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2020-12-23 15:21赵苏皖张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纵径横径肠系膜

赵苏皖,张骠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0 引言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回肠末端和回盲部更明显,小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常在回肠末端停留,致使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本病常并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腹痛部位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当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时须注意与阑尾炎相鉴别。西医主要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益生菌、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

本病可反复发作,成为其他疾病的潜在原因,一项临床回顾分析中,有12.7%的患儿曾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由此推测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成为儿童再发性腹痛潜在的原因之一[1]。现在大量使用高质量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表征肠系膜淋巴结炎,但其自然病史和适当的治疗方法尚未明确[2]。本病在中医上当归属于小儿“腹痛”、“癥积”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遵循辨证论治,证型及方药尚未统一。

1 发病机制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不固,脾常不足,寒热不能自调,易为内、外因素所扰,凡寒、暑、湿、热之邪侵入腹中,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邪滞于中,气机阻滞,血脉凝滞,或痰食交阻,结于腹部而成痰核,不通则痛。该病病位在脾胃及大、小肠,病机属性有寒热之分,病理产物主要为“痰、热、瘀”,病机关键为肠腑壅滞阻络,不通则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实证为主,或虚中夹实[3]。

2 脏腑、阴阳、六经辨证等论治

结合“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观点,胃阳旺盛者表现为外邪、宿食等与内热相合,导致中焦气机滞塞,大肠腑气不通,病在阳明;治疗当适当使用“下”法,使腑气通畅,通则不痛,在理气散结止痛基础上加用清阳明内热之药。脾阳虚弱者表现为脾阳不振,水湿不化,阻滞中焦,痰气搏结,病在太阴;治疗必用温散,当在散结止痛、化痰消癥的基础上,联合温药温振脾阳、散寒理气,使阳气上升,以散滞气[4]。

鲁明源依据虫证的辨证要点,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辨为“虫”痛者,均采用与治疗蛔厥相同的用药思路,以酸、苦、辛之乌梅、黄连、川花椒等配伍运用,疗效迅速而肯定[5]。

李伟伟教授[3]强调,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多从“少阳经”及“太阴经”论治。急性发作者,以发热、腹痛、呕吐为主症者,多属少阳,当用和法。迁延日久,腹痛反复,发作有时者,多属太阴,当用建中、理中法。

3 临床研究

(1)腹部中寒:用国术点穴联合酒灸治疗,有效率达100%,可以明显降低症状总积分、缩小肠系膜淋巴结炎长径、横径数值、缩短腹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6]。(2)脾胃虚寒: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阳小建中汤加减,总有效率为95.91%,且在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消失时间上均较对照组短(P<0.05)[7]。采用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且观察组淋巴结长径、短径缩小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8]。(3)脾胃湿热:于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6.72%(59/61),且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腹痛、食欲、腹胀、呕吐、发热、便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大淋巴结纵径及横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9]。运用木香导滞丸加减,和自拟散结方(赤芍、三棱、莪术)外敷(穴位:神阙、中脘、天枢),总有效率为 93.3%,且淋巴结纵径、横径缩小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10]。(4)乳食积滞:陈香脐疗贴(陈皮、木香、延胡索、莱菔子、白芍、甘草)外敷神阙,总有效率为 96.67%,在改善症状体征、消减淋巴结肿大方面均有显著疗效[11]。莪元散(莪术、元胡、三棱、陈皮、白芍、夏枯草、神曲、鸡内金、枳壳、甘草)治疗,治愈 26 例,好转 4 例,总有效率为 100%;证候积分评价,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12]。(5)胃肠结热:采用散结导滞颗粒(蒲公英、连翘、夏枯草、大黄、枳实、延胡索、香附、白芍、焦山楂、甘草)治疗,总有效率 93.5%,在改善腹痛程度,脐周压痛程度等症状、体征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13]。(6)脾虚湿困: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后1 周、1 个月和6 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7)肝郁脾虚:采用西医一般治疗加用四逆散合加味保和丸汤药口服,中西药组有效率为95.0%,且中西医组在中医症候积分减少、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减小上,优于西药组(P<0.05)[14]。(8)气滞血瘀:散结止痛汤(醋延胡索、川楝子、乌药、木香、红花、莪术、浙贝母、牡蛎、猫爪草、炒白芍、昆布、蒲公英、佛手、六神曲、甘草)治疗,有效率94%,且在改善主要症状和各项次要症状、改善淋巴结大小上散结止痛汤效果更优(P<0.05)[15]。(9)痰热互结:用加减温胆汤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结横、纵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腹痛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除外单一证型,有总结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为乳食积滞证、胃肠结热证、脾胃虚寒证、气滞血瘀证、腹部中寒证[17]。又有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分为湿热蕴结、饮食积滞、脾虚气滞3型[18]。

4 总结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可见经典方、自拟方、中药贴敷、灸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亦有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有益于灵活治疗本病。

猜你喜欢
纵径横径肠系膜
更正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