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 管理 文化 共促城市安全发展

2020-12-23 06:32广东省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劳动保护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圳市应急

文/广东省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广东省深圳市围绕科技、管理、文化3个维度,多措并举,以科技信息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全过程安全管理,打造安全文化体系,促使城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深圳市全景图 《深圳晚报》记者宁杰文/摄

广东省深圳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创新型超大城市,陆域面积不足2 000 平方千米,管理人口超过2 200 万。车辆、建筑、商事主体高度聚集,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城市安全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城市安全管理与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等中心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以科技信息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事前源头治理、事中风险管控、事后应急救援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法治、宣传等手段,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安全文化,有力促进了深圳市城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注重“三项整合” 以科技信息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整合智力资源

深圳市培育扶持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和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同时充分发挥深圳高科技产业基础好、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实力强、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整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智慧城市系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力量,支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发展。组建由范维澄、郭仁忠等10 名院士领衔的应急管理专家库,集聚高素质人才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整合科技创新平台

“城市公共安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于2020 年7 月10 日揭牌,为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搭建创新研发实验平台,支撑形成业务应用、成果转化、示范展示、人才培养联合创新体系。

连续3 年,深圳市依托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举办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科技成果展,其中,2019 年由深圳市相关单位主导或参与的科技成果获得27 项省部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

组织超高层建筑灭火、“光纤”传感防地铁隧道入侵、市政管网水域救援等高科技应急装备专题展演竞技,为应急救援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研发和推广应用。

整合统筹信息化平台建设

2019 年,结合发展实际,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启动“一库、三中心”信息化建设,即通过大数据库整合和统筹全市应急和安全领域的各类数据资源;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环境的变化因素和应急救援处置的需求,设计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中心、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中心、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确保在日常监管和突发事件处置时“看得见、听得到、调得动”,为落实监管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坚持“三个强化” 构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

深圳市科学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提出优化城市安全布局、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基础设施韧性、加强监测评估预警等规划策略,为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提供宏观规划指导。

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领域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进落实一批安全防护和防灾减灾重点工程,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安全整体防控能力。

强化源头管控 夯实城市安全风险防线

深圳市严格安全源头准入,在规划、设计及建设各环节,充分考虑城市安全因素,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导向目录,统筹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严控高风险项目建设。建设项目均按规定严格执行安全预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降低新增风险。实施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闭、转产和搬迁工程。加大力度引导“散、乱、污、危”企业主动退出,累计关停或淘汰低端企业5 309 家。通过政府专项资金引导,累计安排技改倍增专项资金15.48 亿元,推广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计划,激励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强化城市安全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深圳市适应城市安全发展需要,制修订渣土受纳场、轨道交通运营、新能源充电设施、建筑幕墙、消火栓等城市各类设施安全管理办法。2016 年以来,累计投入79 亿元实施消防能力提升及地面坍塌防治工程。加大城市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保障,2017 年以来,深圳新增移动消防宣传车20 辆,加装公交车应急破窗设备1.5 万余套,推广安装电气安全动态监测设备8 万套,“三小”场所简易喷淋装置10 万个。

致力“四个持续” 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持续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动态评估

2012 年,深圳率先以城市整体为对象,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并发布城市公共安全白皮书。2016年以来,又组织开展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并进行了分类分级,形成全市风险分布电子地图。

同时,针对老旧建筑坍塌事故等9 类重大风险,“三小”场所火灾事故等43 类较大风险,制定类别、点位、成因、措施、责任5 类清单,部署各区各相关部门实施管控,实现风险精准化动态管理,初步解决重大风险“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制定出台《深圳市安全风险管控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常态化风险评估管控工作机制,并在2020 年启动新一轮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持续开展年度专项整治攻坚行动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应急安全科技展现场

将专项整治攻坚作为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源头的重要手段,固化形成分年度压茬推进的长效机制,已先后组织开展余泥渣土受纳场、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边坡、地面塌陷、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老旧房屋、电气火灾防范、重大危险分部分项工程、山边附近违法建筑等53 项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彻底整治消除了东角头油气库、玉律民爆仓库、福田花卉世界等一批重大风险隐患点。

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专项治理

按照“一村一策、分期分类、以治为主”的原则,深圳市大力实施消防、用电、燃气、管线、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城中村安全隐患问题,提升城中村安全管理水平。

深圳市及时应对城市运行中出现的新风险新问题,组织开展城市生命线、小散工程、危大工程、燃气安全、地下管线等10 项突出风险系统治理,细化推进落实52 项针对性防控措施,有效化解城市安全突出风险。

实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推行高层建筑访客教育活动,督促高层建筑按规定设置消防经理人、楼长、消防安全警示标识牌。

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行动

建成全市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范》,启用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各灾种预警预报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

深圳市全面实施东部海堤重建、防洪排涝及老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210 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改造建设工程。每年制定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成效显著,连续11 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深圳市设立市级地面坍塌防治专业协调机构,统筹加强城市地面坍塌防治工作,依托雷达探测车等先进装备实现精准预警、有效处置。完成地震与海啸监测中心和震害预测二期、活断层探测二期项目建设。

围绕“三个提升” 增强城市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提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战性

组织修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各级预案的编制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协同性。

以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引领,推动建立了57 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10 个区(含新区)总体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以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应急预案体系。

深圳市每年发布全市应急演练计划,近年来各区各部门累计开展演练3 万多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得到检验和提升。

提升规范化协作化的应急准备能力

目前,深圳市已经形成以综合应急队伍为骨干、专业应急队伍为依托、专家队伍为支撑、志愿者应急队伍为补充的应急队伍体系。强化应急资源信息系统平台运用,逐步建立完善了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深圳市与珠三角地区8 个城市、周边城市签订《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深莞惠应急管理合作协议》,并开展多次区域联动演练;与香港建立气象预警、直升机救援等合作机制。

提升扁平化高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深圳市设置36 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各行业领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健全完善季度风险会商研判机制、三防联合值守机制、现场指挥部设置与运行机制、军地应急联动机制、应急物资调拨机制、突发事件内部响应机制、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等一整套工作机制,确保应急处置统一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立足“三个特色” 打造安全文化体系

坚持“法治引领” 夯实城市安全发展理念

深圳市牢固树立以法治手段加强城市安全管理的理念,先后出台《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36 部地方性法规、规章。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规划“1+4”应急管理法规体系,计划在2022 年之前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安全发展条例》等5 部法规。

5 年来,深圳市出台党政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两个职责规定”,《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危险化学品储存柜安全技术要求及管理规范》等20余件地方标准,“深圳标准”体系得到不断健全完善。

推动完善“多主体参与”的城市安全共治格局

深圳市大幅提高隐患举报奖励额度,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发现、积极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2019 年,核查属实举报2 916 件,发放奖金81.9 万元,其中对1 起无证车辆运输危化学品举报案件,经查证属实后给予举报人6.9 万元的重奖。

在年度应急管理和消防考核中,深圳市创新设置述职评价环节,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听取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工作述职,现场评分,增进社会各界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监督。

此外,深圳市培育扶持“公共安全义工联合会”“第一响应人”等志愿团体,探索“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社会化治理”模式。在国内首创巨灾保险制度,引导保险机构、公众参与灾害预防和紧急救助,促进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

促进形成“人人讲安全”的城市安全氛围

深圳市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渠道,构建融媒体平台,打造“学习强安”“应急侠”等品牌,分众化、精准化开展宣传教育。其中,“学习强安”APP 平台总注册人数超过300万、企业14 万家,参与学习、培训人次超过1 680 万。

打通广播、电视、手机及公共电子屏、楼宇电视、电子路牌等信息发布渠道,可在全市2.3 万块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安全宣传和预警信息。大力推广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活动,提升访客避险逃生及自救互救能力。

深化组织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交通安全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市民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

全面推行“安全及应急管理第一课”行动,八类重点群体“开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宣传引导覆盖率超过千万人次。聚焦市民关注的安全问题,推出32 期“城市安全哨”专题节目,传播安全知识,曝光隐患问题,观看量累计超过1 500万人次。

建设安全城市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深圳市事故总量持续稳定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从2015 年的447 人,下降至2019 年的295 人,累计降幅达51.5%。

同时,自然灾害防治指标水平明显提升。2015 年至2018 年连续4年保持气象灾害人员“零死亡”,成功应对35 年来影响深圳最强台风“山竹”,实现“无重大灾情、无人员死亡、无负面舆情”。森林火灾受害率由2014 年的0.08‰降至2019年的0.02‰,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今年6 月,深圳遭遇10 年来最强“龙舟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牵头,会同气象、海洋、水务、城管、交警等部门,第一时间预警预报、排查隐患、排除险情,成功应对此轮强降雨,全市未出现1 起重大灾情和因灾人员伤亡。

猜你喜欢
深圳市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工作没有节假日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关于应急测绘保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