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布依族南龙古寨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020-12-23 06:33王彦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
安徽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寨布依族村寨

王彦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1 南龙古寨概况

黔西南州南龙古寨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古寨,位于黔西南州巴结镇的万峰湖畔,建于半山坡上。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环境淳朴,是一个较为原生态的布依族古村寨。该地风景秀美,气候舒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如春。在当今世界各地极端化天气频繁的背景下,这样舒适的气候显得尤为难得。官方公布南龙古寨的布依族比例为百分之百,该村寨所用建筑属于典型吊脚楼式建筑,属于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体系。根据当地人介绍:古寨中房屋按九宫八卦形排列,阡陌交通,环环相扣,生人进入,若走迷宫,若探八卦,容易迷失,不易辨向。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巫术迷信风俗较为浓烈,这种村寨建造被认为具有可以消灾、勘能避难的作用。但是,如果剥离掉这种巫术迷信的表面现象,却能得到这样的信息:如此的村寨建制,也是冷兵器时代寨内人员得自保、寨外生人受迷惑的良方。

1.1 悠久的民居古建筑与神秘的古树崇拜

据统计,南龙古寨国土占地面积约13.75k㎡,其中传统建筑占古寨总面积高达90%。在这些建筑中,清代的建筑约有4210㎡,民国时期的建筑约有5900㎡,剩下约有8200㎡为建国后到20世纪初的。民居吊脚楼式建筑为整个古寨的主体,当然还有古土地庙、古井、古巷、石砌蓄水池和梯田等配套生活、生产设施。除了建筑以及基本的基础设施之外,古寨较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当数古树。黔地居民普遍具有“古树崇拜”的习俗,一棵枝繁叶茂的粗壮古树往往被当地人奉若神明,用红布系在树身,树边摆上祭坛香火供奉。因当地人对大树的敬畏之情,粗壮大树或古树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而免遭砍伐毁灭的命运。同时,黔地雨水充足,此地的植物多长势良好,使得大树或者古树较为常见。南龙古寨作为历史较为久远的古寨(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其寨中古树几乎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寨内布依族八音坐唱,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龙古寨也于2014年11月入选国家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1.2 淳朴的乡土民风

除了客观存在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外,南龙古寨最为难得的是,在时下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国多数古村寨如湖南凤凰、云南大理甚至黔省的西江千户苗寨都浸淫在商业化的运作而不能自拔,失去了古寨本有的淳朴和乡土之味,而南龙古寨至今仍部分保留着半封闭半原始状态的生活状态,民风较为淳朴,使得外来人员能够体会几乎原汁原味的当地民俗文化,更为集中研究当地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便利。

由以上的概述可见,南龙古寨有着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民族文化的优势和特点,那么南龙古寨是否被保存或者保护的比较理想呢?若没有,目前其存在着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呢?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将不揣浅陋,试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学深如海,万望学林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2 南龙古寨现状

上文中已经提到,南龙古寨传统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90%,但是实际居住利用面积仅有一半。原因有二:第一,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或者去市区买房,寨中所留者多为老人,老人多受中国乡土文化的影响,安土重迁,目前为古寨内的主体人口;第二,除了外出打工和迁居市区外,仍有部分古寨人于古寨所在半坡之下方,修筑新房,建立新寨,而不是选择对故居进行修缮。当然,这种情况与当地政府的保护政策相关。

2.1 南龙古寨当前的人文与自然环境

当我们走进南龙古寨会发现,多数房屋不但年久失修,更是房门紧锁。大部分院落多“衰草枯杨”,一片破败。即便偶见人丁,却也是垂垂老人。因为居住率不高,所带来的问题不光是部分建筑的失修,还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未及时修缮,如巷道石板因累年之使用,而被压坏却少有修葺,只剩土路;许多传统用具久置不用,其上所附之人文气息愈加淡薄等等。同时,即便是自然环境,也因少有人为看护,正面临着恶化。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南龙古寨内的繁茂古树,一度呈现了独树成林、树抱井、树搭桥等珍奇景观,但是,部分古树根系老化蛀虫而未能及时对其维护。此外,黔西南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着此地貌的区域多植被单一且易受破坏,生态较为脆弱。但是,大量人为的桉树种植,使得本就脆弱的自然环境更难负重。

2.2 南龙古寨建筑的实用性

由此可见,南龙古寨虽是较为纯粹的布依族传统村寨,历史悠久,且早已被官方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但是,其所存在的问题却使得该村寨正在面临消亡。古寨中民,纷纷或是弃用旧居,或是对旧居进行钢筋混凝土的美化和改建。古希腊人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里对建筑的定义为:“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里提到,建筑艺术的三要素为:实用、坚固、美观。建筑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实用性不言而喻。那么,南龙古寨传统的建筑是否就真的不能满足当地人的活动和居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生产方式上看,南龙古寨已存在300年,寨内居民一直过着半封闭半原始的生活,即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因其特殊的地貌特征而不适宜大规模甚至是小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仍然没有改变。其次,从生活方式来看,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诉求,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无可非议,但是,从目前来看,若对古寨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改造,如水、电、道路、排污处理等等,使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在生活方式上完则全能够与城镇人民接轨,但是却拥有城镇居民所难得的优质自然环境和气候。

3 造成南龙古寨现状的原因——民族认同感的减弱

由以上分析可见,不管是从生产角度或是生活需求来看,南龙古寨仅仅一半居住率的现象都是不应该存在的。但是,为什么会出如此种尴尬的局面?特别是在当今旅游热且是原生态旅游热的背景下,南龙古寨本该如同为贵州省传统村寨西江苗寨那样因旅游而繁荣起来,但是,却在这样的发展好时机下沉寂了下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如:“政府及村民对历史保护意识不强;外来文明对历史原真性的侵蚀;经济萧条”等等原因,但是,这些原因都没有探究到问题的本质,其中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古寨居民文化认同感的减弱。詹小美《民族文化认同论》一书中提到:

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民族文化自觉的过程。民族文化认同的本质是文化价值的认同,价值是人民对客观属性的具体评价和主观应用,是人的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在某些特定方面的交接点。

南龙古寨最初的建设无非是建立在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而南龙古寨能延续三百年而不消亡,其原因莫过于寨内之居住者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从未产生异议。但是,近年来,因为区域甚至国际文化的交流,使得本来半封闭甚至封闭的布依族古寨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首当其冲者莫过于寨内的年轻人。因其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探索能力和接受能力远超老年人,使得面对着光怪陆离的现代化生活的年轻人削弱了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使得“人的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属性在某些特定方面的交接点”出现了问题,所以,首先放弃古寨生活的便是这么一群人,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目前仍守在古寨内的以老年人居多。

4 余论

李秋香在《中华遗产·乡土建筑》中提出:很多西方国家农村能保护得很好,多是因为地方村民做的好,村民们自觉保护建筑文化,若有人想要破坏地方文化,村民们会集体反对。南龙古寨的居民们不但没有主动保护其寨内文化,反而弃旧寨而另觅新所,原因无非是对寨内布依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寨内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无可非议,而寨民们对古寨的态度也反映出了古寨当前的状况已无法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当前要做的工作除了坚定古寨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之外,对古寨进行修缮和科学合理的改造亦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古寨布依族村寨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石崆寨览胜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兴义南龙布依古寨
张家畈新村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锅巴粥
绥宁大园古苗寨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