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承浩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肩周炎属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1]。初发症状为肩部逐渐疼痛,夜间受凉或劳累后加重,严重者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顽固性肩周炎为病程较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较重、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或疼痛迁延不愈,经常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但效果仍不不明显[2,3]。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顽固性肩周炎发生率逐年上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对患者肢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炎镇痛液在顽固性肩周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经治的45例顽固性肩周炎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院经治的顽固性肩周炎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44~80岁。其中左肩关节19例,右肩关节2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且经常规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仍然存在严重疼痛和/或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者;(2)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3)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肩关节局部或全身感染;(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1.2 方法
1.2.1 设备。采用sonosite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13MHz。
1.2.2 药物。消炎镇痛液含生理盐水14mL(浙江国境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19090701b),2%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注射液5mL(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xb19g23),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1mL:二丙酸倍他米松5mg与倍他米松磷酸钠 2mg(schering-plough labon.v.(belgium),批号 0001071329)。
1.2.3 肩关节腔内注射方法。采取后入路,患者取坐位,患侧手搭对侧肩部,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将超声探头平行肩胛冈放置,超声图像显示出肱骨头、关节囊、关节盂,高回声的三角形后唇附着于关节盂边缘,其下三角形低回声区域可见关节腔积液。采用平面内技术,将穿刺针从外上方斜向内下方进行穿刺,穿刺针突破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回抽无血无气,随即注射消炎镇痛液10mL,边注射边实时超声下观察关节腔间隙增宽状况。注射药物前、后超声图像见图1、2。
1.2.4 痛点注射。痛点部位采用肩峰下、喙突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患者取坐位,患肢叉腰,肩关节呈外展内旋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超声探头置于肩峰外侧端,显示高回声肩峰、肩峰下冈上肌腱、肱骨大结节,肩峰下可见低回声区域的肩峰下滑囊积液,注射消炎镇痛液3mL,超声图像可显示药液沿滑囊均匀弥散;前臂平放于大腿表面,手掌朝上,患肩外旋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超声探头垂直于结节间沟横向放置,显示肱骨大小结节、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与低回声区域的积液,注射消炎镇痛液3mL;探头向内侧平移,显示喙突、肩胛下肌及二者之间夹角处的低回声区域的喙突下滑囊积液,注射消炎镇痛液3mL。
1.2.5 治疗疗程。按肩关节腔、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喙突下滑囊顺序注射治疗,每周一次,三次一个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开始为随访计时点。
1.3 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4](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疼痛,0 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剧烈。用量角器测量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范围,正常范围:前屈为 180°、外展 90°、后伸 60°。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定疗效标准:优效(疼痛消失和/或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良效(疼痛较前好转和/或肩关节活动度较前恢复50%以上),可效(疼痛较前好转和/或肩关节活动度较前恢复50%以下),差效(治疗前后病情无任何改善)。有效率=(优效+良效+可效)/总病例数×100%。确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时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按疗效评定标准确定治疗后第1、2、3、6、12个月的疗效等级。
图1 药物注射前肩关节超声影像图
图2 药物注射后肩关节超声影像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1个月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治疗后各时间点疗效 治疗后1年,优效25例,良效15例,可效3例,有效率95.6%。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n=45,±s)
表1 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n=45,±s)
时间点 前屈(°) 外展(°) 后伸(°) VAS(分)治疗前 95±12 45±9 15±9 7.2±1.5治疗后1 个月 143±10 88±11 55±13 2.4±1.0 t-22.435 -20.538 -15.440 14.891 P<0.05 <0.05 <0.05 <0.05
表2 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疗效(例,n=45)
肩周炎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治疗多采用口服药物、贴敷膏药、理疗,辅以功能康复锻炼。如未经正规治疗,肩周炎发展到粘连时期,无菌性炎症和组织粘连不仅累及周围滑囊、肌腱及其附着点等结构,还可波及关节腔内部,致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迁延不愈。顽固性肩周炎患者因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依从性差,治疗时往往比较棘手。以往多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6],但松解后患者仍存在较为强烈的痛感,降低了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容易再次发生软组织粘连,影响预后。薄存菊等[7]指出传统的痛点注射只能针对关节腔以外的病变进行治疗,而对关节腔内的病变难以有效治疗。本研究应用超声实时引导,可将穿刺针准确的穿刺至肩关节腔,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喙突下滑囊等炎症部位,注射消炎镇痛液,达成精准治疗,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消炎镇痛液不仅能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还能通过液压分离作用松解粘连的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治疗后1个月患者自觉症状即可获得近90%有效率,随着时间延长有进一步提升,提示该治疗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消炎镇痛液在顽固性肩周炎治疗中能有效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