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建筑保护和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其中内涵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受众,展示出建筑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魅力,并将其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陕西的革命建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财富。在保护和开发革命建筑时,要充分挖掘革命建筑所展示的教育价值,弘扬红色传统,力求其历久弥新,绽放时代光芒。
革命建筑是中国特有的文物建筑,它们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历史现象,是精神文明的结晶。作为我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革命建筑对城市文化的记忆与市民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和指导作用,是传播革命精神的红色桥梁,同时,以革命建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历史旅游也受到各年龄阶层群众的青睐。
研究现状
国外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起步是比较早的。国外对文物建筑最初采用的是个体建筑的单纯保护,即将建筑原封不动的保存,或将建筑恢复原貌再“冻结”,这样,建筑虽然受到了较为良好的保护,但也使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脱节;进入二十世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开始出现,如古罗马的斗兽场1913年开始用作露天歌剧院,保存古建筑外貌,对其内部进行改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1]如今,广泛的公众参与度与逐渐完善的文物登录制度渐成为西方古代建筑保护的主流,公众的参与为建筑保护与正常生活的利益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文物的登录制度则柔性地保护和利用建筑。可以说,国外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进程,主要表现涉及的保护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及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
革命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物建筑,我国已经颁布了《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作为法规文件对革命建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产生一定约束效力,但只是停留在建筑修缮的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对于革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首先应遵循“原状”原则,即:“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迹、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和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同时,革命建筑的保护要注重整体背景环境的保护,不仅包括对建筑本体的保护,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保护也同样重要。[2]
陕西革命建筑保护开发的主要成就
对陕西革命建筑实地调查,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总结陕西革命建筑保护开发的主要成就,包括:
(一)革命建筑资源逐步摸清
出版了《陕西革命遗址通览》八册,在遗址介绍中,涉及到革命建筑的相关介绍。
(二)加强了陕西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立法
对陕西革命建筑有意识地完善保护机制,强化了政府主导地位,主要的表现就是加强了革命遗址、遗迹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在2018年,由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指导性文件《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意见》,包含了对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性建议。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例如,延安是陕西省革命建筑较多的区域之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延安革命纪念地建设、管理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延安革命旧址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陕西省人大也针对延安的革命遗址颁布实施了《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这些文件都涉及到对革命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三)政府与社会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大,确保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近几年,政府的资金投入虽然还没有单列给革命建筑拨款,但是,对革命遗址的拨款已经逐步加大,社会投资也逐渐增加。由于大部分革命建筑作为革命纪念馆已经免费开放、陈列展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其经济收益几乎为零,相反,五年来中央财政投入2.72亿元、省级财政投入5515万元,用于革命纪念馆的免费开放、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馆藏文物保护工作。
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能够确保革命遗址中的革命建筑做好常规保护,也能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这有利于整合革命建筑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提升了革命建筑的展示、保护、开发水平
革命建筑作为展览场所,可以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型展览、巡回展览等,对参观者进行革命教育。例如,延安革命纪念馆主办的“铸魂——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荣获“2017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宣传了延安精神,提升了陕西革命建筑的影响力。
在展览中,利用新理念新方法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的“小八路生活体验活动”在全国“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推介展示活动”中入选“十佳”案例。
当然 ,陕西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目前并没有针对革命建筑保护的专项条例;革命建筑的维修和保护费用没有单列出来,被笼统归于革命遗址、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的保护之中;革命建筑破坏、朽坏及无序更新现象严重;革命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意识还有些不足等。
陕西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革命建筑保护和开发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将其中内涵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充分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受众,展示出建筑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魅力,并将其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因此,要注重对陕西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
(一)确立陕西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经过深入调查、对比,我们提出陕西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原汁原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原汁原味:革命建筑属于历史建筑,大部分革命建筑被核定为文物建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革命建筑的本来面目,其承载的原有的信息和价值才能一并不改变现状。
有效保护:革命建筑的有效保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建筑情况作出区分,对质量较好的予以保留,部分完好的要审慎更新,加以修缮,已经破败的拆除后更新。另一方面, 革命建筑的有效保护是整体保护的观念,即:在革命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不仅强调保护建筑的本体,还要注重保护建筑的背景。这就意味着对革命遗址的保护,还包括对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积极因素的保护与利用。
合理利用:以理性的思维考虑革命建筑的保护,这种理论注重革命建筑的利用部分。革命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成本和效益分析是应该重视的。因此,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要注意合理地利用,用可持续的观念结合利用。合理利用应该重视价值准则的多元化,不仅仅体现革命建筑的经济价值,还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
加强管理:管理是保护与开发必要的手段,必须要理顺管理体系。
(二)从制度上完善陕西革命建筑的保障措施
制度上的完善是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的前提。陕西革命建筑的保护,需要从制度上去完善。包括:建立革命建筑的地方性专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革命建筑立法工作;理顺管理机制,革命建筑、革命遗迹,不管是否是文物,都由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保护与开发;扎实开展革命建筑的调查工作,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加强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设立相关研究项目,加强陕西革命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工作,不仅需要建筑学、規划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还要吸引近代史、经济、广告等专业的研究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攻关;等等。
(三)运用智能手段,进一步创新保护与开发模式
智能化时代,陕西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不能落伍。建筑的保护模式,已经较早地进入智能化时期。[3]例如,参考相关智能手段,及时测试雨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护革命建筑墙体,提高建筑本体保护成效;对陕西重要的革命建筑遗产进行测绘,依托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射投影、多光谱相机等测绘技术,将测绘的结果与3D建模、建筑信息模型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陕西革命建筑信息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革命建筑进行四维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智能型的展示;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等智能化体验性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革命建筑及其承载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革命建筑的空间,布设相关革命文物和图片的展示,达到宣传目的。
目前革命建筑内的展示,主要是相关的文物、图片等,展示的方式较为单一。可以考虑利用AI智能手段,增加声光电等效果,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突出革命建筑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总之,“采用遗址展示、革命纪念馆或博物馆等方式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4]
(四)提升革命建筑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革命建筑的主要价值。“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5]革命建筑就是红色文化的有形遗产,承载着红色文化的无形遗产。在保护和开发革命建筑时,要充分挖掘革命建筑所展示的教育价值,弘扬红色传统,力求其历久弥新,绽放时代光芒。
既然革命建筑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革命建筑当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依托革命建筑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革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精神追求。
陕西的革命建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党史活教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和财富。对陕西革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昭示着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宣传。
参考文献
[1]周吉平.革命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2]方可.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北京旧城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世界建筑,2000(10):61-63.
[3]吴美萍.欧洲视野下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概述[J].中国文化遗产,2020(2):59-78.
[4]徐皎皎.扬州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N].企业导报,2011(18).
[5]张广智.让红色资源成为发展支撑[N].人民日报,2015-10-9.
作者简介
潘明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