留下来做什么?只能是赶紧走人。”

在李亚军看来,如今进入一个以休闲旅游为主的阶段,目标游客所关注的产品,是一个景区能否留住游客最重要的吸睛点。据大数据统计,过夜游客的消费量是不过夜游客的六倍。党家村只是让这30万游客消费了门票,其他的消费几乎就白白放走了。

而如何做好古村落中村民的发展问题,是解决党家村旅游受限于体制机制这一问题的根本。李立敏认为,这还是管理层面自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物要活用。当下要做好保护和适度的开发,就是要做到如何活态保护,解决人怎么用、村民怎么用、游客怎么用的问题。”

李立敏说,有一件事情让她很有感慨。党家村的对面是柳村,与柳村隔沟相望,柳村的乡村保护规划方案是李立敏主持设计的。“我在做这个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时,设想从柳村到党家村有一个电瓶观光车的路线,这样到党家村的游客可以坐着观光车经沟底的桃花源到达柳村。我们在柳村规划了非常多的产业,有小吃街、摄影基地、青少年培训基地、文教习武坊、传统文化研习所等等。设计的时候就是有意识地在找这两个村子的互补点,即党家村没有的产业模块在柳村都能找到,这样两个村子的旅游效应都能带动起来。”令她遗憾地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她设想的这条观光线路一直没有修通。

在李立敏看来,村民是整个古村落的所有者,也是保护的实施主体。从宏观层面来看,现在的乡村发展都是自下而上的,是农民自发地想发展一些产业,和决策层面有了互动关系,最终才能落地一种政策,也只有这样,政策才可能很好地实施下去。所以党家村想搞活乡村经济、产业经济,不把村民自身的积极性调动出来,是不可能的。党家村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处于一种静态保护,要适当引入相应的产业。而相应的产业对空间的要求是不同的,要允许村民适度改造空间。

文旅新价值时代的机遇

近年来,党家村景区管委会给村上实施了123座院落的修复、巷道排水、旅游道路、停车场、文化广场、绿化等一系列项目,已投入两亿多元。按照管委会的计划,未来还将继续投资建设,还未到收入分红期。而且,管委会一再表示,要让村民参与其中,共享发展成果。但是,目前显然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李亚军认为,古建筑旅游特别是民居旅游,在做好专业保护的前提下,要做到人居合一。“所有的建筑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的,大面积的民居旅游在做好保护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让社区人和旅游人共用它。建筑本身具有居住这一功能,让社区人和旅游人居住进去,建筑本身的功能也就发挥出来了,村民也有了适当的收益。”

针对党家村每年30万游客几乎只消费门票这一现象,李亚军觉得非常可惜。据他分析,当下已经进入一个观光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共存的文旅新价值时代。党家村其实已经具备了当下旅游大数据显示的最吸引游客的几大要素,即周末、周边、自驾、短途。现在都提倡亲子游和家庭游,如果党家村能吸引以家庭为客源的群体能在村子里待一天一晚,过夜游客6倍的消费量就上来了,受益的是古村落中的村民。这就要求党家村在未来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做好古建筑旅游特别是民居旅游,特别要做游客高端消费,尽可能将这种度假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的产品更丰富,内容更充实。其实如今高端民宿是可以吸引游客反复去居住体验,如果再加上文化元素的吸引,何愁旅游收入上不去呢?

2012年,地方政府与党家村签订为期十年的旅游托管期。对于托管到期后如何发展,解华鹏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续由政府派出单位或企业来对景区的旅游产业进行统一管理;另一种是交回村上,或者村上托管企业管理。从国内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经验来看,全国乡村旅游比較好的乌镇和婺源篁岭,都是企业整体收购,统一运营。解华鹏更趋向于党家村未来由大的企业进行运营管理。

对于党家村未来的文旅前景,解华鹏觉得还是可期的。“从发展的过程来看我们是落后,可从未来看,我们也许是走了捷径了。”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达到顶峰,此后整体数据在下降,主要的原因是市场规模太大且同质化太严重。幸运的是党家村没有进行过度开发,这为其下一步在文旅新价值时代依托更为成熟的文旅发展思路打造高端文旅产品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条例》鼓励在不损坏遗产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对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可以转让、出租,可以在符合保护规划、正面清单、风貌保护以及结构、消防等专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依法优化其使用功能。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还鼓励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允许企业和个人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协调的经营活动,让村民共享保护红利。

这个思路,或许正是党家村未来发展的方向。

千里之外的广西,党氏后人党励云计划着等女儿大学毕业之时,带着父母和女儿再来一趟党家村探根寻祖。不知未来的党家村,会不会还是她心中期待的那个党家村呢?

(本文部分图片由党家村景区管委会提供,特别致谢!)

猜你喜欢
家村古村落民居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