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与作用

2020-12-23 00:55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临县吕梁市山洪

王 娉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1 吕梁市沟道情况与山洪灾害

1.1 沟道及降水情况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中段,全市国土总面积21 095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16 406 k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77.8%。吕梁市属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体,境内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据统计,全市共有大小沟道17.69万条,其中,沟长1 km以下的沟道16.31万条,1-5 km的沟道1.2621万条,大于5 km长以上的沟道0.1067万条。沟道密度大于5 km/km2。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年均降水量466.7 mm,年降水量的60%左右集中在7-8月。

1.2 山洪灾害情况

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吕梁市“十年九旱、旱涝交错、暴雨集中、山洪易发”的特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害,且绝大部分属山洪灾害,吕梁人民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经济损失。据《吕梁水旱灾害》一书统计,从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至2017年共2 439年间,有史料记载的洪水灾害共发生过296个年份,占比达12.14%。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吕梁市历史上共发生过296次洪水灾害,由于一年内多次发生水灾的年份存在,实际发生的洪灾次数远大于此。

2 吕梁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

防治山洪灾害,是事关吕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面对山洪危害状况,多年来,一直在加强山洪灾害的防治体系建设,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合力并举,以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以往注重工程措施的基础上,特别要求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求“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按照会议精神,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气象局,联合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以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的统一安排,吕梁市共有13个县的建设任务,实施期分别为:2010年2个县,2011年1个县,2012年9个县,2013年1个县。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指导,各县(市、区)水利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原定计划如期完成了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

截至2018年底,吕梁市共建设完成了260处自动雨量站,75处自动水位站(其中54处为自动雨量水位站),1 278处简易雨量站,92处简易水位站;建成1个市级监测预警平台,13个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延伸到165个乡镇(其中新建158个乡级预警广播、视频),建成1 192个村级预警广播站。初步形成了适合吕梁市特点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健全了群测群防体系,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吕梁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作用

3.1 山洪灾害监测系统为预报预警提供了数据支撑

监测系统主要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科学合理地布设监测站点,以形成水情雨情信息采集网。监测系统主要包括:自动雨量站、简易雨量站、自动水位站、简易水位站等站点及监测平台。自动水情雨情信息,通过通讯传输设备,上传到县级数据中心和水文部门,从而为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提供了决策支持;简易雨量、水位测站的数据,主要用于乡村自身的预报预警;县级监测平台,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组成,具有信息汇集、分析研判、信息服务等功能。

2012年7 月27 日,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吕梁市临县北部、兴县南部及陕西省佳县一带,发生了罕见的暴雨山洪,暴雨中心位于紫金山西南黄河东岸的临县高家墕村一带。27日1时,降雨由陕西省佳县申家湾开始,雨区跨越黄河后,逐渐从东北向西南推进。27日3时左右,兴县西南部分乡(镇)始降特大暴雨,至12时,局部流域降雨量超过100 mm,个别地带达150.7 mm,强降雨致使多处河道山洪暴涨。2012年汛前,兴县刚刚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还未经过实践检验。在危急时刻,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果断启用该系统,通过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提供的降雨量数据,及时派出责任心强的骨干技术人员,进驻可能出现险情的贺家会、蔡家会、罗峪口、孟家坪、赵家坪等乡镇,现场指导排险除险。同时,迅速通知流域下游村庄居住低洼地带的广大群众紧急撤离。据统计,贺家会乡的贺家会、安月、枣林坡、圪堎上、英雄坪等村,共撤离群众238户,712口人;罗峪口镇的张家坪、王家坪、罗峪口等村,共撤离群众84户,242口人。在这场暴雨山洪中,全县共计安全转移群众589户,1 723人,排除险情11次。由于监测到位,预报准确,责任到人,抢险处置及时,在特大洪灾中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有效保证了受山洪灾害威胁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同样是2012年7月27日的这场特大暴雨,与兴县相邻的临县,则因山洪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7月27日7-10时,临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局部遭遇特大暴雨,湫水河、青凉寺河、月镜沟等黄河支流以及黄河干流,均发生了较大洪水。28日2-6时,临县再次普降大雨。30日17时至31日8时,临县又一次突降暴雨。连日暴雨累计最大降雨量达273.5 mm,强降雨造成全县23个乡镇的558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灾,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8%;受灾人口达25.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灾后统计,全县死亡8人,失踪2人,受伤11人。这次山洪灾害,给临县农业、交通、水利、电力、市政、文教卫生等各行业,共造成了15.9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同一场暴雨,不同的洪灾损失,为什么?究其原因:

一是暴雨中心在临县。据吕梁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调查,暴雨中心临县高家墕场次降雨量达到325 mm(调查值),为本地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量,1 h暴雨重现期大于200 a一遇;而兴县,单从降雨量来说,相对小一些。

二是短期连续降暴雨造成临县山洪暴发。临县27日7-10时降暴雨后,28日2-6时再次普降大雨,监测降水量达到36.1 mm,两日累计最大降雨量达到233.1 mm;30日17时至31日8时,临县又降暴雨,连日累计最大降雨量达273.5 mm,为临县多年平均降水量的52%。受连日强降雨影响,致使临县境内的黄河支流均发生大洪水。据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实测及调查,青凉寺河杨家坡水文站7月27日9时42分,洪峰流量达1 020 m3/km2,重现期为20 a一遇。高强度、超标准暴雨洪水,是造成临县损失惨重的重要客观因素。

三是临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完善。兴县属吕梁市第一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县,工程于2012年汛前完工,虽然尚在试运行期间,各项指标还不完善,但在这次特大洪灾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防灾减灾的作用,做到了“暴雨无大灾”;而临县属吕梁市第三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县,2012年项目尚在前期准备中,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还是依靠传统的交通和通信手段报汛,科技含量明显不足,因此错失了监测山洪的时间优势,使得后续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动排险、抢险救灾等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尤其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防洪减灾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3.2 山洪灾害及时预警为避险人员转移安置提供了时间保障

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县级预警平台、乡村两级预警广播站与简易的手摇报警器、锣、鼓、哨等。县级预警平台主要是通过收集到的雨量及水位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然后,通过乡村两级预警广播、短信、传真等方式,将洪水预警信息迅速快捷地发送给受威胁区域的广大干部群众,从而做到提前通知,提前转移,防患于未然。

2013年8 月11 日,在汾阳市城区和平川乡镇滴雨未降的情况下,汾阳市县级监测平台监测到当日凌晨3-5时,市域边山栗家庄乡和峪道河镇的山区发生强降雨,3 h降雨量达94.2 mm,且降雨还在继续。汾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向这2个乡镇核实情况并及时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县级预警平台向雨区下游禹门河沿线乡镇、村庄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各乡村加强值班,认真防范,并组织技术人员对河道逐段进行巡查。巡查中发现,禹门河下游古贤段2处、潴城段1处、望春段2处,有洪水漫堤险情,防汛指挥部立即通知所属乡镇采取必要措施。文峰街道办、肖家庄乡、辰北街道办党委、政府根据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紧急通知所辖行政村,迅速将危险区域居住的群众安全转移,并组织村民对河堤薄弱地段进行加高加固。据统计,在本次降雨过程中,汾阳市通过预警系统平台发布预警短信约2 000条,乡村使用预警语音广播约500次,提前有序转移群众2 000多人。由于险情处置果断,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3.3 群测群防体系为主动避灾提供了技能支持

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两级政府及所辖行政村,组织辖区居民为防治山洪灾害而建立的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可实现对山洪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有效避让的一种非工程主动减灾措施。相对于专业山洪监测,群测群防强调所在地居民减灾的自发性、自觉性及实时性,以达到防洪减灾成本的最小化与减灾效果的最大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包括: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体系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内容。

2016 年汛期,吕梁市遭遇到历史同期降雨量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罕见强降雨过程。据气象部门统计,仅6-7月的降雨量就基本达到或超过往年的全年平均降雨量。6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共经历了6次强降雨过程,省、市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预警,吕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于6月20日、7月14日和8月11日三次发布了防汛预警,同时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面对少见的强降雨,全市及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除了积极开展常规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御外,特别重视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据统计,全市共组织了30余次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发放宣传手册资料3万册,明白卡1.5万张,刷写墙体标语400余条,安装制作宣传栏13块(处)。同时,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为广大群众讲解防洪减灾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的地方还把防洪知识编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顺口溜、秧歌等形式进行表演,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应对强降雨,6月24日,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了《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乡村防汛大演练的命令(第一号)》。6月26-30日,吕梁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防汛演练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3个县(市、区)154个乡(镇)2 495个行政村组织开展了防汛演练,参演的乡镇和行政村数量分别占到98%和88%;参演人数达52万人次,参演车辆达7 392辆,动用大型机械设备545台。特别是6月27日16时,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前月镜村开展了防御山洪灾害应急演练,该村是2012年“7.27”洪灾重灾区,吕梁电视台组织强大技术团队对此次演练进行了专题报道。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防御山洪灾害演练,在吕梁市尚属首次。由于抗灾措施得力,特别是广大群众的主动避灾的意识和技能增强,面对当年汛期的强降雨,吕梁市无一人因暴雨山洪直接导致伤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中的群测群防体系,在避险减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吕梁市经过8 a多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山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群测群防体系。经实战检验证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实施十分必要。由于监测及时、预警到位、宣传有力,山区广大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明显增强,应对避险技能明显提高,山洪灾害防御由过去的被动变为如今的主动,使全市的防洪减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临县吕梁市山洪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山西临县举办电商峰会助力乡村振兴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优雅地表达
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致命山洪
王拥军深入吕梁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
父亲迎着一场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