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石元素在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20-12-23 01:59尹唐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尹唐瑭

摘 要: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叠石、理水、植物和建筑为其中主要构成元素,这些元素间的灵活配置形成了古典园林层次丰富、含蓄内敛的美感。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太湖石很多时候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赏石文化也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而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具有“瘦、皱、漏、透”之美的太湖石成为传统审美的标杆。文章分析苏州太湖石的独特美感,并阐释如何将太湖石元素应用在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从而既保留传统文化意蕴,又展现出现代设计之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苏州太湖石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创意产业中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创新研究”(2017SJB2215)阶段性成果。

一、苏州太湖石的审美价值

苏州太湖石从唐代开始逐渐成为观赏对象,至宋代因赏石文化而被发扬光大。北宋书法家米芾对太湖石“瘦、皱、漏、透”的評价确立了太湖石的审美标准。之后,元代文人又赋予了太湖石以文人气节。直至明清之际,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太湖石在园林之中被作为叠石或置石之用。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记载:“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随着历史的发展,太湖石逐渐成为一种审美符号,承载着文化意义。正如《长物志》中所描写的那样,太湖石互相贯通、形态各异、玲珑剔透的特征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感,这种抽象性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审美联想的空间,太湖石本身也具有了文化符号的特质。

如上文所说,若以艺术眼光评判,太湖石本身独特的外形就是一种艺术美的体现。“瘦、皱、漏、透”这四个字道出了太湖石精干曲折、玲珑通透的特点。在传统赏石中,“形奇”“纹美”“色绝”“质佳”为品评标准,在以造型称奇的赏石中又可分为抽象和象形。抽象赏石没有具体形象,文人雅客赋予其无尽的意境与神韵,太湖石便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唐代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言:“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由此可见太湖石在文人眼中是自然万象的微缩景观,蕴含着无尽的自然气息。

在江南园林中,太湖石既可作为独石成景,又可作为掇山构景。苏州留园冠云峰为独石成景典范,太湖石被安排在园中视觉中心位置,有多种观赏视点,周围的建筑、水景及植物丰富了观景层次并衬托出石峰之美。与独石成景不同,掇山则是将零散石材整合为具有艺术性的完整山体,从而模仿出自然山水之景,它改变了山石的体量、构筑和结构方式,从而带来了更多变的观赏体验。例如,扬州个园以掇山艺术著称,通过不同质感、色彩的山石(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等)构造出“春、夏、秋、冬”四景。在有太湖石堆叠成的“夏山”之景中,因山石本身“漏、透”的特性,整体景观虚实相生,观赏体验更为丰富生动。无论是独石成景或是掇山构景,太湖石在满足艺术审美的需求之上寄托了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二、太湖石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鉴于太湖石本身极高的艺术特性和所代表的文化含义,本段主要从这两点出发,结合案例阐释太湖石元素如何与现代建筑设计相融合。

太湖石的“瘦、皱、漏、透”特性可成为现代建筑中的参考,在保证实用和技术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审美的需求。与太湖石“漏”的特点相对应的多孔性是现代建筑的常见概念。在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文·霍尔的理论中,多孔性的建筑意在指出一种渗透的关系,具有开放的特性。多孔形态使得建筑和色彩、光影等自然元素相互对话和渗透。例如,由北欧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玛利亚别墅能够体现出这一特性。

由于北欧人与生俱来的亲近自然的特质,设计师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让自然之景最大程度地渗入室内空间。斯蒂文·霍尔也由此得出“玛利亚别墅在人工与自然之中打开了一个多孔透镜”的结论。随后,这个特性被斯蒂文·霍尔运用在阿姆斯特丹的Sarphatistraat办公楼和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公寓西蒙斯楼的设计上,多孔性建筑追求一种“使现象与人的经验相结合的建筑形态,通过不规则的形体、多孔的表皮、竖向的孔洞等设计手法实现”,它能给使用者更丰富的视觉和活动体验,创造出能够激发人们情感和欢愉的建筑。

如果说多孔性是对太湖石外观上的借鉴和运用,那么在苏州地区,以太湖石元素进行建筑设计除了造型上的参照之外,更能体现其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例如,由凯达环球Aedas设计的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大楼则利用了太湖石被誉为“知识之石”的理念,体现出其文化意蕴。整座大楼由掇山般独立又连贯的空间构成,象征着各个知识学科的个体性与整合性。在建筑构造上,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空间趣味和苏州古典园林的雅韵相结合,演绎出层次丰富又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空间。

由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设计的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采用了“云形水石”的设计概念,用数字化的方式演变出简单抽象的方形体块,通过体块之间的穿插和聚落变化展现如太湖石般精妙复杂的空间形态。该建筑通过现代设计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延续和发扬,并加强了太湖石作为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的效用。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太湖石特有的外在造型在为现代建筑提供多孔性、通透性、不规则性等形式和空间构造上的参考之外,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所代表的文化符号也为现代建筑增加了丰富的意蕴与内涵。

三、太湖石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造园崇敬自然,以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造园目的,并由此展现出深厚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造园花费的人力及材料在现代社会所受限制较大,其稳定性、实用性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大众需求。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可参考传统的造园手法,在保留精髓的同时化繁为简,并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艺进行改进,满足功能需求。以下以现代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太湖石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良好运用:

如上文所说,太湖石本身具有抽象的美感,现代景观设计可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渲染传统人文意境。例如,在绩溪博物馆的景观设计中,主入口前方的假山以条状石块的错落布置来展现抽象化、像素化的山石,具有现代审美特征。设计师受《清明上河图》中山石画法的启发,做出了片石假山,山墙上蔓延着的爬山虎又给几何形式的假山墙增加了层次感。与此设计手法类似的种种具有现代设计感的片石组合也被广泛运用在景观设计之中。

除了通过抽象山石的形式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之外,材料的表现形式也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许多现代景观设计中,太湖石的独石成景和掇山构景对当代景观细部设计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为现代设计增色。不同于传统造园的是,太湖石可与现代科技手段如声、光、电等相结合,提高景观小品的生动性和观者的感知能力,从而更有效地达到造景效果。现代设计可将镜面作为水池背景,以喷泉模拟瀑布,以喷雾形式模拟雾气,使得原有的太湖石之景更富艺术灵动性,与观者的互动性更强。例如,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中的苏州城市展园——“小筑春深”,在假山的基础上加入雾森装置,形成声画结合、意境悠远的景观效果。

在现代设计中,太湖石的形态也可被赋予新的材质,打造出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艺术家展望用不锈钢塑造了太湖石,打破传统界限。他对此解释道:“我希望利用今天的技术打开一个新的艺术观念领域。古代的《素园石谱》是中国石头制造的源头,是一种东方的文化方式,我现在想把它变成一个世界的和当代的文化。”除不锈钢之外,嵌拉钢丝、玻璃纤维等材料都可作为材质,使太湖石以全新的面貌作为大地艺术或者景观雕塑装饰之用,成为既保留传统艺术神韵又带有时代特征的假山景观。

总而言之,太湖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既可被抽象出现代设计的雕塑体块之感,又可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营造中国传统“画境”。需要注意的是,在雕塑感的设计中,应追求在其形态保留的基础上与整体景观和谐统一;在作为文化符合营造“画境”时,应给观者以审美趣味和深远意境。当然,现代掇山叠石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审美需求都与古代大相径庭,假山材料和技术的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在充分吸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创新,使得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更好地融为一体。

四、结语

太湖石作为江南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较高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太湖石元素在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从其外形进行抽象和雕塑性的衍生,还可通过现代科技手法将其在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进行更为生动的展现。现代石景的设计需要让观者在感受到外在形式美的同时通过太湖石感受其内在文化含义,在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之上更应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赋予空间以艺术性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令人愉悦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洪美连.传统赏石的境与象[J].大众文艺,2020(6).

[2]黄向明.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J].建筑实践,2020(2).

[3]张玉.太湖石在当代社会中的公共价值[J].汉字文化,2017(13).

[4]西交利物浦大學行政信息大楼[J].江西教育,2019(35).

[5]石田田.中国画中太湖石文化符号的表现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6]沈宓.江南古典园林意象原型提炼及其在当代建筑中的设计转化[D].东南大学,2018.

[7]谢雨晴.阿尔瓦·阿尔托作品中对自然与传统的回溯:以玛利亚别墅为例[J].城市建筑,2019(28).

[8]梁雪,王莹.斯蒂文·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的发展与实践[J].世界建筑,2012(4).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艺术应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