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古城采油管理区强化油水联动,实施远程精细注入参数调整,减缓常采自然递减。图为11月11日,技术人员在调试注水流量计参数。王玉锋 摄
“项目化改革之后,大家工作动力更强了,追求项目成效最大化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11月2日,河南油田研究院勘探研究所所长朱颜在总结科研项目化改革成效时表示。
长期以来,河南油田不少科研项目的成果与现场应用挂钩不密切,科研项目成效不突出、解决生产现场难题针对性不强。今年以来,油田在科研单位实行“院—所—项目组”管理模式,集中优势力量,提升研究实力;强化应用成果考核,提升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目前,河南油田研究院完成1700万吨三级储量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经济可采储量60万吨,新建产能7.6万吨。河南油田工程院推广应用科研成果891井次,增油5.03万吨。
“项目化改革后,我不再操心科里那些杂乱的管理事务,有更多的精力带领项目组搞科研,工作效率明显提高。”10月24日,河南油田研究院开发研究所稀油水驱项目长胡书奎说。
以前,河南油田研究院、工程院很多科室长既要负责科里党建、工会等工作,还要负责科研项目,难以集中精力搞科研。同一专业的科研人员分属不同的专业管理室,遇到难题,科研人员需要跨室合作,导致科研人员的攻关项目、攻关时间不集中,攻关的成效大打折扣,成果归属也很难明确界定。
为此,油田把研究科室打散,组合成不同的项目组,再以竞聘方式选拔出科研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工作经验多的项目组长。同时,让部分科室长下沉到项目组担任项目长,提升研究实力。赋予项目长选择人员的权力,激发研究团队活力。
项目化改革以来,河南油田研究院有19名科级干部下沉担任项目长,37名技术骨干担任挂职副项目长,工程院30名技术骨干担任项目长。
30出头的罗曦被选聘为研究院勘探研究所南阳项目组项目长。今年,面对南阳凹陷连续多口井失利的压力,罗曦带领项目组刻苦攻关,成功部署了N174井、N175井两口探井,钻遇油层并试获工业油气流。她说:“成立项目组后,大家瞄准增储目标齐心协力地干,效率的确很高。”
河南油田改变以发表论文数量、获得专利数量等为科研人员主要考核指标的导向,以“增储量、产量、增效益”等主要指标考核项目工作成效。考核项目长、专业技术人员时,把项目完成情况、部署井位成功率、增储上产效果等因素同步考虑。完成不好的,还要给予相应的扣罚。
项目化改革的明显变化之一就是科研人员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动力明显增强了。
今年,河南油田给研究院滚动评价研究所滚动增储项目组下达的增储任务是150万吨。项目长黎腾自我加压,带领项目组成员把目标提高到180万吨。9月,他们就完成了200万吨增储任务。
工程院机械采油研究所分注项目组热门项目多,项目组成员虽然工作压力大,但是获得感比较强,业绩也是杠杠的。今年,该项目组共承担4项局级科研项目,2项院厂院融合项目。前10个月,攻关技术现场实施200井次,增油3000多吨,降水1.2万立方米。
目前,该油田研究院、工程院60个项目组共完成科技项目71项,6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泌阳南阳凹陷油气精细勘探技术”等10个科技创新项目增储257万吨,增效4000多万元。
以前,科研人员只要参与了科研项目,无论干多干少,都有奖励,这样的“大锅饭”分配机制制约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推行项目化改革的同时,河南油田积极完善科研项目奖励办法,打破“大锅饭”考核模式,建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考核机制,各项目组按照参与成果研发情况、成果应用情况,统计项目组成员的工作量,并以此为奖励依据。在这样的考核“指挥棒”指引下,各项目组人员瞄准重难点问题推广科研成果的主动性提高了,各项目组之间也形成了竞争氛围。
李黎明是研究院勘探所南阳项目组副项目长。今年,他的项目组承担的是《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沉积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评价》。老区勘探难度大,潜力小。但是,项目组成员都抢着干活,生怕落在别人后面。今年,该项目组部署了两口探井,上交探明储量30万吨。
今年前10个月,河南油田30个项目组承担的130个项目增油6万吨。