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君廷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河南 郑州 450003)
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按照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和《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等技术标准,梳理、整合所在区域分散在土地、房产等相关部门的各类不动产登记存量资料,理清数据清单十分必要。数据整理后,还需重建不动产空间逻辑关系,形成以宗地为基础的不动产单元体系,使宗地关联权属信息及历史业务信息,对不动产单元进行统一编码,形成关系正确满足规范要求的数据;建立完整的不动产基础数据库,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和登记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保障。本文结合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汇交项目,对土地数据的分类整理及清理整合进行了研究,并系统阐述了相关的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法,最终实现土地存量数据的整合建库。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内容包括土地、林地、房屋、海域等。从现实情况看,现存的各类登记业务大体都存在相应的登记办法,相关登记工作有一定依据。一般来说,不动产登记往往包括如下几类: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查封/解封登记、其他登记。在现有条件下,本次整合主要包括土地数据和房产数据。房产数据已形成一套Oracle 格式的数据库,只需整理成标准数据库格式即可。土地数据是难点,主要包括两类:跨年代久远的纸质档案数据,2006 年左右完成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是空间数据的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变成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标准数据,最终通过外业检测确定转换后的数据精度符合要求。纸质档案是土地属性表数据的基础,由于时间跨度大(1990 ~2019年),格式不统一,需先整理剔除无法使用的资料,然后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矢量化,使之与地籍图上的宗地一一对应并统一编号,详细技术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技术流程
资料涵盖某县城主城区及15 个乡镇,且跨年代久远(1990 ~2019 年),近30 年。由于管理模式或调查员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原因,资料问题较多,主要涵盖7 种类型,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档案问题
在档案库房接收所需整理的资料原件,并将资料进行分类、排序、登记页码等,为扫描做好准备。通过高拍仪将各种档案资料转换成电子影像信息,同时按命名规则和存储路径规则存放电子文件。将图像进行校对、去污,校对时发现不合格图像则返回前一工序进行改正。将处理后的档案进行数量检验,按原装订标准进行装订。对成品数据进行检查,以30%为检测依据,如发现其中有不合格产品,将本批数据全部返回,并再次对图像及文字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入库。档案扫描件存放方式如图2 所示。
图2 档案扫描件存放方式
参照《不动产登记空间存量数据整合数据标准》《不动产登记土地登记存量数据标准》,设定好数据格式,可以把即将用到的所有字段整合到一张表格上,方便开展后续工作,字段及数据类型如表2 所示。
表2 字段及数据类型
土地登记涉及的空间信息整理主要为参照比例尺、属性结构、空间参考及精度等指标,在保证拓扑正确、属性值域正确、信息表达一致等前提下,形成按指定格式存储的土地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库。土地登记涉及的非空间信息整理主要基于GIS的多手段整合技术。要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正确关联,通过宗地号、自然幢号及证书号、业务号、档案编码等信息,建立空间信息、非空间信息的关联关系[2]。
2006 年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使用1980 西安坐标独立坐标系,数据格式为DWG 格式。通过坐标转换将其变成CGCS2000 的标准数据,经外业核查确定精度符合要求。对DWG 格式的图形数据进行拓扑检查修改,经过二次开发使之转为SHP 格式,便于下一步属性挂接。
从档案录入整理好的表格里提取必需字段,完善属性表数据(MDB)内容。属性表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属性表数据
利用ArcGIS 10.2 将整合后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关联,按照不动产单元编码规则进行不动产单元编号,用宗地代码把宗地和不动产单元关联,用不动产单元编号把不动产和不动产权利关联,用业务号实现不动产权利和登记过程的关联,最终形成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关联,历史和现状信息清晰完整的不动产登记信息。通过整理核对土地登记信息、土地抵押信息、土地查封信息等现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形成土地登记信息初始数据库,然后根据土地登记原始纸质档案信息,对其中的错漏进行标记、补充完善,形成符合不动产统一登记要求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3]。
不动产登记信息整合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范。数据质量检查是确保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设置数据质量检查环节及检查内容,确保整合后成果数据的结构完整、要素分层清晰、内容齐全以及图形精度与空间逻辑关系正确等[4],重点包括空间数据检查与非空间数据检查。
空间数据质量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图层名称规范性。(2)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在数据库属性结构表中,属性项的定义应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保持一致,必选属性项应采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的描述,可适当扩展,但不得冲突。(3)代码一致性。有明确命名规则、编码规则和数据字典的属性项,应严格执行编码方法,保持编码语义一致。(4)数值范围符合性。属性项的值域应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中相关值域的要求。(5)点层内拓扑关系。(6)线层内拓扑关系。(7)面层内拓扑关系。(8)线面拓扑关系。(9)碎片多边形、碎线检查。(10)点线层拓扑关系。(11)点面层拓扑关系。
非空间数据的质量评价要素主要有:(1)完整性。数据表要齐全,如《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中无信息,必须保留空表,并且属性结构不得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冲突。(2)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在数据库属性结构表中,属性项的定义应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保持一致,必选属性项应采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的描述,可适当扩展,但不得冲突。(3)代码一致性。有明确命名规则、编码规则和数据字典的属性项,应严格执行编码方法,保持编码语义一致。(4)数值范围符合性。属性项的值域应符合《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中相关值域的要求。(5)表内逻辑一致性检查。对数据表中的关联主键进行检查,保证关联关系正确,相关联的属性项之间没有逻辑错误。
总之,按上述方法整理土地存量数据,采用内外业协调一体的工作机制,以“清宗地”为目的整理宗地数据,并对宗地进行编码入库[5]。截至2020年9月份,已整理了19000 宗土地登记数据,约占总量的80%。
由于年代久远,各时期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受有关政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的影响,不动产统一登记存量数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鉴于此,针对数据基础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区域,本文研究了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建库技术思路,设计了整合建库流程和技术方法,并以实际项目为例,完成了某城区及其所辖乡镇的土地存量数据整合建库。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最终会小溪归大海,回归“智慧城市”,只要按照规程一步一步精细操作,一定会实现城市基础信息的“智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