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探析

2020-12-23 01:59李宇宏刘翠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院

李宇宏 刘翠翠

摘 要:治愈性景观是以绿色自然景观为主,具有帮助使用者实现生理及心理康复治愈功能的景观类型。文章对治愈性景观、园艺疗法以及国内外典型医院室外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特色及景观设计方法,总结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安全性、功能性、参与性、生态性、艺术性设计原则,概括治愈性景观设计要素,并结合实际设计案例,进行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实践探究,旨在创造注重感官互动治愈体验、结合园艺疗法辅助康复、强调植物自然治愈功能、重视艺术人文精神疗愈的多功能自然治愈性医院室外景观环境。

关键词:医院;室外环境;治愈性景观;园艺疗法;公共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实践综述

(一)治愈性景观

治愈性景观是对景观使用主体——人的生理或心理具有一定积极治愈效果的景观,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或增强人的幸福感,是结合自然具有人性关怀的景观场所[1],利用绿色自然环境及身居其中的景观独特体验,达到对景观环境使用主体生理及心理上的治愈与康复目的。治愈性景观康复治愈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生理上可以提高患者身体免疫机能,缓解病痛,促进体能康复;其二,心理上可满足患者进行交流、休憩、静思、健身等多样康复功能,增强患者安全感及愉悦感,减少焦虑情绪,缓解紧张压力,促进精神治愈。

(二)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因国家地区及专业背景不同有多种概念定义,本文采用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给出的定义: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2],是通过植物栽培、庭院美化等园艺活动,与自然环境实际接触,从而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及治疗康复的辅助性治疗方法。园艺疗法已有较长历史,中国、埃及均有通过让患者在户外庭院散步,进行辅助治疗的记载[3]。园艺疗法对患者身体及精神方面有积极疗效,是运用治愈性景观的有效治疗方法。

(三)国内外理论研究概述

在中国知网对“康复景观”进行主题检索,截至2020年5月,共1239条结果,对“园艺疗法”主题进行检索有926条结果,而对“治愈景观”的主题检索只有26条结果。因暂未对康复景观与治愈景观两者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统一将其归为治愈性景观。

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治愈性景观相关研究,从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自然地理学等多学科角度,研究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治愈性景观设计准则、建设实施方法及使用后期评价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含治愈理论学说及各类专著文献等。如罗杰·乌尔里希作为治愈性景观理论奠基人,提出自然助益假说及压力痊愈理论,强调阳光、植物、水等自然元素及自然景色对于身体健康的益处,格斯勒尔在其基础上提出疗养景观的概念等[4]。此外,英、美、日等国家自1973年后相继成立园艺疗法协会组织,并积极展开相关研究,将园艺疗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场所、康养机构等。21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治愈性景观相关研究,从园艺疗法、植物生态、使用者需求、空间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尤其是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对此有更深入研究,成立相关协会活动组织,具有较可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整体而言,关于治愈性景观,国内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相关协会组织较少,更是缺乏优秀设计实践案例。如何更好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及设计实践方法,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实情的治愈性景观设计理论体系,以更好指导设计实践是本文研究重点。

(四)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综述

本节共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优秀医院治愈性景观设计案例,对其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特色及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分析以上优秀设计案例,可得出以下景观设计实践启示:其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植物、水景等自然元素,考虑如何与周围相邻自然景色相融,创造优美、生态、宜人的环境;其二,治愈性景观的设计语言、色彩选择须充分结合医院医疗特色及不同年龄使用群体审美需求,如儿童医院选择曲线活泼设计语言及鲜艳明快色彩等;其三,康复花园设计结合园艺疗法及功能性医疗保健护理设施,设置可进行多样园艺活动及康复活动的空间场地;其四,重视无障碍设计及人机工程学应用,安装无障碍设施修建无障碍通道,充分考虑患者使用舒适度及尺度规范,加强细节考量,如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择要结合物理康复疗法的需要;其五,坚持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强调本土文化美学认同感,通过对患者多维度的人文精神关怀,实现精神疗法治愈目的;其六,重视艺术治愈作用,结合艺术雕塑、艺术装置、艺术吉祥物等装饰,创造具有艺术意蕴的景观环境,激发患者审美愉悦及生活幸福感,加快其治愈康复;其七,请患者、医务人员、设计师、探访者等参与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过程,使设计结果真正满足使用者需要。

二、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策略

(一)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地面铺装材料需平整防滑,地形设计及地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规范及无障碍要求,坡度变化较大处,应设置警示标志;休息设施应结实平稳,尺寸、位置及间距符合人体工程学,人体可接触面层材料安全舒适;植物选择应安全无毒无刺的;夜景照明确保基本安全照度,避免光污染。

第二,功能性原则。医院空间环境服务人群较特殊,功能空间布置需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使用需求。如:感官交流空间,鼓励患者积极交流,参与互动,减缓病痛压力及精神焦虑情绪;静思冥想空间,创造静谧安宁私密空间及冥想空间氛围;户外康复空间,结合户外康复设施,设置患者康养路径,实现治愈目的;散步健身空间,患者通过散步、太极等健身运动,刺激感官,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第三,参与性原则。采用造景手法或园艺活动鼓励引导患者参与到自然治愈过程中。患者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接触,由被动体验转变为主动体验,进而递升为深度参与,无形中进行创造活动,增强身体协调性,加快康复进程,实现景观治愈功能。

第四,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医院生态景观营造及与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植物作为生态景观基本要素,品种选择与配置需遵循植物生长习性及植物群落丰富性要求。植物群落特有的吸附尘埃、防风固土、涵养水源和增加负氧离子等功能,能够让人与自然呈现出和谐共生的状态[5]。良好的医院生态环境,可为患者提供多样植物治愈空间,协助患者汲取自然医疗能量,具有强身益寿的功效。

第五,艺术性原则。艺术疗法可对患者心理及精神产生积极治愈作用。艺术化的景观环境,可营造清新脱俗的美学意境空间,患者身居其中可产生极好的艺术审美体验,通过与自然的深层交流,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精神理想境界,实现精神治愈目的。

(二)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要素

第一,植物。在医院室外空间环境中,植物是治愈性景观设计的重要自然要素(图1)。植物可以创造优美自然环境,营造不同体验感受的空间场所,有效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植物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感刺激,发挥其生态美化、杀菌消炎、保健安神等治愈功能;植物可以与微地形围合形成私密性安静空间,满足患者不同使用功能需求。园艺疗法作为运用治愈性景观的主要治疗方法,将植物作为主角,通过植物栽培及养护等植物园艺相关活动,发挥植物对患者独有的治愈疗养功能,对心理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水景。水景亦是治愈性景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自然要素。水景根据其特征可分为动态水景与静态水景。动态水景主要有喷泉、跌水、涌泉、溪流、雾森等,静态水景包括镜面水池、池塘、小型湖泊等。不同形态水景设置,可以营造自然灵动的水生态环境,增加医院环境空气湿度,营造小气候舒适空间,益于患者身体治愈康复。患者可通过与水景互动,产生愉悦情感体验,达到自然治愈功效。

第三,地形。地形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使用群体的特殊功能要求。儿童患者活动空间以平坦地形为主,设置局部微地形起伏变化,塑造空间趣味性,丰富游乐体验,激发儿童患者探索兴致,提升娱乐性,满足其游戏、跑跳、攀爬等动态治愈功能;针对老年患者考虑其行动不便,要保证空间地势平坦完整,满足其散步、静坐、打太极等静态治愈需求;中青年患者对地形空间要求弹性较大,可结合不同高差进行地形设计,满足其交流、锻炼、冥想等多元需求。地形设计可与植物景观有效结合,降低外围干扰噪音影响,并满足场地排水需求符合雨水管理规范(图2)。

第四,道路鋪装。道路设计通达便捷,应符合交通安全系统规范,并考虑人车分流及无障碍设计。道路宽度需满足轮椅及医用推车床患者使用需求,地面坡度平缓且满足排水坡度。铺装材料要尽可能平整、坚实、防滑。针对老年患者,可采用颜色温和、材质平整、保证防滑或具有足底保健功能铺装材料;针对儿童患者,可采用色彩鲜艳、图案纹理变化丰富的塑胶铺地等。

第五,功能设施。休息设施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选择设施材质时应考虑季节变化对舒适度的特殊要求;康复设施、园艺设施可单独布置,亦可与种植池、低矮景墙结合布置,保证尺寸、高度、位置、数量的合理性,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图3);照明设施以基础照明为主,通过合理点位布置及灯具照度控制,构建医院室外安全照明系统;小品设施设计要考虑其艺术美感、象征寓意,以及其对患者精神治愈的积极影响(图4)。

三、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实践研究

本节在前期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总结基础上,以北京经济开发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为例,对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进行实践研究。

(一)项目概况

医院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项目地址位于亦庄新城配套区域内,承担开发区及其综配区妇儿、心脑血管、康复、急诊急救等医疗和预防、教学、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二)设计理念

治愈性景观方案设计充分契合中西医结合医疗特色,提炼中医静脉学及西医解剖学医学原理,将人体系统与自然系统和谐统一,形成“生命绿脉”治愈性景观概念。以下从空间、功能及文化三方面深入阐述“生命绿脉”治愈性理念。

其一,二维空间上以治愈性交通路径串联“三庭三院”景观空间格局,实现庭与院的空间转换,赋予患者步移景异景观审美体验及“起承转合、脉动联结”治愈空间体验;立体空间上精心打造下沉庭院空间、地面空间、屋顶花园空间、围合建筑立面空间及周边城市公园空间等五重空间体系,形成整体统一的自然空间。其二,从功能角度设计创建平行式与递进式复合型治愈花园,包含冥想花园、体验花园、康复花园、互动花园四种平行功能类型。通过不同感官体验结合患者治愈过程,将被动体验、主动体验、深度参与及创造性活动四种递进式园艺疗法与平行治愈类型相融合。其三,文化层面,以玄学、人体经脉学,以及与阴阳五行五色相对应的由内而外生命观,将中医、针灸、砭药四大技法经过抽象手法提炼为景观元素,应用于治愈性花园设计中;以现代科学、秉承万物运动的由外而内身体观,将西医视、触、叩、听、嗅的诊疗手段转化为不同感官体验治愈花园类型。以中医结合现代西医,将阴阳生命观与西医理性平衡观审美哲学融合,创造绿荫中治愈性景观体验疗养园。

(三)功能分区

结合医院建筑功能、医疗科室及院落布局,布置花园式入口广场、康复花园、百草体验花园、冥想花园、儿童互动花园以及山水下沉花园六个功能性主题花园,形成“三庭三院”医院建筑外环境空间格局(图6),通过功能性治愈路径将其有机串联。

花园式入口广场:采用简洁设计语言,结合镜面水池、开敞绿地、条形纹样铺装,营造具有仪式感、礼仪性、展示性、导向性的花园式入口前广场空间。

康复花园: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运用不同竖向高差微地形及植物围合空间,创造私密及半私密性场所。结合户外康复设施,设置患者康复疗养路径及健康步道,营造具有归属感的多功能生态治愈环境,满足患者放松身心及慰藉心灵的精神治愈需求。

百草体验花园:采用极简主义设计语言,布置开放性交往空间。结合神农尝百草中医典故,种植各类中草药植物,通过采摘草药园艺疗法及闻花香识味道的中医療法达到治愈疗效。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各类园艺活动,进行互动交流,循序渐进提高患者身体状况,并借助思考、记忆和认知行为来改善精神面貌。

中庭冥想花园:运用视线对景关系将建筑室内外进行连接,设置枯山水、白沙、造型孤植、公共艺术等景观视觉焦点,创造富有意境的冥想空间,使患者身居其中产生独特审美体验。患者多与自然、与物进行视觉交流,能够安静思考放松心情,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实现精神治愈目的。

儿童互动花园:运用声、光、色等元素,结合儿童互动感应设施,创造可让儿童产生理想感官互动体验及开怀游乐体验的儿童康复环境,通过探索、创新途径,加快其健康恢复。

山水下沉花园:其作为前入口广场、屋顶花园空间轴线序列延续,采用自然主义手法,结合规则式绿化及假山片石等景观元素,连接建筑室内外空间,创造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景观意蕴,实现自然治愈功效,同时满足医护人员休憩使用。

四、结语

优美、生态、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医院室外自然环境不仅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而且对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同样有积极效果。随着我国医疗科技进步及医养环境改善,人们对健康的诉求不断提高,有效推进中国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理论体系完善与工程实践,对我国健康医疗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符合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目标,符合健康安全的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医院室外空间环境治愈性景观设计,应有效结合中西医学、康复学、心理学、生态学、植物学、环境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医院规模、医疗特色、地域风貌、气候特征、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患者实际治愈需求等关键因素,创建注重感官互动治愈体验、结合园艺疗法辅助康复、重视艺术人文精神疗愈、强调植物自然治愈功能的治愈性医院室外景观环境,为我国绿色医院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健康危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公共健康及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深层挖掘治愈性景观有益健康恢复、减少病毒传播的关键性特征,积极发挥治愈性景观的治愈价值,有效解决疫情所引发的民众健康及社会安全等相关问题,提高民众对公共健康及安全防御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丹.治愈性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

[2]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8-11.

[3]章俊华,刘玮.园艺疗法[J].中国园林,2009(7):19-21.

[4]韦勒.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康复花园[J].刘博新,译.中国园林,2015(1):18-23.

[5]何静.综合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为例[D].甘肃农业大学,2018:54-58.

[6]LIMA M F.Landscape and urban design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 using healing, sensory and therapeutic gardens[J].Landscape research, 2016(6):707-708.

[7]余茜,祁素萍.用设计治愈伤病:医疗花园与康复景观进程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11):76-78.

[8]贝森.美国当代康复花园设计:俄勒冈烧伤中心花园[J].佘美萱,译.中国园林,2015(1):30-34.

[9]金曦.日本福冈山王医院景观设计人文性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4(5):69.

[10]斯卡尔.一个抚慰身心的场所:梅西癌症中心康复花园[J].张善峰,译.中国园林,2015(1):24-27.

作者简介:

李宇宏,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共环境行为研究等。

刘翠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风景园林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医院
大医院为何要限诊?
急诊医院:急救的未来?
迎接两孩 医院准备好了吗
大医院不要再这么忙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
国企医院改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