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江北院区,南京 210048)
近年来,由于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迅速,在短时间内会对患者的器官、支气管等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患者疾病恶化,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现象。且呼吸内科患者免疫力较差,需接受长期住院治疗,极易因多种因素而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一切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尿道感染等。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会显著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其身心痛苦,甚至造成死亡[2]。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平均年龄(51.27±8.53)岁;观察组中男患者33例,女患者17例,平均年龄(51.05±8.65)岁。经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①很多患者年龄较大,脏器功能明显衰退。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部分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气管插管、留置导管等辅助治疗,这种辅助治疗措施属侵入性操作,容易使患者遭受病菌侵害,从而引发院内感染。②呼吸内科患者的病程较长,为保障其治疗效果,需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但一些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其体内敏感菌株会受到一定影响,可加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③因部分患者长期忍受病痛,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降低其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院感观念不强,增加了医院感染几率。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①由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性护理业务培训,提高其院感观念与操作能力。参考《医院感染管理指南》等文件优化临床无菌操作流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无菌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副主任护师或主管护师要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一旦发现未严格按照临床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要严厉批评,并采取相应处罚。②护理工作前,要根据WS/T313要求清洁双手,佩戴口罩、帽子等。定期检测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与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尽量减少患者吸痰次数,因为吸痰次数过多,也会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吸痰时,要用一次性导管,并严格按照临床无菌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吸痰。对于使用呼吸治疗装置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每日检查治疗设备的管路连接情况,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③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尽量选择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说出自身想法,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要求。注重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协助患者进行药敏实验,并结合实验结果,与临床医生协商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用药剂量。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态、意识变化,及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存在强烈的不良反应,应与临床医生协商,及时更换药物。对于年龄较大、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尽量减少有创物品的使用时间,向家属示范一些简单的护理措施。严格控制病房的人流量,由1~2名家属对患者进行陪护。
拟定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100分,总分低于50分为不满意,50~70分为一般,70分以上为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医院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例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rates of two groups
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医疗器械传播、接触传播等。就目前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年龄、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可导致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采用针对性、系统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防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以循证基础的医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工作为基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评估医疗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应用相关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保障整体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3-4]。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呼吸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